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康养产业标准对比研究

2020-02-22 00:57卢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康养产业标准

【摘 要】全面的、精确的、统一的经济活动统计对经济理论的探讨和整个国民经济问题的研究,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国民经济管理的经济统计的基础就是产业分类的标准化,即进行标准产业分类,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国际国家地方康养产业标准对比,探索三种康养产业标准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期望推动康养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康养;产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是指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康养产业作为比较新兴的产业,标准化建设滞后,研究该产业的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必将推动产业的大力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的康养地产模式建立于上世纪6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比较完善、门类比较齐全的康养地产产业结构与老年住宅体系,其特点是大规模开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细分清晰,是国内开发企业倾向于学习的模式,从很多项目都叫“太阳城”、“凤凰城”就能够看出来。

美国康养地产经过长期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形成完整的融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专业体系。在美国基本没有覆盖全产业链的大型商业康养机构,盈利能力较强的康养企业均出自细分领域。美国的康养产业链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投资商(REITS)、康养住宅运营商。而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则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结点,是康养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国康养地产不仅配套设施等硬件非常完善,软件也相当人性化。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康养居住模式是老年社区,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著称。老年社区既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更源于其特定的地理和社会背景——充裕的土地资源,发达的市场环境,较年轻的老年群体。这类社区多建设在郊外地段,以低密度住宅形式为主,主要面向较年轻、健康、活跃的老年群体,提供居住和配套服务。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城中心老年社区。

2、日本模式:精品、连锁化发展模式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先于中国2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1)日本康养地产的模式主要分为“机构设施”和“住宅”两个大的类别。机构设施模式: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建造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屋,配备各种设施,并同时配备专人提供各种老年人所需要的饮食、医疗、护理、娱乐服务为主的模式。主要包括护理型医疗设施、老人疗养设施、特别护理住家、收费老人住家、集体住家、生活援助住屋等类别。

住宅模式:主要分为高龄者住宅、年长者住宅、银发住宅以及自有产权住宅等几类。“住宅”类入住对象一般为年龄在60岁以上但是自理生活的身体处于健康状况的老人。日本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和社区中康养,与社区互动。目前,日本的康养服务已经在主推“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康养”这样的社区康养机构,床位一般在20-30张,提供日托服务或居家上门服务。台湾地区康养地产开发也表现为规模小的特点,一般来说,100张左右的床位数的康养项目是被认为比较经济、合理的规模。

3、国内康养发展现状:国内康养市场起步不久,各个环节的专业力量还不够,开发企业獨力承担,风险高、压力大。对于中国康养产业来讲,有三种符合国情的开发模式原型可供考虑。

(1)“老少配”的隔代亲情社区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适老化的生活社区,适合在城市外围区域开发(直接受城市公共交通辐射),开发规模约500~600亩较为适宜。开发企业需要自持少量康养物业用于经营,依靠其他物业的销售来盈利。整个社区是年轻人群与健康老人混合居住,并不是仅仅针对老年人的社区。

(2)完全持有的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专业化的康养机构,需要依托城市的医疗资源,适合在城市区域内开发。此种模式必然是全部持有物业,不能销售产权,项目的占地规模不能太大,针对的客户是高龄老人或者慢性病老人,需要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这种开发模式有两个开发要点。

(3)关键设施驱动的养生目的地模式

此类模式打造的是一种“旅游+养生+康养”的主题社区,是“强养生弱康养”的功能定位。此类项目的区位一般比较远,距离主城区的车程在半小时到1个半小时不等,自然资源较优良,地块规模较大,但是配套条件非常不足。

二、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康养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均制定了符合本国实际的康养产业的行业标准,主要包括:康养产业、酒店业、温泉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医学康养等。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制定了部分产业标准,但还不完善,以攀枝花市为代表的地方康养产业也颁发了部分产业标准,其中攀枝花市率先颁布了13条标准。综合国际、国家以及地方的康养产业标准,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康养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指定的标准基于时代和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特色,难以适应中国的国家标准,而中国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宗教等的复杂性,难以形成操作性强的具体产业指标,国家标准多为概括性的指导意见,需要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最终导致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原则、内容、方法、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实施情况均大不一样,所以对比研究国际国家地方康养产业标准,将有助于寻找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做到既有统一的原则,又兼顾国家、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巨大差异,旨在推动康养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三、对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一是国际主要康养标准的发展现状,产生的基础条件,主要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康养标准;二是国家康养产业标准研究。三是地方康养产业标准研究。主要从康养的理论基础、物质条件、法律基础、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展开,旨在对比研究国际国家地方在康养产业标准制定的分类依据,出发点,执行情况,主要问题,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加以研究。目的在于形成并完善有利于攀枝花市地方康养产业发展的产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黄琴诗,朱喜钢,曹钟茗,孙洁,刘风豹.国外康养旅游研究的转型与趋势——基于英文文献的计量分析[J].林业经济,2020,42(02):48-58.

[2]曾全红,唐佳莹.“天赋”出众 初具规模——四川康养产业发展浅析[J].四川省情,2019(12):12-16.

[3]王世超,刘红位,李甜江,马建忠,巩合德.滇西北森林温泉康养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02):160-164.

[4]肖清尹.区域文化下的永泰康养小镇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2):107-108.

作者简介:

卢毅(1968.07——)女,攀枝花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英汉文化对比,英语语法与写作。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

猜你喜欢
康养产业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本期导读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