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信息宣传平台的应用研究

2020-02-22 00:57徐倩廖冬梅罗云安旭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公众

徐倩 廖冬梅 罗云 安旭东

【摘 要】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信息工具,其用户规模越来越庞大。新媒体正在成为公众了解社会、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在政务服务和信息宣传领域,基于新媒体的宣传平台也成为了重要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关键词】微信;微博;地震信息服务

地震政务服务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从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科学宣传、地震应急救援到地震科研工作,地震政务服务是国家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社会和公众服务方面,地震部门不断致力于新型服务手段和渠道的开发。在已有的手机短信、12322服务、网站发布的基础上,开通了微博、微信,同时正在打造微信应急避难场所查询,手机APP等服务系统。地震部门不断完善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务服务途径和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与计算机的互通互融,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公众对获取震情灾情、地震科普等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快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服务方式、宣传形式的创新,以达到提升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目的。

1宣传平台的种类及地震系统应用

现在推广较多且运用广泛的是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手机终端APP等宣传平台,三者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方式各不相同。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为手机终端提供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快速的编辑、收发和共享各类图文、视频、语音等信息。微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其迅速成为一种主流的媒体传播方式。

2地震局宣传平台的推广应用

2.1借助网站、短信平台有效推广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地震局微信、微博的关注度,扩大用户覆盖面,通过网站信息公告、短信推送和专栏宣传等方式,让社会公众、单位人员积极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而在朋友圈做好宣传推广。并在地震系统内、成员单位之间互相推荐,添加微博、微信关注。

2.2组织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等宣传活动,增加关注度

通过摆放印有微信、微博二维码的宣传展板、海报、科普折页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并在各种宣传品,如小手电筒、订书机、铅笔袋上印制二维码。在 “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通过进社区开展“微信扫码,送宣传品”活动,在“7·28”防震减灾宣传周,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周主题消夏晚会等。

2.3丰富线上活动,吸引用户群

通过“微”平台在线组织有奖活动增加用户关注,举行以弘扬行业精神为主题的防震减灾摄影大赛。通过关注微信、提交作品的形式,广泛征集摄影作品,并发起微信投票活动。综上所述,微博、微信宣传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的活动机制和宣传措施。在实践中发现,用户更注重的是微博、微信的信息内容、宣传内涵和服务功能。如果能从用户的阅读喜好出发,原创性和知识性的内容、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更能增加用户关注度。

3地震信息宣传平台的作用

3.1提升地震部门公信力

通过微博、微信宣传平台,可以发布地震速报、震情灾情、防震减灾工作、地震行业动态、地震科普等信息。让公众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全面了解地震行业性质、日常工作方式和公众服务内容等,从而提高公众对地震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3.2提高科普宣传水平

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有地震科普知识专栏,定期推送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文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众的防震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对弘扬地震行业精神,传播正能量,扩大社会影响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3.3提供沟通平台

通过新媒体的微博、微信平台,地震部门不仅可以向大家传递日常工作动态,还可以直接回复平台留言,为公众答疑解惑,畅通了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渠道,使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3.4物体集合的来源域

它是以人们最普通的分组对象(grouping objects)的经验为基础的。

3.5高效应对危机事件

在网络和移动终端高速发展的今天,公众都能够充当自媒体进行传播。在发生地震舆情、地震谣言等事件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地震部门可以抓住话语主动权,澄清事实,积极作出正面回应,并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及部门工作人员的大量转发,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

4地震信息宣传平台的发展方向

在新媒体时代,地震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地震信息宣传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4.1建立良好的微博、微信宣传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地震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从运维到管理,从信息推送到宣传服务,应该形成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由职能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承担管理任务。职能部门负责微博、微信的防震减灾重要动态和主要工作审核;技术部门负责宣传平台的日常事务和运维管理,规范和约束地震速报、地震科普、行业动态等相关信息的获取、发布、备份及监督等工作,优化管理体制,使地震部门宣传平台的运维更科学合理。

4.2建立高标准、专业化的信息推送团队。

地震行业类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信息推送人员必须熟悉地震业务知识,熟练宣传平台操作流程。因此需要設立专门培训班,定期对运维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的地震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地震信息定制推送。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宣传团队管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使每个成员坚守自己的职责岗位,从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4.3建立官方微博、微信突发事件快速发布机制。

在突发重大舆情事件时,地震部门需要利用宣传平台及时公布准确信息,让公众了解最真实、最准确的情况。因此,应该建立微博、微信突发事件快速发布和处置机制,改变传统的从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采用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实现部门间信息快速共享,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情况,对事件发展动态进行实时关注和跟踪报道,并能针对用户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报道,避免谣言和舆情产生。

4.4建立互动机制,提高用户参与度,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地震部门及宣传队伍应发挥微博、微信交流方便、快捷的优势,完善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机制。对于宣传平台的留言、建议和咨询,做出及时回应。采用自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回复效率。针对大众的、简单的咨询,可采用自动回复的方式;对复杂的、个性化的问题,可采用人工方式予以答复。并根据用户的反馈需要,及时调整回复方式。此外,宣传平台可增设“在线交流”、“专家答疑”、“互动问答”等功能,提高用户参与度,实现与用户的“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实时互动,对促进地震信息发布专业化、防震减灾宣传科学化,掌控舆情走势都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

信息时代,地震部门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络领域抓住政务服务和宣传的主动权,多渠道发布地震政务信息,做好信息公开和服务,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力争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茅晓风,张剑平.“微”时代,医院“微”宣传平台运用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中医药,2015,47(6):68-71.

[2]王华,徐建飞,陈雷.新媒体对气象服务方式的影响及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34(10):197-19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公众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