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环境的构建

2020-02-23 16: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施,读书已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初中生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初中生课外阅读率逐年上升。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如兴趣不浓、阅读面单一,阅读倾向消遣化与娱乐化;初中生热衷于读“图”,喜欢故事情节的刺激,缺乏独立思考与阅读的能力;传统的经典阅读困境重重等等。调查也发现,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关键因素是课外阅读环境。

初中生课外阅读环境构建要从学生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同步进行,形成合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求,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用制度保障课外阅读环境构建,用活动提升课外阅读环境构建。

一、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内部环境

(一)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教师通过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制定课外阅读评价激励机制,家校合作课外阅读等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心阅读需求是内动力,阅读效益是助推。在教学中打好基础,为课外阅读点燃兴趣。

教师进行积极阅读引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埋下渴望阅读的种子,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铺垫,点燃阅读兴趣。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摘录鲁迅笔下的精彩片段,让他们进行课内阅读,点燃他们进一步了解全篇作品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片段出处告诉学生,在课下进行自由自主搜索与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内成立专门的鲁迅研究小组,通过多方面途径去走进鲁迅,了解鲁迅,研究鲁迅。通过这一途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学会分析与思维,从认识作品到认识一代文学大家,让他们对于阅读的喜爱不再浮于表面,可以更加深入扎实地去学习,去阅读。

(二)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美国作家奥克塔威亚·巴特勒说过:“忘掉灵感吧,习惯更可靠。不管你有没有灵感,习惯都会支持你继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习惯打开名著经典或其它感兴趣书籍、睡前习惯阅读再入睡、节假日习惯逛书店或图书馆、学校课前课后习惯阅读,书香伴随孩子的成长!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从每晚睡前20分钟经典阅读开始,先养成简单习惯,再增加习惯的复杂度,如划出欣赏的句子、在阅读积累本上完成阅读任务等等。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亲子阅读的陪伴可事半功倍。

(三)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效果的好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阅读自觉性以及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时,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表现愈发出色,课外阅读兴趣更浓。

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来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把读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以及独特的情感,把文学与生活融合为一体,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更加活泼自觉的姿态投身于阅读活动,以更加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从事课外活动[1]。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这一篇文章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去搜集关于父亲的文章,并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分享给大家,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领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对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想要说的话。将阅读和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为阅读活动注入真情实感与生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力量与情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分析。

二、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外部环境

(一)构建定期保障的学校课外阅读环境

制定有关制度打造书香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课外阅读环境。语文教师每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明确各年级段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给予品读与泛读的范围等;全校明确课外阅读时间,读书馆阅览室开放时间,班级图书角随时借书等;学校校刊、广播站、宣传栏、横幅、黑板报,成立文学社等多形式全方位构建学校课外阅读环境。

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段分别有“早间经典诵读”“中午读书会(自由阅读、好书新书推荐、读书交流会等)”“下午好书伴我行”三个课外阅读板块,学校每月开展一次课外阅读大型活动,有“四大名著知识竞赛”“迎元旦诗歌朗诵”“中秋诗词朗诵”“手抄报评比”“最美书签评比”“读书板报评比”“课外阅读积累本评选”“阅读之星评比”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欲望和需求。

活动极大促进学生在校进行课外阅读。如《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阅读热情。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地方同学们借书人次大增,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阅读时间延长,要求买名著、经典书籍等。本次演讲比赛先班级预赛,然后推荐参加学校比赛。学校教师给予及时激励评价并颁奖,极大鼓舞了孩子的阅读热情,形成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久而久之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将阅读变得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可以深入其中,领其所悟。

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的积极表率。爱阅读教师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所具备的语文涵养,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让一个人变得与众不同,让他们向往成为一个像老师一样有深厚涵养有风度的人[2]。教师为自己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并将自己的读书计划与读书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受到老师的感染,也努力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同时教师也可邀请学生与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比拼,和学生共同商议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书籍,然后在指定时间内看谁能够高质量完成阅读计划,在阅读完成之后,说说自己在阅读中的领悟与收获,在这种师生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与教师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二)构建积极活跃的家庭课外阅读环境

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深刻而深远,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语文阅读能力和习惯,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家庭环境与阅读氛围,首先家长需要多读书,学生在学习时,家长拿起一本书与学生一起读书学习,另外家长与学生一同选择家庭读书日,父母和他们一起到书店购买有意义的书籍,在读书日一起阅读,一起分享收获。

运用家校联合等方式指导家长构建家庭阅读环境。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颁布创建“书香家庭”计划,明确书香家庭评选规则;鼓励家长参与“亲子阅读”“阅读伴成长”等活动;与家长一道开展寒暑假读书活动等等。努力构建家庭阅读环境。

各班建立书香家庭读书群,与家长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在群里发家长的陪读或孩子读书照片与视频,读书心得分享等。教师解答家长与学生有关读书疑问,推荐名著经典阅读等,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成效明显。

(三)构建多元的社会课外阅读环境

党和政府已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初中生社会课外阅读环境要融入全民阅读活动中,营造浓厚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文化部门开展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世界图书日”“好书推荐”“畅销书推荐”等各项全民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河”等各类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三色文化阅读”,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荣誉感。

同时,社区阅读环境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社会环境,填补了家庭和学校阅读环境的空缺。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片区有关居委会开展有关社区读书活动,积极参与社区阅览室、图书流动站的建立,为中学生提供免费借阅服务等。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阅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在新课改深入推行与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界所重点关注的焦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找准着力点,结合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为初中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