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2020-02-22 00:57陈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

陈雄

【摘 要】乡村振兴要求下,农村经济及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场新的变革,其协调于全球环境保护的趋势,可对农业生产环境作出有效改善,实现了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双重效益。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及其经济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球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合角度来看,生态成果可造就一定的经济成果。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持续关注乡村生态环境,注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分散、土地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在维护农村原生态环境基础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构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概述

生态农业是一套系统工程,其包含所有的农业生产项目和内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生产形式,其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农业系统功能,协调地域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应用,并需要将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形成融合思考,各类农业生产形式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农业、林业、养殖业、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都可实现融合发展,目的是充分发挥出生态农业的最大价值,从而解决农业经济滞后问题。未来,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构建生态平衡的农村环境,形成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沟通,推动农业最新技术及管理模式的渗透。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散生产导致效益低下

我国生态农业经济模式仍然属于新鲜事物,在部分农业尝试生态农业时,多采用生态农业园的形式,仅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并形成生态农业景观,有些发展较为前沿的乡镇,可能有多个生态农业园,但是大规模的土地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建设农业生态园投资少、见效快,能够在短期内就实现农业生态旅游方面的发展,但是缺乏完整规划,土地生产分散,不利于乡村生产及经济结构的整体改革创新,最终影响乡村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进度。

(二)缺乏生态循环低碳意识

生态农业并不仅仅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施加化肥农药这么简单,其是一个完整、循环的生态工程体系,走的是低碳生产路线,是与全球低碳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但是我国农村在推广生态农业时忽视对农民生态循环低碳意识的培养,在不了解低碳理念的情况下,导致很多可再生、可循环使用的农村、农业资源被浪费。

(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最新农业科技的支持,但是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村缺乏农业科技研发的环境,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农业科技研发任务普遍由高校和企业承担,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会遇到重重困难,比如没有实验基地,缺乏科研资金,缺乏成果应用的规划等等。

(四)缺乏相对应的服务体系

我国当前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在面向农业生产时,有相应的种子、种植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在生态农业经济模式方面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大多农村由于地处偏远,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缺乏社会性资金的支持,对生态农业还处于观望状态。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开展集约化生产,因地制宜构建农业生态

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耕地资源,维护农业耕地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农村耕地是按照人口和家庭来进行划分,一些大型平原地区形成了利用农业机械集约化生产的形式,但是大多农村受到传统农耕思维影响长期采取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形式,但是想要发展生态农业,农村就必须改革生产理念,以构建出全新的集约型生态农业。而实际上,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并不受地形环境影响。因此,各乡村可以因地制宜,构建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合作社或者是小组,比如在一个农村内可构建水稻小组、大棚小组和果木小组等,以应对不同类型生态农业的集约合作生产要求。

(二)构建低碳化农业,生物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在构建生态农业经济模式时,应推广生态循环低碳理念,让村民先了解什么是低碳农业,然后紧跟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在乡村积极建设循环再利用的设施,响应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号召,实现农村内部生物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比如建立沼气池,对小麦、玉米秸秆等进行回收利用,而不是焚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构建可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并产出绿色农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三)对接最前沿科技,形成生态农业工程模态

现代生态农业必须要采用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才能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工程模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生态农业不仅要产出农业经济效益,更要保障相应的环境效益,多种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的相间应用可最大化发挥乡村资源的优势。利用最新的农业科技,可避免传统化肥等对土壤肥力的破坏,从而实现土壤自身肥力的恢复。另外,像基因技术、检测技术等最新的农业科技,要加快成果的转化,以使其能够高效应用于生态农业生产中。

(四)提供社会性服务,完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许多乡镇农村都是在尝试和探索生态农业,并开展相互交流和学习,但是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持,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从政府拟定鼓励性政策出发,推动高校、企业以及社会性组织来扶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形成相互合作、共同获益的服务模式,比如高校可以与农村形成生态农业创新合作,在农村构建课题科研和实践基地,企业可以无偿为农村提供最新技术,从而获得生态农业产品的经营权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对现有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规划,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同时融合全球最先进农业技术成果,走出可持续、循环再生、生态系统稳定的农业生产及多业态融合之路,未来,必须加大生态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推动生态农业成果转化及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振龙.可持续发展視角下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途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25-26.

[2]周长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08):62+64.

[3]张纪云.改进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58-59.

(作者单位: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