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实效的几点尝试

2020-02-23 07:31
语文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代文小康答题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高频失分点,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现代文“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现代文阅读也成为师生颇感头疼的部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的训练中,对于相关的问题,学生答题不知如何下笔、失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一线的语文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寻找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优化现代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就如何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问题谈几点尝试,以供大家借鉴和分享。

一、转变教学摸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传授—接受”的模式。然而,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这种与新形势相悖的“满堂灌”充斥着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改变传统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堂的总体要求。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唯试题论”“唯答案论”,将现代文教学仅仅建立在每次考试的试题之上,教学讲解也仅仅以试题给出的标准答案为准,自己没有透彻了解答案的来源和原因,学生自然也是一头雾水,制约着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重新认识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考查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之后的“再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现代文阅读中,应完全放开手脚,将教材内外的现代文教学整合起来,而非“试题不讲”;同时,要侧重于启发学生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非“唯答案是论”。

如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教学时,教师改变讲读法,把这篇文章当作一篇阅读理解来训练。如教学前,先给学生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并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展阅读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1.本篇课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第十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整篇课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句话有什么精彩之处?可否改为“爸!鸭下蛋了!”?原句表达了杜小康怎样的感情?

4.结合全文,分析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的转变历程,并谈谈你的见解。

多数学生均能准确对第一个问题给出满意的回答,但从第二个问题起,学生们的回答便有所偏差,需要教师给以针对性地指点。比如有部分学生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仅仅抓住了杜小康的欣喜之感,笔者便提示学生注意前一问的比较,学生才意识到杜小康是“惊喜”而非“欣喜”。

这样的教学,改变了教师从字词、句段入手的做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和“一言堂”,而是通过设计阅读理解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积极分析和探讨,教师再给以精确的点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从而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四个主要人物之一的“父亲”让“我”苦读诗书,“我”没有指责过父亲,甚至一直忏悔没有让父亲平静地死去,从而感受到鲁迅对父亲深深的爱;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鲁迅的《狗猫鼠》,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猫,每每逮到猎物,总是戏弄够了,再把它吃下去,可是与虎狮同行时,又天生一副媚态……尖锐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运用问题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缺少问题的导向意识,往往是“遇见一题讲一题”,很少能从共同考察的重点出发,帮助学生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考察内容,以至于学生感觉到“千题千面”,往往是“这题会了,下一题又不会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考察重点和题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问题引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分为“作用题”“赏析题”“见解题”和“表现手法题”。以“作用题”为例,它往往考察标题、关键词句、文章段落顺序的作用,回答上既要结合文章上下文,也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上文第二个问题“第十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整篇课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就要注意这段是环境描写,且是写暴风雨来势之猛烈,还要结合上下文,暴风雨来临,杜小康和父亲要抢救鸭群,因此“这段话烘托了杜小康和父亲抢救鸭群之艰难”。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通过总结共同的考察重点,来帮助学生解决现代文阅读。最理想的效果,是学生遇到现代文阅读,能够首先将问题分门别类,这一题是什么类型,哪一题考察哪一点,再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回答,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也只有这样,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三、加大练习力度

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针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考试中遇到的现代文阅读外,很多学生对于日常作业中的现代文阅读不够重视,认为“我读懂了,写上去好麻烦”,但实际上其阅读能力和得出的答案远远不够,到了考场上自然错误百出。因此,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督促工作。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大现代文阅读训练的力度,让学生多训练、勤总结,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技巧。加大阅读理解训练的力度、强度,并不是要“强按牛头”,教师应当适当布置现代文阅读练习,并通过这些题目要求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在训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积极性的降低,教师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如:“题目不要求全部作答,只写要点和套路,尽量不要展开”,这样,不至于完全丧失阅读的积极性,也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此外,日常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答题套路”,帮助学生形成答题技能、形成策略。如“赏析题”的赏析关键字词中,对于动词的赏析一般是:“该词准确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情景),表现了……(心情或背景),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再如,“见解题”中的评价人物形象,一般的答题思路是:“概括人物形象+精当议论。”以《孤独之旅》做为现代文阅读时,对于上文提到的第四个问题的思考,多数学生的回答是:“由幼稚、软弱、恋家,到尝试独立、直面孤独,再到坚强、独立。孤独和挫折使人迅速成长。”答题言简意赅,基本切中要点,十分优秀。

总之,针对现代文阅读这一初中语文中的高频失分点,应当引起一线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现代文阅读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阅读课堂活起来,切实让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现代文小康答题
我家的小康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邀你来答题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