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慈善义演活动中的音乐传播
——以青年会义演为例

2020-02-23 02:01
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年会义演音乐会

贾 萌 萌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青年会作为一个青年社会组织,以服务社会为职志,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如平民教育、赈灾救济、帮助童工等,而组织义演筹款是其进行慈善救助的一种重要方式。青年会在组织义演活动的过程中,其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如举行音乐会、游艺会以及体育义赛等,通过义演活动筹集的善款在援助灾区、救济贫困、帮扶学校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多样的义演形式,引起义演活动参与者的兴趣,使得更多的人参与义演活动,以有利于义演活动的开展。在义演活动中,出现有较多类型的音乐表演,其义演中的音乐表现丰富多样,主要在音乐会、游艺会中体现。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年会的音乐活动、音乐传播、抗战歌咏等方面进行论述[1-3],鲜有通过青年会慈善义演活动来考察近代音乐传播情况。而青年会义演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对于近代音乐传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不揣浅陋,从青年会义演活动的角度考察近代音乐传播,希可弥补该方面研究之不足,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慈善音乐会中的音乐表现

晚清以来,各地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以社会群体为主的各种赈灾助贫活动日渐增多,而演艺募捐的赈济方式较为常见。随着义演活动的不断兴起,由社会团体举办的义演活动在各地风行一时。特别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区域,以救灾救难、扶助贫困为目的的义演活动纷纷展开。青年会组织的义演活动中,慈善音乐会较为常见。而慈善音乐会,表演内容既有西方音乐又有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会是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传入中国的,在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开始影响民众的娱乐生活,“由于音乐会的西洋音乐文化背景,使得新式知识阶层与青年群体对于这种娱乐方式产生兴趣与喜好,音乐会演出在社会上日渐增多”[4]138。音乐会作为一种新的事物、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在青年会组织的义演活动中往往通过举办慈善音乐会的形式筹募资金以进行社会救济。青年会举办的慈善音乐会,其表演内容丰富,一般为西方音乐表演或既有西方音乐表演又有中国音乐表演,这对于近代音乐传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慈善音乐会作为演艺募捐筹款的方式之一,是一种颇具成效的筹款形式。在青年会所进行的义演活动中,慈善音乐会是其筹款开展慈善救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如1908年,广东水灾严重,房屋倒塌,哀鸿遍野。青年会为赈济广东水灾借中国青年会开演中西音乐大会及新发明的电光影戏。此次音乐会演出内容丰富多样,其演出秩序如下:“(第一段)一、广东丝弦音乐班;二、琴曲独奏;三、滑稽歌;四、影戏;五、奇巧口技;六、解颐歌合唱;七、影戏;八、弦曲独奏;九、琴曲合奏。休息十分钟,(第二段)一、琴曲独奏;二、滑稽歌合奏;三、檀香山歌;四、影戏;五、奇巧口技;六、弦曲独奏;七、影戏;八、解颐歌;九、广东丝弦音乐。”[5]可见,此次音乐会中的节目既有中国风格的乐曲又有西式音乐,如丝弦音乐、琴曲、弦曲等,如新传入的光影戏,多彩的音乐满足各类人群的娱乐需求,吸引众多观众前往观看,音乐会所得资金用于赈灾,起到了扶危助难作用同时,也扩大了音乐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传播了多样的音乐方式。

上海青年会为筹募殉道堂添置器具经费,于1920年6月12日晚在四川路青年会所举行音乐大会。此次音乐会汇集了中西知名音乐人士,集古今中外音乐于一堂,音乐表演异彩纷呈,为海上从古未有之创举。演出内容有汪昱廷琵琶独奏《淮阳平楚》《夕阳萧鼓》、著名音乐家豪立夫女士唱新歌、工部局乐队以乐器三十二音具合奏《春游乐》《好事近》《闺中怨》《生别离》《望夫妇》《相思引》六曲、福建蓉庐乐社闽乐十锦、郑觐文琴瑟合奏《平沙落雁》等、广东群贤乐部粤乐《柳如金》、少年宣讲团游艺部合奏新熏风等。[6]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奏,“锣鼓、喇吹、笙箫、管笛,无不齐全”[6],使观众对此充满了兴趣,增加了观众对中西音乐的了解与喜欢,“来宾掌声甚剧,似特表示欣美者然”[7]。

1925年5月,天津青年会举行了一次世界音乐大会,目的是为学生夏令会筹款。史料记载此次音乐会的丰富内容:“兹志其内容秩序如下:(一)波尔吉斯钢琴独奏唱歌;(二)日人歌满得霖;(三)苏格兰唱歌;(四)黑人彩衣双舞;(五)英国军士木屐跳舞;(六)意大利音乐及手琴;(七)广东音乐;(八)美国军士赛蛇风笛;(九)俄国幼童跳舞;(十)王君直先生彼簧;(十二)俄国歌诗家独唱。”[8]从演出内容可以看出,此次音乐会上,各个国家均有音乐表演,既有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俄国等多个国家各具特色的音乐表演,也有中国广东音乐等,可见演出规模之庞大、节目内容之丰富,是一次有意义的音乐学术交流活动。“所聘请诸音乐大家咸为专门歌诗家”[8],由青年会出面聘请国内外著名音乐大家进行音乐交流,对于近代音乐的传播是一次重要的展示。这一过程中,各国音乐人及乐曲文化的交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抗日战争开始后,重庆作为政治中心,地位重要。1942年12月23日,重庆市青年会筹募学生公社建筑费在公园路民众电影院举行音乐大会。举办音乐会之前,有因避难迁到此地的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及重庆大学等校的学生,组织了百人合唱团,敦请张伯苓校长为合唱团名誉团长,陈仁炳博士为指挥,从事练习活动。[9]因为有各校学生的协力帮助,并有张伯苓校长、陈仁炳博士参与,吸引观众前往观看,扩大了此次音乐会的影响。

北京青年会为响应各界急赈会组织赈灾,于1943年6月5日在米市大街基督教会堂举行了一次急赈音乐大会。此次音乐大会,聚集了当时全北京的优秀音乐人士。演出各自的优秀才艺,具体主要是:“汉译海顿名歌《创造曲》一大本,即可送之古都人士耳中;序乐乐器部分由老志诚、关紫祥、张维之、赵年魁、刘光汉诸氏,分别担任钢琴小大提琴之演奏;独唱由祁玉珍(女高音)、刘俊峯(男高音)、郑汝兰(男次音)、杨荣东(男低音)诸名家担任。琴师由前燕大音乐系名手关颂珊、韩德常、黄仁若夫人三女士合奏。”[10]青年会作为此次音乐大会组织者,用心良苦,邀请的表演者无论是独唱者还是琴师等,均系音乐界知名人士,活动规模宏大,在筹款助赈的同时,推广交流音乐艺术。同时,此次急赈音乐大会优待青年会会员,会员购买入场券票价较低,也为吸引着众多民众前往观看的一个因素。

由青年会所组织的慈善音乐会可见,演出内容有诸多西方音乐文化的成分存在,如俄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音乐表演节目,有钢琴演奏、提琴演奏等演奏形式,较多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给到中国民众,使人们通过音乐传播认识、了解西方音乐。同时,在青年会举办的慈善音乐会中,也有一些中国传统的音乐,如丝弦、口技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青年会举办的慈善音乐会对于中国近代音乐传播发挥着作用,有利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二、募捐游艺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游艺会是以文艺表演、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演出活动。其最早出现在近代新式学校,师生及其亲友是游艺会的主要参与者,并主要以恳亲会、学艺会等形式出现。[11]98募捐游艺会则是以游艺会的形式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属于慈善义演的范畴。募捐游艺会有音乐、话剧、戏曲、杂耍等多种表演形式,演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因此往往是各类慈善团体、社会组织开展义演活动的一种常用方式。在青年会组织的义演活动中,募捐游艺会也较为常见,其一方面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其筹集资金进行慈善救助的目的。青年会所举办的募捐游艺会,演出内容多样,其中多有音乐表演,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时尚娱乐的追求,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游艺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天津青年会作为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城市青年会,成立之后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募捐游艺会是其进行慈善救助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如1918年6月,天津东马路青年会为了给西山学生夏令会筹款特开办游艺大会,此次游艺会内容丰富,“(一)七音大鼓北京特约,(二)美国音乐,(三)人人乐外国相声,(四)王君直及他著名票友演说唱二簧,(五)活动电影”。[12]演出内容异常丰富,有音乐、相声、双簧等,在音乐演出方面更是既有中国传统的音乐——七音大鼓(七种乐器合奏),又有美国音乐表演,中西结合的音乐表演使得观众领略到音乐的美好与魅力,领略异域音乐风情,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方面双重享受。

学生往往是社会中较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因此,学校青年会也经常组织募捐游艺会以便更好从事社会服务工作。1922年12月,南开大学部青年会、音乐会两会为建筑会所及购买乐器举行筹款游艺大会。该校邀请有中、英、美、法、德、俄、日、意诸国著名音乐大家及美国兵营军乐奏乐,并有《圣诞故事》英文剧及繁华林唱歌等。[13]30“一时中西士女济济一堂,歌声四溢出,繁弦齐奏”,“闻未聆王母瑶池开宴会,却在南开礼堂奏繁弦,诚盛事也”,[14]30可见该游艺会演出之盛况。该游艺会邀请有八个国家的音乐大家奏乐,一方面可以吸引社会民众积极参与筹款活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民众宣传、普及中西音乐。

1923年,北京市内因失业贫民过多,啼饥号寒。华语学校教员青年会为了救济北京地区的贫民,联合京都地方自治辅成会举行冬赈游艺大会,“游艺计分九项,有音乐、武术、火棒、空竹、花炮、单弦、跳舞、新剧,及该校学员西剧云”。[15]此次游艺会采用联合举办的形式,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扩大社会影响。在演出内容方面,既有中国传统的表演节目,又有西剧表演,并且音乐也在表演之列,在进行募捐筹款赈济北京贫民的同时,也对民众进行了音乐普及教育,有利于音乐在社会上的传播。

云南虽然处于边疆地区,但是云南青年会的募捐游艺活动仍在积极进行。1926年云南青年会为开展冬赈活动连续举行五次游艺会。据有关资料记载:“除新剧有《山河泪》《刺马记》《西太后》诸剧外,另备有中西音乐、跳舞表演、火球、火棒、双簧、魔术种种游艺。”[16]1可见,云南青年会举办的游艺会内容丰富,且有中西音乐表演,对于音乐在偏远的边疆地区的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同年12月,中国女青年会为筹募经费,在博物院路大英戏院开游艺会。该游艺会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跳舞,有表情舞、立体舞、侍臣舞等各种舞蹈,在跳舞中佐以音乐,第二部分是梅兰芳的《嫦娥奔月》,第三部分是工部局音乐队合奏。[17]此次募款游艺会中既有音乐伴奏又有音乐合奏,吸引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1935年3月9日,福湘女中的学生青年会为救济失学儿童举办募捐游艺会,其节目有钢琴独奏、演剧表演、大小提琴合奏、骷髅舞等。[18]4该游艺会的音乐表演主要以钢琴、大小提琴为主,清脆悦耳,通过音乐的形式可以渲染气氛,给观众以听觉上的美妙享受。另外,在筹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闻此次募捐成绩,尚称不恶云”[18]4。可见,音乐表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吸引民众积极参与。同年6月,天津青年会为了募集款项,借用天津市中西女学校新建大礼堂举行游艺会。此游艺大会的节目表演繁多,有三个独幕剧、国乐、钢琴、合唱、舞蹈、二胡独奏、南胡等,“其节目之丰富,开年来津市未有之盛会”[19],由此可见节目之丰富多彩。关于这一游艺会中的音乐表演,有时人记载:“西乐——繁华林,这次共有两个节目,完全由南开大学的杨天一演作,伴奏为杨天智女士,所选的曲子,都是古雅、幽清之作,旋律铿锵,怡人心目,伴奏协合,技术至为娴熟,缓和了观众浮器的气息。国乐,共有三项,最优者为丁致中的二胡,一曲作成,其悠扬颤动,触到了八仙的心灵,那软性的缠绵,完全使人沉醉在凄婉飘荡的情绪里了……合歌,亦然为耀华中学校所演作,歌声悲壮,充满了热情,紧张处有如狂风暴雨,缓弛处有如沉怨隐痛,又加之器乐的叶调,是特别感动人的。”[20]这是当时观者对游艺会进行的评价,从时评来看,此次游艺会是异常成功的,而其中的音乐表演,有中乐、西乐,且邀请音乐大家参与演出,技术娴熟,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给观众以强大的心灵震撼,为观众了解中西方音乐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青年会通过演艺募捐的形式开展慈善救济活动,既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又可以筹集善款从事社会救济活动,将娱乐与慈善相融合,一举两得,可谓是“寓善于乐”。青年会举行的募捐游艺会,演出内容多种多样,往往是演剧、音乐、武术等多种节目表演并行,常有音乐表演节目。音乐作为一种新颖的娱乐性募捐方式,能够吸引观众兴趣,也有助于义演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中西音乐交流与音乐传播发挥着作用。

三、青年会义演的音乐传播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战乱肆虐,社会生态十分复杂。以募捐义演的方式带动社会阶层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社会团体或者个人为赈灾、助学、助医等慈善事业,开展了一系列义演活动进行救济。这一时期,青年会较为活跃,也开展了一些义演活动参与社会救济,包括慈善义演、募捐游艺会、体育义赛、慈善音乐会等多种演出形式。在青年会组织的慈善音乐会、募捐游艺会中存在有诸多音乐表演,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能够吸引观众兴趣,便于其演艺筹款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近代音乐的传播。

青年会所组织的义演活动,其音乐表演的形式多样,通过不同乐器演奏,可以让观众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而且其音乐表演汇聚不同国家的音乐,展示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风貌,可以让观众了解世界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如1911年5月31日,中国青年会同人为补助江皖赈捐,组织了音乐演剧慈善会,“来宾极多,几无虚座”,其演出内容有独唱西曲、钢琴合奏、合唱、琵琶独奏、剧目《哀鸿泪》。[21]从演出现场观众众多、几乎没有空座的情况可以看出此次慈善会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多样的表演形式更能引起观众兴趣。此次慈善会有多种的音乐表演,通过音乐这一流动的声音艺术形式,带动现场观众的情感变化,使观众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好,满足观众对于近代娱乐的需求,增强观众对音乐的了解与喜欢,对于音乐的传播来说是一件利事。青年会往往会邀请其他国家的音乐人士,组织国际性质的慈善音乐会进行筹款救济。如天津青年会决定于1934年6月1日在东马路会所举行国际音乐会为童子军远道露营筹募经费。此次义演活动拟定节目有二三十项之多,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最精彩者,为美意兵营之音乐队及军乐奏演;本市德侨十四人之合奏;犹太学校之狐克歌;英法各国音乐家之个人独唱及各项西乐之演奏。国乐方面,除个人表演外,有女师、中西之中西乐团之参加。”[22]由此可见,此次音乐会演出内容丰富,聚集了八国之多的友邦人士,展示了各自国家的音乐魅力,同时又有国乐表演。在中西音乐同台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让观众亲身感受、了解到西方的音乐,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助推中国音乐向外传播。这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义演以娱乐为外在表现形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展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一举两得,因而吸引着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在青年会的义演活动中,多次采用慈善音乐会、募捐游艺会的形式,在吸引观众积极参与慈善救济活动的同时,其演出活动对于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如1933年12月,天津青年会少年部为救济贫儿举行募捐游艺会,“游艺项目有吹笙、相声、口琴、国乐、笑林、歌舞、火棒、琵琶、拉锯、提琴,以及话剧《压迫》与《瞎了一只眼》等项。票价前排四角,后排两角。目的在得一百八十元,扫数购物,分送贫儿云”[23],此次义演活动演出内容丰富多样,满足各类观众的娱乐需求,吸引观众前去观看。青年会通过举办游艺会筹募资金的方式帮助了众多的贫苦儿童,同时吹笙、口琴等音乐表演也有利于对音乐的宣传。1933年黄河水灾,于陕西、山西、河南及豫冀交界连决数十处,灾区波及陕、晋、豫、冀、鲁、苏等6省60余县,据不完全统计,豫、鲁、冀三省灾民多达300余万人。[24]375为办理冬赈救济黄灾,北平妇女会、妇女十人团和女青年会三团体联合于1934年1月12日晚举行赈灾游艺会,鉴于此为慈善救济性质活动且可以娱乐自身,观众异常踊跃,“到十二晚九时开幕,竟会有千二百余人前往参加。原来会场只能容纳半数,到会观众因为这是义举,虽然感觉拥挤,也多容忍下去,因为后至者还都被挤于会场之外呢”。[25]会场虽然甚是拥挤,不能容纳全部到场观众,但观众参与游艺会募捐的热情丝毫不减,可以看出民众参与慈善救济活动之踊跃,且此次筹赈游艺会采取三团体联合筹赈的方式更能对该游艺活动起到宣传的作用。在此次游艺会上安排有音乐表演,“北平歌咏团登场,奏唱海潮及佛曲,声音铿锵和谐,会场空气顿时呈现肃静”[25],在音乐的渲染下可以调动会场气氛,感染观众情绪,在民众热情拥护的慈善义演活动中进行音乐表演,借助义演的宣传作用,能够对音乐也起到宣传的作用,使音乐活动获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增强民众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的传播。

抗战时期,青年会仍积极从事着慈善活动,香港青年会为支援前线抗战将士,也积极开展活动。鉴于为民族生存而受伤的前线将士药品短缺,香港青年会健身团举行义演筹募资金购买药品运往前方应用。此次义演采用器械运动表演的形式进行,项目众多,“计项目有双杠、木马、叠罗汉、舞火球、歌咏、双琼、跳箱、斗牛、单车绝技、健身操等”[26]。该义演活动表演项目颇多,博人眼球,且是为支持抗日,因此民众踊跃捐输,义演成绩甚佳,“门券收入,共得一百卅四元六角”[27]。在香港青年会举行义演的众多表演项目中,不乏音乐表演出现,说明音乐当时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出,在义演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青年会组织的慈善音乐会、募捐游艺会,其表演内容有诸多音乐形式,通过演艺筹款这种带有慈善性质的义演活动,在进行扶危助难的慈善救助的同时,也为音乐传播做出了贡献。无论是慈善音乐会还是募捐游艺会,都是现场表演。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体位动作等来强化音乐形象表达,观众在聆听时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则是一种信息反馈,音乐表演者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音乐信息(听觉的)连同表演者的信息(视觉的)同时传到听众那里,听众的反应也及时反馈给表演者,双方相互影响,共同营造音乐会的现场气氛”。[28]28由此可见,现场音乐表演能够强化观众对音乐的感知与感受。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可以丰富观众的娱乐生活,同时也使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扩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

四、结语

“青年会以‘德智体群’为宗旨,以‘社会服务’相号召,围绕着这个基本宗旨开展、进行各种事工,培养青年,为社会服务。”[29]17为此,青年会在平民教育、劳工服务、赈济救荒、公共卫生、学生运动、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活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社会服务”工作中,青年会较早就开始了社会救助活动,到了民国时期,为了适应于中国的社会需要,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下,救助贫弱困苦活动更为频繁,而义演筹款的社会救助目的则与其组织主旨所契合,因此,义演成为了青年会投入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方式。青年会组织义演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如慈善游艺会、音乐大会、体育义赛、电影义映等。在青年会举办的义演活动中有诸多音乐表演,并主要在其举办的慈善音乐会、募捐游艺会中得以体现,通过吹拉弹唱音乐演出的形式展现中国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音乐乐器、音乐风格、表演技巧,促使观众对中西音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中西音乐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青年会义演活动中的音乐演出在吸引观众参与慈善义演活动的同时,对于近代音乐传播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青年会义演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及影响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教案
失败的音乐会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的历程
——以基督教青年会档案为依托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青年会与民国苏州的娱乐文化
身体与建筑的契合:从上海的西侨青年会大楼到现代的“体育大厦”
义演十余年,助学百八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