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现代散文

2020-02-23 16: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眼百草园散文

多元解读指的是不同的读者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独特的方式解释相同的文本,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阅读效果。多元解读是一个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创造性阅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尤其是在阅读现代散文的时候,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元化阅读、功利化阅读,进而指导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

一、涵咏体验,理解情感

涵咏体验法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情感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品味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朗诵作品,获得初步感知作品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趣读,围绕作品中具有特点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在趣读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关键性词句,围绕其进行深读。这层层深入的涵泳体验,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学习《春》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诵读活动,给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观看和春天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到唯美的情境中。此后引导学生展开趣读,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展现春天美景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然后展开概括,尝试将散文概括为一篇简短的散文诗。这样的诵读能促使学生启迪思维,让学生感受作品之美。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某些词句展开品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选词。如围绕“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鼓励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闹’字呢?”学生有所感悟,认为:“这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同时也展现出了蜜蜂十分忙碌。”此后要学生展开深读的活动,尝试了解一下这篇作品的创作时代,讨论一下作者为何要创作这样的作品。学生有所体会:“作者生活在乱世,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讴歌春天,所以实际上就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在这层层深入的涵咏体验中,学生感受到了作品之美。

现代散文的特点是融合了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只有通过品读,才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在涵咏体验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围绕其中凝练的词语、特别的句式、独特的修辞手法等入手展开分析,这样能让学生反复品味作品的深味,获得更独特的感悟。

二、填充空白,感知韵味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通过阅读活动挖掘出来的,这些空白之处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引导读者进行感悟,并且还能建立和作者共通的桥梁。这样学生就会挖掘出作品中的隐藏意义,进而获得更独特的见解。现代散文语言丰富,情感多元,有很丰富的意指性。所以要引导学生尝试填补作品中的空白,感悟其中隐藏的意义,进而展开多元化解读。

在指导学生学习《秋天的怀念》的时候,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展开探究。“文中出现了两次‘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思?你能围绕作品的留白处展开赏析,说说其中蕴藏了怎样的内涵吗?”学生一一展开赏析,有学生提出:“第一句‘好好儿活……’是母亲说的,我觉得这其中蕴藏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母亲希望给孩子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又怕说的话反过来刺激孩子,所以只是反复地强调‘好好儿活’。”还有学生围绕后一处展开分析,认为:“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很显然没有理解妈妈的话,没有体会到妈妈的爱,现在当他发现自己永远离开妈妈后,就突然醒悟。所以这里的省略号表达的是对妈妈的忏悔,同时也是一种许诺,作者希望自己以后能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在围绕作品的留白处展开赏析的过程中,学生挖掘出了作品中隐藏的含义,对作品的理解也变得更为深刻。

在散文作品中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内容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处,进而感悟文本的韵味。由此可见,在填补文章空白的时候也要基于文本的内容展开感悟,避免过多地加入自己的直观感受,这样的解读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避免了过度解读。

三、突破文眼,推测内容

文眼就是作品中的关键词,常常能展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尝试于细微处深入挖掘,感受作品中体现出的精神力量。在围绕文本文眼展开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结合文眼猜测一下文章的内容,预测情节的发展,揣测人物的变化。在推测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深入分析现代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乐园”一词就是文章的文眼,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文眼展开分析,尝试预测作品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围绕文章的题目进行预测:“文章提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那么,对于作者来说,哪一个地方才能给自己‘乐’的感觉呢?”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后,鼓励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分析,说说作者分别用怎样的词句来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如有学生提到:“‘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这一句就能看出百草园才是作者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可是,百草园只是一片荒地而已,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在百草园中,‘我’能和大自然接触,而且也不用学习枯燥乏味的东西,这是每一个小孩都想要的,所以他认为百草园是‘乐园’。”围绕文眼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体会到了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美好时光,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文眼突破的方法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给读者提供创意解读作品的方向。不少现代散文都有自己的文眼,所以文眼突破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文眼,激发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兴趣。

四、问题引导,换位思考

问题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将某些贯穿全文的主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主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因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同而获得一些不同的见解,此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想,并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考,看看能否协调彼此的想法,获得更准确的想法。

在学习《散步》时,要围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提出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体会到“家庭的责任”这个中心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考:“在选择道路的时候,如果你是‘我’,选择听从孩子的想法,你觉得母亲会怎么想?”“母亲可能会因此有点失落,觉得儿子忽视了自己。”“那么,从‘我’的选择中,大家又能得到什么启迪呢?”学生认为:“‘我’十分尊敬老者,而且也知道区别孰轻孰重,这样就能更好地担当起家庭的重任。”此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思考:“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一些因为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而造成的矛盾呢?在这样的事情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进而对“尊老爱幼”这样的主题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学生便指出:“在生活中难免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出现矛盾,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先尊敬老人,因为父母辛苦劳作了那么长时间,很不容易,理所应当得到照顾。”

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对问题能获得更深入的感悟。学生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并且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从而不断深入地理解作品。这和学者孙绍振提出的层层深入法相互呼应,能引导学生逐步到达作品的最深处,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新的见解,更好地解答问题。

五、互文比较,迁移应用

互文比较法指到是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出发,从某一篇文章出发,对比分析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也可以阅读不同作者同主题的作品。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尝试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取材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词句,使用修辞手法,展开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散文的特点,提升阅读能力。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就可以采用互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文章和《雨的四季》等其它的散文作品进行对比。在对比中,鼓励学生找出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它们都是写景类的文章,可是,它们在各种方面又有不同之处,你能从主题、写作手法等各种方面入手展开对比吗?”学生认识到:“《济南的冬天》单独写一个季节,通过不同的景物展现出该季节的特点。《雨的四季》写的是雨在四季的不同状态。所以两篇文章在写法上不一样。”还有学生提出:“在主题上《济南的冬天》更多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雨的四季》主要体现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此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应用:“如要你写一篇写景文,你会怎么写呢?你觉得哪一篇文章的方法比较适合呢?”在实践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写景类作品的创作方法。

学者孙绍振认为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分析文本内部差异和矛盾,还可以和外部文本进行比较,找到差异,找到分析的入口。由此可见互文比较法在散文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文类比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尝试总结散文的特点,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迁移运用,在自主创作作品的时候也要运用自己提炼出的规则,更好地展开创作。

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样的阅读不仅能体现文本阅读的多义性,同时也促使学生融入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和情感,并进一步感悟、体会作品,将作品中的多元主题挖掘出来,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文眼百草园散文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