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2020-02-22 00:57赵文青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小康社会

赵文青

【摘 要】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小康社会;光辉历程;基本经验;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

早在2500年前,小康社会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为了这一梦想,中国人民追逐了几千年,但即使在封建社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在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里,仍然存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广大劳动人民不仅不能享受到富裕安康的生活,甚至连生存和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只能深藏于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站起来了,小康梦想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我们先后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等奋斗目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正式把“小康”一词写入文件,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判断,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以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为基数,到1990年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中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世纪末,伴随着实现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那时的小康只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并指出建设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在“总体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2002年到2011年,我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400多美元,世界排名89位,2012年,达到6100美元,世界排名86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绩显著。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也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在2017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481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了第70位。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能如期实现。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始终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大胆实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地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想,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总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从提出小康的概念,到把小康写入党的文件,再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决胜全面小康要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从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入手,目的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成果。

(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条根本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适时提出了补短板的号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的梦想,中国人民今天已经触手可及。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中国人民一定能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参考文献:

[1]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成就和经验[J]. 中国领导科学,2020,(06):26-29.

[2]秦宣,林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程、经验、意义[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04):50-58.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小康社会
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