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抓伤以后……
——幼儿冲突事件的家园沟通策略

2020-02-24 03:32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幼儿园黄宇佳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童童家园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幼儿园 黄宇佳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冲突,以及做好冲突发生后的家长工作,不少幼儿园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幼儿在园安全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容易引起家园矛盾和冲突的关键问题。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中发生了由两名幼儿的冲突引起的家长冲突事件,园方作为调解和教育方,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解决冲突的一些共性方法。

一、幼儿被伤害与家园沟通的情况

童童和叮当是小班刚入园的两个男孩,因为性格爱好相似,两人变成了“好哥们”,最喜欢在一起做游戏。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叮当和童童都想要玩一辆蓝色的小车,争抢中童童的手指甲把叮当的脸抓出了三道抓痕,导致叮当大哭起来。笔者连忙将叮当送到幼儿园保健室进行伤口消毒、涂药和冰敷,并安抚叮当情绪。然后,笔者首先让童童给叮当道歉,并问童童为什么抓伤叮当。童童的语言表达不流畅,一句话通常要憋很久才能说出来。叮当表达流畅,能说流利的句子。询问中,两人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小车。由于自由选车时,笔者正好背对着两人,所以笔者也很难判断谁说的是真的。

安抚好两个幼儿之后,笔者内心忐忑不安。小班幼儿刚入园没多久,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该怎么跟家长解释幼儿脸上的伤呢?笔者对事件进行了处理:第一,通过各种途径还原事实经过。笔者将此事报告给园长,希望能查看当时的监控,还原事情经过。经过监控回放,是童童先拿到小车,叮当随即过去也想玩。两人各自拿着小车不放的时候,童童两手伸向叮当的脸,叮当没有还手但大哭起来,随后笔者赶过去了。第二,及时通知各方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向园长报告后,笔者马上给叮当爸爸打了电话,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说明了处理的过程。叮当爸爸的反应有些诧异,说一会儿来园看看孩子的情况,并让笔者发了孩子脸上被抓的照片给他。笔者给童童的妈妈打电话告知了事情的经过,并希望童童妈妈能够带着童童主动向叮当及其家长道歉,并主动提出承担医疗费用。

放学时,童童妈妈首先赶到幼儿园,询问了详细的情况,并等待叮当家长。双方见面后,童童妈妈带着童童向叮当和叮当爸爸进行了道歉。叮当爸爸有些不高兴,但没有指责,只是说小朋友以后一起玩的时候有问题要找老师,不能动手。第二天,童童妈妈和叮当妈妈一起入园时,童童妈妈为叮当带来了药膏和赔礼玩具。叮当妈妈“教育”了童童妈妈,询问了童童妈妈对待抢玩具的教育方式。童童妈妈继续赔不是,同时告诉童童有问题不能动手,要找老师帮助。

童童妈妈在和笔者谈话中,表达出对叮当家长的强势和得理不饶人的反感,但是表示会好好教育童童,不会让他再有攻击性的行为。

二、幼儿再次受到伤害与家园沟通的情况

此后的一个多月,叮当和童童还跟之前一样,每天都形影不离,但是笔者和其他教师在他们交往时会比之前更加留心——因为童童的语言表达一直不算很好,容易出现用动作代替语言的情况。可是,生活总是出现“墨菲定律”,我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放学前是幼儿自由玩拼插玩具的时间。在家长接孩子离开幼儿园之前,教师会按铃提示幼儿收玩具。笔者刚刚按铃,就听到活动室那边传来的声音:“老师,童童和叮当打起来了!”笔者赶紧跑过去,发现叮当的脸上又跟上次一样,有两道红红的长印子。叮当大哭起来。询问之后,笔者了解到童童用拼插玩具拼了一架“飞机”,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他想自己收玩具,可是叮当把他的“飞机”抢过去,告诉他“要收玩具了,不能拼了”;童童不愿意,两人抢玩具的时候童童抓伤了叮当。笔者连忙带着叮当去保健室,请保健医生对叮当的伤口进行了处理。

幼儿离园的时间马上到了,笔者赶紧返回班级,想等大部分幼儿离园之后,请叮当和童童的家长单独处理这件事情。笔者把情况跟接园的童童妈妈和叮当奶奶说完后,叮当的奶奶不高兴了:“这都是第二回了,怎么老欺负我们家孩子?”童童妈妈听完也来了脾气:“什么欺负你们家孩子,明明是你们家孩子抢我们孩子的玩具!”然后,两人开始吵得不可开交,一旁接园的家长帮忙拉劝……

园领导闻讯赶来,了解事情经过后,对双方家长及幼儿进行隔离,分别谈话。一会儿,叮当的父母也来到幼儿园,在和园长交涉的过程中,提出希望童童转班的要求。得到园领导的否定后,他们希望园方保证不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幼儿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教师很难保证两个三岁多的幼儿在活动中不接触或者不再发生此类情况。叮当家长让童童转班的要求遭到了童童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是叮当抢玩具在先,童童本来表达能力就不好,着急了只能去抢回玩具。双方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退让。协商一度陷入僵局。

园方在调解中告诉双方父母,两人分开并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如果两个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得到提升,尤其是童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得到改正,就会再和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在冲突双方的情绪都不够冷静的情况下,当天园方对两方家长采取分开隔离并进行调解的方法,不让双方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有过多正面接触。然后,园方建议双方先回家照顾孩子的伤势和情绪,第二天再商讨解决方法。

三、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探索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

在和双方家长沟通中,教师始终遵循“情”“理”结合的原则:第一,保持同理心。对于叮当的家长,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接纳和理解他们孩子被抓伤之后的心疼和想要为孩子讨回公道的心理,尤其是叮当被同一个孩子连续抓伤了两次,出于对叮当的保护,他们肯定希望不再发生这类事情。作为教师,应理解叮当家长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两个孩子接触的想法。第二,在“情” 的基础上,教师接着从“理”的层面,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家长认识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意图,这样双方就有了积极沟通的基础。本次沟通中,教师从小班幼儿“动作快过语言”“自我中心”等特点出发,指出两个幼儿在社交发展上都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叮当有一定的规则意识,知道到时间需要收玩具,但是对于他人的玩具没有保持尊重的态度,应该在征求他人同意后才能去拿他人的玩具;童童则在语言发展、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正确与他人交往方面需要更多的帮助。“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而且也会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童童由于语言表达不流畅、性子急,很容易出现话说不出来就直接动手解决问题的情况。

接着,园方制订了针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办法:第一,为叮当和童童制订相应的家庭指导策略。叮当在社交中的“强势”和童童语言发展迟缓、有攻击性行为等问题,需要家长和园方一起配合对幼儿进行帮助。尤其是童童的家长,需要为童童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并帮助童童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第二,建议童童家的一位家长多在幼儿园陪同童童,了解童童在园的情况,形成“纵向对比”的意识,了解童童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第三,建议童童家长带叮当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第四,建议叮当家长针对孩子“自我中心”的特点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孩子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学习如何征求他人同意、寻求帮助等正确交往方法。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家园双方的基本目的都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这种共同性,成为化解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障碍的基石。所以,在家长之间产生冲突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始终坚持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引导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为切入点和重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求将家长冲突导致的家园矛盾降到最低。

尽管叮当被童童伤害了,可是他仍旧会每天找童童一起玩,也认为童童是他最好的朋友。事件后,笔者和其他班级教师针对同伴交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一起游戏真开心”“我会解决问题”等。

在后续的家长陪同中,童童的父母也认识到童童在社会交往中的问题,反思了自身早期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行为。之前童童爸爸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从此次事件后,童童爸爸调整了上班的时间,争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提高了对童童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重视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合作,童童和叮当的交往方式由之前的动作为主逐步向“学会表达,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的正确交往方式发展。

四、幼儿间的冲突仍存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已悄然改变

童童和叮当的关系更好了,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了冲突。一次户外活动时,叮当想和童童玩“刷卡”开门的游戏。童童几次请叮当让开,叮当一直在过道处不让。童童又生气地咬了叮当的手臂。看到叮当手臂上被童童咬红的印子,叮当爸爸这一次没有像之前两次那样怒气冲冲,而是耐心地教育叮当在和好朋友玩游戏时不能阻碍公共的道路,同时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跟人玩“刷卡”开门的游戏。童童的父母也首先教育童童有事情要好好说话,想办法解决问题,动手的小朋友是没有本领的。双方父母不再剑拔弩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之间的冲突,有时不是幼儿教师能控制的。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之后,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在及时处理事情、保护幼儿的同时,更要细心引导家长,让家长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教育经验。

猜你喜欢
童童家园冲突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寻找失落的家园
大家会这样说
童童的老爷车
暑假作业
肥水不流外人田
绿家园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