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群英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02-24 18:23康雁冰李亚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女报群英女权

康雁冰,李亚芳

(1.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2.韶关学院 人事处,广东 韶关 512005)

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被誉为“女权运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子教育家。唐群英的女子教育思想不乏前瞻性和进步性,对当代女子教育事业具有参考价值。

一、唐群英女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就唐群英所留遗作而言,尽管数量少且内容分散,但是它蕴含的女子教育思想却较为丰富,主要涵括了妇女解放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平等自由思想、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多元化等方面。

(一)妇女解放思想

作为“女权运动先驱”,唐群英对近代中国妇女饱受封建礼教束缚、压迫的现状进行了批判。早在她4岁时,母亲欲为其缠足,以期“三寸金莲”为她增添贵秀之气。对此,唐群英表示了质疑,并愤而反问道:“哥哥怎么不缠足呢?”[1]17虽然她妥协于母亲的强制,但是在初尝缠足之苦后,她坚决地进行了反抗。在唐群英成年后,尤其是在她创办各种女报后,对中国几千年以来压迫、毒害妇女的遗毒进行了猛烈的鞭挞。她说:“女子无权无地位,倍遭压迫和凌辱,实我国数千年重男轻女之习俗使然。”有鉴于此,她呼吁扫除千年积毒以解放妇女。在参加革命后,唐群英为唤醒、解放妇女作了大量努力。在她看来,惟有“发顽起冥,振聩启聋,尽鼓吹之能力,采开导之方针,沉沉酣梦,唤以金钟;恹恹沉疴,苏以药石”,才能“极一时女界之光,叱千载罔阁之气”[2]682-688。唐群英为之所列药方就是教育,即通过开展妇女教育,使其破除封建束缚,获得自身解放。正如她所言:“无如积聩不振,女权陵夷,学识幽闭,遂成斯世困顿之形。溯国运盛衰之际,又岂非我辈担负女教之责任耶?”[3]43

(二)爱国主义思想

纵观唐群英的一生,她的言行从始至终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少年时,在父母讲述的花木兰、杨门女将等民族英雄故事的影响下,唐群英就立志报国。“尝以不能易髻而冠为恨”[4]16,她愿化作男儿身,“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躯捐”[5]175。她还赋诗《抒怀》,以表心志:“斗室自温酒,钧天谁换分。犹居沧浪里,誓作踏波雄。”[6]151907年,唐群英在《留日女学生会发刊词》中写道:“我诸姐妹……一语爱国救亡权利义务之名词,则目瞪口呆,茫然不解。”为此,她号召女同胞要“与男子奋袂争先,共担义务,同尽天职”[7]79,并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8]80之呐喊。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她组建了“女子后援会”,并亲任会长。她在章程中写道:“本会集合女界同志,募集军资义捐金,以为民军后援,故名女子后援会。”[3]44孙中山评价她是“第一个走进革命队伍的女同胞,……是二万万女同胞的带头人”[9]。可见,唐群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者。

(三)平等自由思想

唐群英认为:“天下兴亡,匹夫与匹妇皆有责。”[5]42男女应该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即政治平等、经济独立、婚姻自由。在她看来,“女子既然尽了革命的义务,就应当享有了参政的权利”[10]。她几度上书参议院,要求“无论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今我中华民国,既号称共和,主张平等,则男女教育,不宜再有分别。男子与女子,既轨入同等之文明,即增进同等之智识,是男女程度,必不再有轩轾”[8]48。遗憾的是,随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无相应的条文规定。为此,唐群英愤而大闹参议院,并致电都督、报界,以示“剥夺女权,我女界绝不承认”[3]54。唐群英认为,“君民之不平等是强权所致,男女不平等也是强权所致”,“平等也,自由也,此人类之初生”。在《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中,她呼吁妇女同胞“同心一志,充分实力,不患不有夺回我女权之日”[8]47。唐群英对于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的政治意志,并未因屡遭失败而放弃,相反她越挫越勇,变得更加理性、务实。在担任《神州女报》主编期间,她利用报纸这一传播载体,宣传平等自由思想,并且还亲自创办《女权日报》、女子学校,继续男女平等未竞之事业。

(四)女子职业教育思想

在唐群英眼里,“中国女子有两万万,全属分利,就因为妇女不从事正当职业,不能维持生计,只能依附于男人,做男人的附庸”[11]47。唐群英所谓的“分利”,出自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原意是,中国妇女不接受文化教育和实业教育,不能自养,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不难发现,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深受其影响。她认为,女子不学,则目不识丁,难以自立,仍依附于男人,终无独立、自由和平等。为了实现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唐群英主张开心智、兴实业。为此,她倡导用新思想开启妇女心智,以知识教育、实业教育助其获一技之长,赢得自立和自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创办多所女子职业学校,并开设刺绣、缝纫、编织等课程。在这些职业学校中,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教育,还可以学到实业技能。对于女子职业教育的探索,不仅实践了唐群英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还培养了一大批自食其力的中国知识女性,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推动中国妇女事业的骨干力量。

(五)教育方式多元化

如果我们把唐群英屡次上书、大闹参议院看作女权斗争与女子教育分野的话,那么,在这之后则是她全身心转向女子教育事业的阶段。“为了改变中国女子教育水平落后,从而制约了她们国民意识觉醒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的状况,唐群英亲力亲为创办女子报刊,倾尽家资开办女子学校。”[1]1值得一提的是,唐群英不仅重视学校教育,而且重视社会教育,并注重发挥报刊、诗歌、书籍等社会媒介的育人作用。在她的一生中,共创办十所女校、五种不同类型的女报,办学足迹遍及北京、长沙、衡阳。她在创办的报刊上亲自撰文,在创办的学校课堂上亲自授课,皆为普及女子教育,以求男女平权之目标。正如唐群英在《女子白话报简章》中指出的那样:“本报专为普及女界知识起见,故以至浅之言,引申至真之理,务求达到男女平权的目的为宗旨。”[12]从唐群英办报的宗旨可以看出,她是希望通过办报这一方式,实现女子教育之功效,其目的与其办校初衷一致。在她创办的各种学校中,既有女童启蒙教育,又有女子成人教育;既有知识教育,又有实业教育,还包括美育、体育、德育等,足见她对教育方式多元化的推崇。

二、唐群英女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曾写道:“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13]299显然,社会变革离不开女子参与。中国近代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教育的思想实践都是由男性建构和实施。在这种背景下,唐群英的女子教育思想更显弥足珍贵,历史地位更加凸显。

(一)推动女子教育迅猛发展

作为一名具有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唐群英深谙教育之要,亲力亲为、躬行践履,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事业获得显著发展。她既是口的巨人,又是行动的先驱。她不仅加入了“兴办女学”的宣传队,而且成为了“兴办女学”的拓荒者。在唐群英的带领下,很多女性积极投身于女子教育事业,她们或亲自办学,或积极参与办学,或捐资助学,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像唐群英一样留学海外的知识女性,她们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带回了中国,在封建专制下,在女子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洋务运动”,文化启蒙意义深远。唐群英创办各种类型的女报,兴办了法政、美术、职业等学校,不仅开阔了教育视野,而且丰富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创新。

女子解放是实现女子教育的前提,反过来,女子教育可以促进女子解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唐群英对束缚女子解放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她主张男女平权,享有平等教育,把女子解放和女子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投身革命,献身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因为有了唐群英等知识女性的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得以加快。与中华民国教育主政者相比,唐群英的女子教育主张更坚决、更彻底、更纯粹。在她的号召影响下,很多知识女性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她们或走进学堂、接受教育,或走出国门、学习经验,或躬行践履、建校办学,或著书立说、参与教学,以不同的参与方式,推动着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推动女报事业快速发展

如果说唐群英大闹参政院是其激进之举的话,那么受挫之后的唐群英潜心女报则是务实之举。1898年由康同薇等人创办的《女学报》开启了中国近代女报事业,至1911年,全国各地发行女报有30余种。其中,“1911年4月创办《留日女学会杂志》的唐群英,当之无愧地名列中国报刊史上早期女报人之榜”[1]17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女报迎来了近代发展的首个高峰。据有关资料记载,1912-1913年期间,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全国就新增14种女报,而在随后的5年内新增数量还不及这一数字。其中,唐群英一人独占3种。值得一提的是,《女子白话报》集合刘青霞、王昌国、沈佩贞等女界名流,得到黄兴、宋教仁、谭振等政要支持和肯定,一经发行,便赢得广大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可谓轰动社会,影响巨大。由唐群英担任编辑部长的《神州女报》在1912年复刊后,成为女报中的佼佼者,在国内的重要城市和省份以及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均有代办,在国内国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孙中山为之题词“发达女权”“同进文明”。唐群英在《神州女报》上撰文倡导女性接受实业教育、发展实业,其主张独树一帜,意义重大。

女报的发展壮大,为宣传女子教育思想提供了阵地。在唐群英创办或参与的各类女报中,它真实记录了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用浅显的语言传播了女子教育思想,推动了女子参政、男女平等的进程,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教育价值。它标志着中国女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推动妇女解放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推动女子解放运动发展

唐群英戒缠足,倡女权,办女报,兴女学。她反对封建遗毒对女性的束缚和毒害,主张女子应该与男子一样平等自由,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她反对女子依附男性,主张女子家庭自主、婚姻自由、经济独立。她倡导女子从事实业,提高生存技能,摆脱对男子的依附,并通过诗歌、办报、办学等方式唤醒、鼓励和帮助女子获得独立和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女子解放运动的发展。在《女子教育方针》中,她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谬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束缚女性、奴役女性的封建礼教进行了露骨的揭露:“平日因为见识不高,识不透人的好坏,搭人做事,就要受人愚弄。办事既不精明,识不透事情的利害,十事九败,失了自立的地位。到了一国一家的祸患的时候,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补救补救,只好一死,就算尽了我的责任。”[14]为此,她号召广大女同胞走出家庭,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发爱国之忱,谋独立之道”。

从年少时抵制缠足的懵懂,到青年时女权斗争的激进,再到中年以后办报、兴学的理性,唐群英始终在为“男女平等”“女性独立”而奔走。她写诗、撰文立说,参政立言,唤醒女子沉睡已久的独立意识;她亲身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豪言壮语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热忱,促进了近代女性革命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她几度上书,不惜大闹参议院,以“女权斗士”的形象,揭开了女性登上历史舞台的序幕。

三、唐群英女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唐群英的女子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其进步性和深邃性清晰可见,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我国女子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一)唐群英对女子教育作用的认识值得深思

唐群英对女子教育作用的认识,告诉我们:无论妇女思想解放,或是女性人才培养,抑或社会进步,女子教育作用不可小觑。女子教育是推动妇女解放,促进新式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封建社会,女性一直被拒在教育的大门之外,她们被禁锢了精神,束缚了思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尽管女子教育日渐发展,但是,政府对于女子教育作用的认识依然比较浅显。这一点从男性一统教育之天下可见一斑。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唐群英倡女权、兴女学,甚至不惜毁家兴学,引领女子运动发展,点燃革命热情,启迪女性心智,提升思想道德,激发独立精神。相比同时代的人而言,其前瞻性、进步性和深邃性,值得深思和借鉴。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15]教育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社会新。教育赋予女性新观念、新思想,社会参与意识大幅提高。妇女成为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克思也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666人类是共同体,社会进步、男性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发展,与女性的发展须臾不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扮演着关键角色,无可取代。妇女解放,经济独立,德智提升,关键在教育。在唐群英生活的年代,她对女子教育作用的认识,无疑是先进的、超前的。她仿佛黑夜中的灯塔,引领妇女解放,女子教育的进步。唐群英对女子教育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以反思、自觉理性和创新发展的方式,继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二)唐群英对女子教育内容的认识值得肯定

唐群英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涵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系统性和针对性是其重要特征。它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男女平等,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妇女解放”“女子独立”。她主张“养成独立人格,强国健民,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方可提高女子参政的水平和能力”[16]。从康有为《大同书》中,她得知只有扩展女子学识,才能破除封建束缚;东渡日本留学增长见识与争夺女权受挫后,她深知只有开通女子知识,才能实现男女平权;在她投身革命失败,国家陷入危机后,她终于领悟到救国、强国离不开教育的真谛。在这里,唐群英所指的教育包括男子教育,更包括女子教育,其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文化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情操、体育教育等,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可见,这些内容都是为其目标服务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系统。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5]在大力倡导教育回归初心、回归立德树人的本位,呼唤教育平等、公平正义的今天,唐群英主张的爱国教育、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相结合,依然熠熠生辉,焕发着耀眼的光芒。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教育环境和条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思想、精神和内容,依旧在传承和发扬。斯人已去,精神永恒。在新的环境中,新的条件下,唐群英对女子教育内容的认识,正在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唐群英对女子教育方法的探索值得借鉴

唐群英认为,女子教育既是学校教育,也是社会教育,两者不可偏废。女子教育既重知识,又重实业。她主张两者协调发展,同向同行,以实现解放妇女,获得与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教育方法是为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服务的,良好的教育方法常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7]对兴办女子教育,唐群英敢想、敢做,以实际行动,践行“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特别是普及女子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结合兴趣、特长,教无定法,方式灵活多样,眼界卓识,令人钦佩。其中,爱国教育融入全过程,培育国民意识,堪称教育方法探索典范。

新时代意味着新变革、新使命和新目标,但是教育方式具有共通性,它永不过时。唐群英对女子教育方法论的探索,由于政治、历史、社会等因素,有些如昙花一现,有些似流星瞬间陨落,并非全部都是成功佳作。失败的教训,促使我们在教育方法改革中避免重蹈覆辙。成功的经验,促使我们在探索教育方式改革中,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新的生命。

猜你喜欢
女报群英女权
近代报刊女性主义的叙事特点探究
山东最受欢迎酒店群英榜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2009,新武器群英荟
“比例尺(一)”导学案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
媒体多元化背景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以《都市女报》为例
体坛“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