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2-23 16: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核心

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锻炼其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价值与核心素养的充分结合。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锻炼其敏捷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与目标

(一)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将应试技能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传统高中语文课堂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灌输式教学,使其被动接收知识,对其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方向和新方法,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阅读材料,培养其对于文章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

(二)目标分析

其一,将学生作为主体,挖掘其潜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潜力,自主开发大脑资源,主动参与到形成独立思维和自主阅读理想境界中。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其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其二,建立思维体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其思维效率和思维质量,通过思维训练构建开放式阅读体系,培养其创新阅读的思维能力[1]。

二、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利用导读机制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需要结合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吸收文章中丰富的文化精华。因此,落实核心素养教育需要科学的导读机制提供支持,此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交流思维,防止其因略读习惯与文章大意相偏离。因此,在课前导读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影响很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关于外文材料《简·爱》撰写学习笔记和读后感时,应侧重使其理解文章美感。首先,建议教师围绕材料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通过自主阅读分析人物的个性,在小组讨论或思考过程中归纳出简·爱顽强向上、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其次,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坦普尔小姐离开学校后,简·爱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她向往怎样的生活?学生也许回答是自由、平淡的生活。教师接着带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加深大家对于文章理解力。最后,教师总结并对学生答案进行补充,帮助其理解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到外国文学的美妙之处,积累自身文学底蕴,提升核心素养。

(二)采取小组讨论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建议使用小组讨论教学形式。以《老人与海》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其次按照座位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对结构脉络、中心思想展开讨论。最后小组成员选择代表发言,详细讲解自己对于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师能在任一环节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其阅读思维和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又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应在课前将同学划分成多个小组,由于该文章属于必修内容,因此教师不可忽视文章内容和文章结构的讲解,同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其在思想交流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

(三)课外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模式,锻炼思维创造能力和语言审美水平。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收集事例和资料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含义。同时带领学生针对“自由民主”、“种族平等”完成思考,结合课内课外资料,感受文章含义。又如,教师在讲解《宇宙的边疆》时,需要在解读课文之前安排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全面分析文章结构,加深其对于文章的理解。在授课中将不同文章传递的相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资料。在学习《宇宙的边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宇宙中包含的事物,深入解读课内、课外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其知识含量和阅读视野,提升其阅读思维水平与语言理解能力。

(四)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引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充分感受阅读情感。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截取《红楼梦》中一部分视频片段,使学生体会到“贾府”“林黛玉”等主体的实际形象。同时建议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辅助资料,利用教室电脑,将文章重点内容通过PPT方式演示给学生,帮助其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提升其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高中语文不仅包含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同时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提升其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毛泽东相关诗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专题研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阅读作者其它作品,增加知识范围,引发大家对知识内容的积极思考,培养其语文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表演方式,在戏剧或小说阅读时,寻找契机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到课文内容学习中。如在讲解《雷雨》时,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材料中个性化人物语言、紧凑故事情节,帮助其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中心主旨,同时借助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2]。通过设置问题:作者想揭示的社会本质包含哪些方面?周朴园性格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思考问题中帮助学生找寻文章本质,通过深层分析启发思维,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六)引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由于高中语文课文选择的材料均是内涵之作和名家之作,文章内容方面具有较大的适用性,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文章所传递的内容和主旨积极向上,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文学素养[3]。同时,文章中还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知识展开教学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例如,在讲解《苏武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关于《汉书》与班固的相关知识,同时讲解文言文的常用表达形式,引导大家完成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掌握作者描绘人文形象的手法,带领学生分析苏武被匈奴人囚禁的原因和结构,围绕词语、句子等方面分析文章内涵,使其感受到苏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阅读中培养其民族气节和品行,提升其核心素养。

(七)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习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其具备文字审美,为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雪》时,单纯以语言方面分析,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建议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明确诗词的时代背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基础,体会诗人的情怀和胸襟。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还原时代背景,对文章进行针对性鉴赏,体会诗词中的情怀和精神,使同学们一同研究和分析词作的背景来源,克服争议、提升审美层次,帮助大家在思考中培养阅读习惯,通过形成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很重要,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培养其思维品质为主要目标,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培养思维能力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