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化产业 增强文化软实力

2020-02-22 00:57王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王莹

【摘 要】“十四五”新时期,我国对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应积极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以新发展理念繁荣文化产业,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文化产业;文化自信;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展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雄心。

一、举旗帜,坚持道路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繁荣文化产业需要坚持道路初心,找准发展方向,以旗帜精神凝心聚力、正道前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树立正确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要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首要任务是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确方向,找准方向将事半功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中国革命证实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科学道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道路的科学指引,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厘清文化发展方向,把握文化前进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文化建设。

2.坚持党的领导,牢记“两个维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航船在党的带领下不断堅毅前行,成为了新时代的伟大强国。在《建议》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居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之首,这同样也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领导一切原则。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1.重视精神文明,强化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优秀中华文明主要内容,是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建议》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要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作为“十四五”时期重大目标任务。在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原则,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完善制度保障,为文化的发展凝魂定向,切实满足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

2.创造优秀作品,彰显中国精神。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应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文化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符合人民精神需要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广大文化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导向,协调好文化产业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创造出更多健康优质的文化产品,更好的彰显中国精神。

二、聚民心,牢记使命为人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新时期依旧应当矢志不渝的遵循。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建议》第一次提出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一)满足人民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

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丰富精神生活,对文化消费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人民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体,发展文化产业应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最终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有效提升人民文化福祉,进一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二)丰富文化发展内容,坚持多样性原则

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应做好人民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现有的文化生活,将文化与人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紧密联系,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内容,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方式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人民对文化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在弘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培育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百花齐放。

(三)发展高质量文化,坚持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原则

文化产品供给在“提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保质”,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政府应以法律文本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严格核查文化产业项目,坚决杜绝不良文化。企业应坚持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创作优质作品,提高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政企合力,久久为功,更好的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教化育人的作用。

三、育新人,人尽其才百事兴

人才是高质量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在远景目标中将人才强国同文化、体育、教育等多方面并列要求,以期增强文化软实力,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一)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繁荣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和宣传、奖励办法,设立专项人才发展经费,帮助文化人才推介个人和作品,提高人才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通过机制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保持人才队伍实干有为。

2.健全人才引进流动机制。政府应全面制定人才招引政策,落实人才落户方案,结合当地高校及企业增加优质岗位,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培育稀缺型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为文化队伍注入新生力量,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二)加大培育力度,提升人才总量

1.调整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文化人才培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陕西各地普遍存在文化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应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各地开展文化人才普查工作,建立人才信息库,掌握人才具体发展情况,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开设相关课程,提升文化人才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扩大人才总量。

2.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当前,地区文化人才培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业务能力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较少,与当下发展乡村振兴的要求不相符合。要注重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建设文化人才综合服务中心,高质量提升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文化产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兴文化,守正创新引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的首要前提是增强“四个自信”,其中保持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核心环节。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正本清源、创新改革是繁荣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一)弘扬优秀文化,树立文化强省理念

1.历史文化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明确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经历过史前时代的古老文明,见证了周朝青铜礼制的文化兴盛,更是亲眼目睹了秦汉统一、大唐盛世的繁荣。省会西安被誉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现实生产力,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

2.革命文化丰富。陕西是红色圣地,革命遗址贯穿了中国近代各个发展时期,是全国革命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延安精神、抗大精神、西迁精神等众多鼓舞人心的精神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革命文化,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大力扶持红色旅游,开发精品路线,让革命老区文化产业“活起来”。

3.生态文化多样。截至2020年,陕西共有31个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议》主张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文化产业应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坚持发展“绿色GDP”,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地”,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社会经济,做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二)加大创新力度,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1.创新发展理念。陕西虽然文化资源丰厚,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也“满天星斗”,但文化产业竞争力始终不够,发展理念急需创新。一是树立文化品牌新形象,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注重地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好周秦汉唐的历史名片,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二是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与时俱进,聚焦新时代文化发展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创新传播途径。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原生态的展现上,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方式传播文化产业,传播方式最大化的面向广大群众;另一方面要把握新时代多媒体传播形态,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文化产业,开发相关网站网页,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云传播”,做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多渠道传播文化产业。

五、展形象,互联互通谋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聲音”。对于繁荣陕西文化产业来讲,展形象既要抓好机遇对外发展,又要扎根实际巩固调整,内外联通,共谋文化产业发展全局。

(一)抓住“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坚持对外开放

1.打造优质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领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简化文化部门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关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一带一路”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陕西,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高质量环境。

2.构建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到,“对陕西而言,开放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加快陕西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文化科技产业。科技是文化发展之源,要立足陕西自身的优势资源,将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更要大力发展数字娱乐、网络IP、动漫游戏、电子竞技、影视传媒等新兴文化业态,大力研发文化领域核心技术,推动重大文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2.实施文化融合战略。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应整合全省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文化+”的新型业态,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转换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应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吸引更多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