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无限,解读有道

2020-02-23 16: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春藤辛弃疾文本

阅读是语文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但并不是全部来源。在过去,受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标准的影响,学生阅读的目的十分单一,完全注重于与高考有关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寻找、记忆,这样一来文本中的其它知识就完全被忽略,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单一,难以借助阅读发展自己的观察、体验、审美、鉴赏等诸多能力,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这种形势下,首先要打破完全为了考试而阅读的学习目标,而是将考试成绩作为阅读效果的一个体现。在阅读中,要广泛引申与文本有关的各类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使用综合性思维来深度认知。在阅读方法上要根据文本题材和体裁灵活变通,采取相适应的认知视角。通过多方面的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文章特点,把握解读目标

在高中阅读中,学生经常会使用辅导书来学习上面总结出的阅读方法。但这些方法是宏观地对于所有类型的文本而言的,真正有效的阅读应当首先抓住文本自身的体裁或者题材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阅读。语文文本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包括了散文、小说、戏剧、科普文、古诗词、现代诗等,这些作品体裁不同,阅读的重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树立学生从文本特点到文本内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针对性阅读。

例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特点出发进行针对性阅读。大体浏览后发现本文是一篇戏剧。而学生之前阅读的多半是散文和小说。并且学生能够发现戏剧与小说都有人物、情节、环境,因而容易完全按照小说的方法来阅读。教师可以对戏剧的特点进行讲解。学生能够发现戏剧虽然有人物和情节,但人物形象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塑造的。情节也是由人物的语言来推动的。人物的语言是戏剧最核心的内容。学生能够知道故事发生的环境多半是在换幕时以简略的提示做出描述,在文中几乎没有描写环境的段落。另外人物的动作也是在旁白中简略做出描述。之后学生阅读周朴园的语言:“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就可以体会到周朴园作为一家之长具有的傲慢威严的性格。而阅读鲁侍萍的语言:“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就可以发现作者借助鲁侍萍的自我介绍巧妙地将故事转折到了自己和周朴园曾经的感情经历上。通过抓住戏剧的特点,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了。

二、丰富课外知识,辅助理解内容

进入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借助作品中的内容来深度思考各种现象,促进自身的思维更加成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广泛拓展,让学生走入作者,走向实际的情境,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获得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和深刻理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对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广泛拓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阅读中学生对于词中提到的孙仲谋、寄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等内容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还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北宋刚刚灭亡时,辛弃疾力主抗金恢复河山,但由于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辛弃疾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在宰相韩侂胄邀请辛弃疾作为自己的幕僚一同北伐时,辛弃疾又知道韩侂胄好大喜功,不顾客观形势贸然进兵的危险,以宋文帝曾经盲目讨伐匈奴大败而归的历史事实劝谏和讽刺韩侂胄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发动战争的不恰当行为。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到作者写孙仲谋是借孙权的年少有为感叹自己年华空度,一无所成。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时刻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从而以辛弃疾为榜样,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冷静的分析能力。

三、划分文章结构,分清主次区别

高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文本的篇幅越来越长。在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时,学生容易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在没有确切理解文章内容时就急于解答题目,造成理解的偏差。另一方面学生缺乏阅读较长文本的技巧,无法准确找出重点,进行针对性阅读。而抓住文章的结构,就能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铺垫作用形成清晰的认识,达到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因此,培养理性的阅读思维,划分文本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从结构到内容的阅读。作品是古典小说,在语言上具有文白夹杂的特点,在内容上对贾府的建筑、生活、各个人物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学生很难理清阅读的重点。而划分结构后可以发现作品的开头是介绍林黛玉进入贾府,接着是与各个亲戚见面,之后作者重点描写了林黛玉和王熙凤、贾宝玉见面的场景。这两个人物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因此这一部分是作品的高潮。教师可以对《红楼梦》的主旨进行讲解,学生能够知道《红楼梦》的主体表达的是对封建制度下腐败、黑暗生活的批判。因此在阅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和“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等人物穿着描写的片段和建筑描写的片段时只需要感受贾府的奢华就可以,而将重点放在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形象塑造的段落上。通过由结构划分到层次性的阅读,学生就能够有效抓住重点,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四、运用艺术手法,分析经典语句

文本艺术性的感受是提高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重要体现。文本的鉴赏离不开对术语的运用。在高中语文阅读中,这些鉴赏术语总称为艺术手法。而具体地可以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学生对于这些艺术手法难以归类区分,对鉴赏术语经常使用混淆。因此,进行鉴赏术语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囚绿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行全面的赏析。比如,对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一句,学生能够知道本句表达了作者对常春藤枯萎的伤心之情。而细致划分来看“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对常春藤的外观进行了刻画,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好像病了的孩子”将枯萎的常春藤写成生病的孩子,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内容来说又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一句重作者将自己如果再次见到常春藤称作是“见面”,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本句属于以问句的形式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又表达对常春藤的思念,属于设置悬念和卒章显志的结构技巧。通过这种多方面的艺术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借助鉴赏术语达到对文本从语言到结构再到思想的全面认识。

五、多篇文本结合,进行全面比较

在目前,学生在阅读中习惯于将阅读的视野局限在单一的文本上,而不能将多种文本结合起来广泛地进行对比与探讨。实际上,文学创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不同的文本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和思想主旨上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借助相关文本进行对比阅读,能够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相似主题、相似内涵的文本的阅读下,学生能够深刻认识某一文化专题,达到对特定文化现象的广泛认识。

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对比《滕王阁序》中“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和《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感受到《滕王阁序》语言气势恢宏,内容更为博大,而《兰亭集序》则显得小巧恬淡。在思想内涵上,《滕王阁序》以“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表达了对在场众人的尊敬和参加宴会的荣幸。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表达了渴望受到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兰亭集序》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对借景抒情的写作传统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特征形成深刻理解,从而提升综合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应当让学生打开广阔的阅读视野,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体裁、题材、语言、结构、艺术手法等多方面有序阅读,达到对文本层次性的理解。在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其它文本,让学生在对比中达到由文本到文化的阅读提升。

猜你喜欢
常春藤辛弃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中4种皂苷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常春藤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