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调查与分析

2020-02-23 07:09谢丽琼艾力莎吾尔杨洁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卷新疆生物

谢丽琼,艾力·莎吾尔,杨洁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中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生物安全问题存在的本质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研究等活动对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干扰和侵害,威胁到包括人类自身生存在内的生物种群的正常生存发展而引起的问题。广义的概念覆盖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等多个学科,包含粮食安全、转基因安全[2]、医疗废弃物安全[3]、生物信息安全[4]等多个社会热点问题。由于生物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特点,执行过程中涉及众多的行业领域,施政者甚至执行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会影响生物技术的执行,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又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现实、潜在和长远的影响。公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特点缺乏足够认知。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周边多个国家有经济贸易往来,全区大面积戈壁沙漠,物种多样性贫乏,生态系统简单脆弱。新疆本地大学生多数会留在新疆工作,是未来新疆稳定和全面发展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将肩负重大责任。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和人文素质较高的群体,对各种社会问题比较关注且参与度高[5],他们对生物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反映未来各行业管理者的认知水平,关系到未来新疆的生态治理。因此,新疆大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如何,对国家安全尤其重要。

文章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取在校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偏远地区新疆大学生对生物安全认识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培养新疆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设计

研究选取在校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性别、专业(文科、理工科)、民族(汉、民)等变量,于2016年10—12月发放问卷500 份,同时根据性别、专业、家庭经济条件等的不同,随机选取部分同学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回收问卷500 份,剔除涂改、信息不全等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68 份,有效率达到94%。问卷内容设计经过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共设计31 道题目,涉及对生物安全的整体认知、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到社会热点的生物安全事件的敏感度等不同层次。课题组对回收的问卷建立详细的数据库,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468 份有效问卷中,男女生比例约为1∶2,民汉比例约为3∶5,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学生比例约为4∶5。

二、新疆大学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新疆大学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生物安全意识,但相关领域理论水平较弱。现对大学生生物安全现状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国家整体生物安全能够准确判断

调查显示,无论学生的性别、专业背景和民族类别,调查中约1/3 题目答题结果较为一致。如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问题上,大学生的选择高度一致,都认可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科研价值。学生尽管表现出对相关问题的政策和现状的关注,但对我国生物安全总体情况并不了解。总的来说,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水平不高,生物安全事件防范意识差,危机应对意识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缺乏对生物安全内容多样化的认识,对生物安全内涵的理解不全面

生物安全涉及农牧业、生态、环境等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但大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字面上,想不到生物安全隐患。如狭义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是生物入侵问题。但学生对于出国行李里携带月饼、种植外地水稻等可能带来的生物入侵事件知之甚少。对于社会热点的放生现象,约1/3同学赞成,仅40%不赞成。说明大学生并不了解放生行为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

(三)学生对生物安全的事件缺乏敏感度

学生对可能涉及生物安全的事件认识片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SARS 是什么。调查期间,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生物安全相关事件,如埃博拉病毒的扩散,甚至新疆本地阿勒泰地区也发生了转基因玉米的违规种植、销毁事件,官方网站新闻都有报道。但是,仅有约1%的同学回答了最新发生的生物安全相关事件。说明学生对生物安全相关事件不敏感、不关注。

三、新疆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调查的分析

大部分问卷问题的回答上文理科没有区别,学生中的本科学生在问卷问题的回答上出现明显的文科和理工科差异。如市售安检门的安全问题上,理科学生似乎更理解其原理,多数选择不担心安全问题,且对政府信任度高。硕士研究生对私人的生物信息隐私更为关注。新疆大学学生对生物安全认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男女性别差异。对于是否购买转基因食品,半数学生犹豫不决(约50%),但选择不购买的女性高于男性(约5%)。在硕士群体里,男性选择购买的人数超过35%,高于女性(约10%)。食品安全方面,男性在意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女生则更关注添加剂、地沟油等。生物安全法规执行方面,硕士女生认为日本、欧盟是比较严格的地区,硕士男生对日本的认可度不高。在“老鼠灭绝是否会使人类过得更好”问题的回答上,多数男生选择“不会”(63.5%),女生则选择“会”(68.6%),显示出极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男女兴趣、爱好和关注点的不同造成的。

民族差别。对于是否了解生物信息安全问题,民族学生(特指除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约50%处于不了解的状态,汉族学生则有35%不了解。对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后期安置问题,约40%学生认为日本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这一比例在汉族学生中升高到50.7%。厦门PX(二甲苯)项目,民族学生不知道PX 项目,但认为应该相信政府和专家,汉族学生认为公共安全问题,政府应主动解除公众疑虑。在粮食安全方面,77%的汉族同学认为国家应该补贴本国农民,这一比例在民族学生中降至53%。考虑到生源情况,民族同学中来自农村(38%)县、地级市(43%)比例较高,汉语使用不流畅限制了民族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影响学生的生物安全认识水平。

图1 生物安全调查结果中的族别差异

学历差别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中体现非常明显。市售转基因农产品,超过1/3 的同学选择大豆,约50%选择水稻和甜玉米。在其安全性上,硕士生更倾向于实质等同原则。在转基因成分是否标注,是否购买转基因产品问题上,相当部分同学选择无所谓,硕士群体不仅在是否购买上更加谨慎,还以高比例赞成商品标注。近年公众关注的生物信息安全中的一题:医院血液样品的去向,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群体,都很关注样品的去留,且后者占比更高;同时硕士群体支持记录基因信息的比例更高。

图2 生物安全调查结果中的学历差异

四、新疆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通过对新疆大学学生生物安全相关认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相关信息的途径有限,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充分运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构建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有以下建议:

(一)高校应加强生物安全理论的培训

生物技术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不仅有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合成生物学相关逃逸事件[6],基因编辑问题等,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不是仅生物学就能涵盖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的合作与配合[7]。作为未来的从业者,大学生的生物安全理论水平和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事件的参与度,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既是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8],又是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大学生的生物安全理论知识水平、生物安全意识,和对生物安全事件的参与度,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内开设生物安全相关课程的高校较少,有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主要授课对象是生物专业学生,很少有面向在校学生的通识生物安全教育。尽管学术界对生物安全问题的讨论早已开始[2],但多是从其技术法律的规范与建立、危害及防控方面进行论述[6-7],很少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技术发展的人才需要的角度入手。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并没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大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理论储备是必要的。

(二)发挥大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020 的疫情表明生物经济已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近10年间全世界增长了近50 倍,生物工程相关经济已达到250 亿美元[9],这一背景下生物安全意识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备初步的生物安全意识与概念的情况下,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广大相关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和终身学习。只有在对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充分了解和信任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发展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健康统一,这正是生物安全最重要的目标。

生物安全问题,因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往往隐藏在社会生产活动背后,通常是政府等管理者的职能范围,大学生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可能与学生尚未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有关。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调查表明,新疆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尚未建立,与其他研究者发现的新疆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关注不足[10-11]类似。政府和社会管理者是由人组成的,改变未来生产管理者对于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参与、关注程度不足的问题[12],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论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新疆大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基本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大学生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有较为一致的判断;对于生物安全相关的诸多内容因素了解不够,生物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生物安全事件关注度不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男性和女性学生,本科和硕士学生在部分问题的回答上存在明显差异。作为知识群体的“90 后”大学生,是建设新疆的中坚力量,是新疆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促进新疆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问卷新疆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问卷大调查
新疆多怪
问卷你做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