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线”“面”结合 根治欠薪破顽疾

2020-02-23 08:12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阆中市根治监察

近年来,南充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始终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坚持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原则,不断探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根治欠薪工作连续三年实现了欠薪案件数、涉及农民工数、欠薪金额“三下降”。

抓实三个“面”,建立源头预防机制

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一会、两金、两制度、两原则、一考核”八大欠薪预防制度,严格落实欠薪治理目标责任制和市级领导包案制,压紧压实根治欠薪主体责任,构建起属地党委政府负总责、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牵头统揽、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的工作体系。

强化支付主体责任。规定用人单位为工资清偿责任主体,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在建项目欠薪预警平台”,要求在建工程项目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分账管理、按月打卡足额支付工资等制度,从源头上防范欠薪发生。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对没落实主体责任的7 家企业给予了行政处罚。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利用多种形式深入社区、企业、工地、园区等地开展广泛宣传。采取监察员“专人送法”的方式,对辖区企业负责人开展专题解读培训。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还到“阳光政务”直播间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突出三条“线”,建立过程监管体系

建立全面覆盖“网线”。强力推进“两网化建设”,实行“分片包干,主动监管,上下协同,动态监控”的网络化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在建项目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用工情况录入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形成了“一网一户一册,动态监管”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将监察内容细化分项为业务网格,共建立乡镇(街道)一级网格28 个、社区二级网格195 个, 城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已有370 余家用人单位被纳入两网化管理系统,涉及劳动者3.4 万人。

织密日常检查“防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名监察员”制度,深入辖区扎实推进日常巡查、季度排查、专项检查,严格落实根治欠薪“六项核心制度”。对有欠薪隐患的企业建立台账、及时跟踪、严查严管。今年,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16 起,正式立案98 起,协调处理欠薪案件73 起,为1387 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704万元。开展监察巡查20 余次,排查用人单位300 余家,检查56 个在建项目,涉及劳动者20000 余人。通过协调等非立案方式解决7 起欠薪问题,为51 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68 万元。

推行说理式执法的“主线”。探索“四级三说理”执法模式,按照主办监察员、中队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大队主要领导四个层级,努力将说理式执法贯穿到案件办理的全过程。通过说理式执法形成了“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在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研讨会上,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就“说理式执法”进行了经验交流。

凝聚三股“力”,建立联合根治欠薪的格局

区域协同借外力。阆中市与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南部县、巴中市巴州区签署了《劳动监察一体化协同发展联合宣言》,形成了“信息互通互享、经验互学互鉴、根欠互助互利”的格局,建立了跨市县区域劳动保障监察合作机制。

监裁联动强内力。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加强“信息互通、职能互补、群案互动、难案互助”,形成同服务、同行动、同分享,统一受理、统一解答、统一分流、统一办理的“三同四统”仲裁监察联合办案工作模式。今年,通过监察和仲裁联合办案,共调解处理投诉15 件,涉及金额23.6 万元。在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上,阆中市就“三同四统”工作模式作发言。

部门协调聚合力。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根治欠薪工作合力。建立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牵头,各部门参与的联合办案机制,采取约谈、限期整改、行政处理、行政处罚和定期对失信企业进行公示等措施对欠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今年,依照监察程序下达整改指令59 份,向责任主体单位移交源头性欠薪案件26 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 起,立案侦办11 起,已侦破7 件,通过公安立案为164 名农民工追回414.5 万元,极大震慑和打击了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阆中市根治监察
阆中市:线上线下促就业 示范引领助创业
阆中市抓紧抓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日本:一招根治乱停车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