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

2020-02-23 13:09林艺
视听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摄影记者突发性

□林艺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搞好新闻摄影,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笔者对此试作探讨。

一、抢抓重大事件拍摄机遇

摄影记者要想开拓自己的事业,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兵种,就应该高度重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为了及时地把正在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摄入镜头,应该掌握几个要点。

(一)应建立自己的“雷达系统”。如今社会各方面生活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应建立起灵敏的“雷达系统”,以便于预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能发现哪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或者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抢抓机遇,抓拍有新闻价值的照片。

(二)当得知重大突发性事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要尽快赶赴现场。摄影记者是新闻战线最辛苦的人。别的行业可以“朝九晚五”八小时工作,但摄影记者须随时处于“临战状态”。重大突发性事件爆发的信息就是命令,一旦得到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只要条件允许,就应立即赶到事件发生的地点。

(三)开启抢拍突发性事件的思维程序。只有熟练地掌握瞬间思维的规律,才有可能抢拍到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典型瞬间。2001年7月,广西南宁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当时笔者接到群众报料电话,称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群众被洪水围困。笔者立即拿起摄影包,从驻地赶往抗洪现场采访。抵达村镇时,现场一片汪洋,居民楼房淹没至二三楼,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救援行动迫在眉睫。后来笔者跟随武警冲锋舟到一线采访,用相机记录下群众见到武警官兵时饱含热泪的珍贵画面,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

摄影记者要想拍到突发性事件的典型瞬间,必须开启抢拍突发性事件的思维程序,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积累,以非常快的速度思考眼前突然发生的典型事件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衡量和判断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一旦作出正确的判断,大脑就迅速发出抓拍的指令,立即摄下稍纵即逝的瞬间。

二、抓住新闻事件精彩瞬间

新闻摄影是通过照片上的直观形象来报道新闻的。新闻摄影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善于从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攫取最有表现价值的瞬间形象,拍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新闻摄影的瞬间,是生活真实的瞬间,只能表现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有价值的瞬间,必须在生活中当场捕捉。因此,摄影记者要有十分机灵的头脑,非常明亮的眼睛,相当敏捷的思维与动作,才能在有价值的瞬间出现时按下快门,拍出能反映典型瞬间的作品。

新闻照片的典型瞬间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六个因素。1.情节——即新闻事件的关键点。新闻摄影记者要善于捕捉住能说明新闻事物内在本质的代表性情节,用生动的形象作有力的叙述,并以此来感动读者。2.神态——即新闻事物中人物面部形态与表情反映出人物的内在性格、心态、感情。神态好的照片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动作——即将运动着的人或物凝固在照片上,以静止的形象表现动的感觉,从而使画面活起来。4.环境——能够说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营造一定的气氛,并能帮助刻画人物的性格。5.人情味——所有新闻照片都应该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爱憎激情,启迪他们的联想和共鸣。摄影记者要善于表达人情味,使新闻摄影报道能和读者的心灵沟通。6.趣味性——照片的趣味性,能避免读者感到乏味,增加照片的活力,进而提升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图片和文字内容的兴趣。

三、选准摄影报道角度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作为新闻之源的生活,可以报道的内容有很多。但报道什么,从哪个角度去报道,就要由新闻记者去决定。只有选择适合于当前形势和新闻素材的报道角度,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雨是最为平常的事情了,那些披着雨衣、打着雨伞和淋着雨的人们,骑车、躲雨、赶路……司空见惯。而摄影记者唐师曾拍摄的《雨中曲》,把秋雨中令人回味的小镜头组合起来,通过大人的大伞和孩子的小伞、一双手两把伞、两个恋人合用一把伞等生动有趣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通过巧妙的报道角度,把最为平常的事情拍成颇具情趣的新闻照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选择是摄影报道构思的重要环节。那么,报道角度的选择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第一,它取决于摄影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和审美敏感程度。有了这两个“敏感”,就有捕捉新闻的“灵气”,赋报道以新意。第二,深入基层,扎根生活,“挖掘”更多的报道角度。如果天天跑机关、泡会场,再高水平的记者也拍不出更好更多的作品。要镜头对准生活、对准一线,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报道内容,才有报道角度的开拓。第三,要更新观念。在新闻摄影中,不要走经验主义——去年这么拍,今年还这么拍;别人这么拍,自己也要这么拍。要冲破自己拍摄思维定式,把新闻照片拍美、拍新,做到拍出来的照片独一无二。

四、着力让新闻照片富有情趣

生活,需要情趣。新闻摄影更需要情趣。只有富有情趣的照片,才能在传递信息同时,让读者赏心悦目,受到感染,得到启迪。这里所讲的情趣,当然是健康的、积极的、雅俗共赏的情趣。富有情趣的新闻照片应该是负有满满正能量的新闻摄影作品。

如何让新闻摄影作品富有情趣,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抓住真情实感。新闻摄影的主要对象是人。如何把人物拍得生动自然,关键在于摄影者能否抓住人物的真情实感。这需要新闻摄影记者细心观察,把被摄对象最真实、最动情的镜头、动作、表情拍摄下来。一幅新闻图片不能显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要使新闻图片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第二,抓拍重要细节。情趣是通过一个或苦干个真实的细节表现出来的。细节越生动,情趣就越浓;没有细节,也就谈不上情趣。选择的细节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及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符合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以有利于主题表达和增强照片的感染力。同时,要大胆地抓拍人的细节。为什么以往一些表现领导人的照片比较呆板,缺乏生动的细节和感人的情趣,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拍。领导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性格各异,再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或外露或内向,或情感丰富,表达明显,或隐约含蓄,不易察觉。记者注意增强抓拍意识,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有趣细节。唯如此,新闻照片才能拍出生动有趣的佳作,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夯实摄影功底。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摄影技术功底,拍不出好的新闻照片。新闻摄影记者只有平时多学习、勤锻炼,掌握过硬的摄影技术,在摄影现场多观察、多思考,在富有新闻情趣的细节出现时,才能准确判断和抓拍出意味深长、富有情趣的新闻照片。反映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舞台一小步,民族一大步——连胡会》的新闻作品,就是一个最好例证。该作品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事后回忆,那次拍摄不仅有预判,而且不用闪光灯。可见记者准备充分、技术过硬是多么重要。

五、结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读图时代,拍好新闻照片,显得非常重要。一张(组)传达信息丰富、具有独特新闻视角的照片,必定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否则,难以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喜欢、浏览和转载。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新闻摄影水平。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摄影记者突发性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报社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策略探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