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邮轮母港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2020-02-24 04:04汪耀龙
福建交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母港邮轮港口

雷 燚 汪耀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漳州 363100)

1 邮轮母港的发展

1.1 游客增长

2018 年中国共接待邮轮969 艘次,邮轮旅客出入境490 万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市场。 北美及欧洲邮轮市场经营多年日益成熟,接待能力稳定。亚洲地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以中国为例,自2006 年首个邮轮母港建成并投入运营开始, 中国邮轮旅游业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2016 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 未来1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邮轮旅游市场。

1.2 港口建设

邮轮母港作为邮轮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区域邮轮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亚洲地区邮轮母港建设进入一个鼎盛时期。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邮轮旅游母港基地之一, 被誉为 “亚洲邮轮枢纽”。 新加坡发展成亚洲邮轮航域的重要门户,每年约160万人通过邮轮到访新加坡,被世界邮轮组织誉为“全球最有效率的邮轮码头经营者”。 日本的邮轮市场是东北亚地区发展最为完善的区域性市场之一,东京、横滨、大阪、长崎、那霸、神户等地都有可供邮轮停泊的专业码头。

进入21 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邮轮母港建设浪潮方兴未艾。 现代邮轮母港建设以高标准,大配套,多样化为理念。强调景观、交通、商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邮轮母港组团为核心。目前,中国已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三亚10 大城市拥有邮轮母港。

1.3 海港新城

随着港口产业布局调整和升级, 以邮轮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类型与城市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密。 区别于港口货运对快捷的水陆转运系统的单一要求, 邮轮母港则需要承担港区与城市生活区的过渡功能, 是现代港口与城市空间关系的重要纽带。 我国邮轮母港建设逐渐由传统的水上交通的客运中心转向以旅游为主体功能综合中心。围绕着邮轮母港布局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组团、 滨海宜居生活组团和生态绿地防护组团等,配合滨海宜居生活居住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的海港城市风貌区[1]。

2 邮轮母港公共空间

2.1 邮轮母港公共空间定义

邮轮母港空间布局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码头作业区、客运大厅、外部公共空间。 码头作业区是满足邮轮停靠、上下旅客、维修补给等功能空间,具有较为复杂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不适于游客直接通过,一般采用登船廊桥接驳客运大厅与邮轮之间,满足旅客上下船的要求。邮轮母港的主体建筑客运大厅用来办理登船手续、海关安检、休息候船等功能,通常造型具有艺术性和美观性,是邮轮母港的灵魂标志。 外部公共空间是邮轮母港码头作业区及客运大厅之外的空间环境。 一般包括客运大厅前广场及绿地、停车场及其他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场地等。

2.2 邮轮母港公共空间作用

基础功能:保障交通通行、人员疏散和其配套设施运行的空间。 包括交通道路、车辆停靠站台、停车场等交通空间。 客运大厅、办公等建筑前的广场、绿地等疏散和附属空间,以及其他例如消防、市政设备等配套公共设施的用地。这一类的空间为保证客运大厅正常运转而服务,提供基础配套的重要作用。

生态缓冲:生态缓冲包括隔离道路流线的带状绿地,客运大厅前广场周围的绿化以及为提升区域形象和加强生态防护设置的公园及防护绿地等。 这些做为港口区域功能分区的界面, 既能将客运码头拥有的以满足航运标准及旅客的疏散功能各种复杂流线进行梳理, 又叠加出多样化的生态景观节点,完善港口生态环境,塑造一个绿色生态的港口形象。

城市客厅:邮轮母港的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城市客厅,邮轮承接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 停靠港口后这些游客首先通过周边环境对城市产生第一印象, 城市客厅环境的效果直接影响游客对城市意向。 视觉上展现整洁优美的景观环境,心理上带给游客愉悦新奇的感受[2]。 城市客厅周边环境传承城市空间文脉, 展现多样化的公共活动空间,会提升游客出行舒适度。

弹性空间: 邮轮航运具有明显的瞬间客流增大的特征,特别是在同时靠泊几艘大型邮轮时压力更加明显,同时上下船的旅客量增多带来巨大的客流压力。 公共空间在分解客运大厅接待压力、 应对突发事件中会起到重要的分流作用。避免人群集中出现安全隐患,客运大厅无法承载的客流量可以分流至周边的公园,广场和休闲空间。

2.3 邮轮母港面临问题

2.3.1 交通压力

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例, 进出港交通主要依靠公共交通的公交车,旅游大巴等。出租车和自驾车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后才可进入港区, 交通依赖严格的流量控管和限时限停等措施才能保证道路顺畅。 由于场地限制无法设置大型停车场, 自驾车旅行必须将车停在较远的停车场然后步行进入侯船大厅。 从旅游网站的游客评价来看,堵车和缺乏停车场的评论,是邮轮港交通方面主要的问题所在, 严重影响到旅客出行甚至因为堵车错过邮轮登船。由此可见公共空间的缺乏会导致交通压力集中,合理布局公共空间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有效的分流和疏导。

2.3.2 环境污染

邮轮的动力来源一般为燃油发动机, 并且停泊期间其主要的动力设备和发电设备是持续工作的, 这些都免不了给邮轮母港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随着空气和洋流流动的影响,污染物还可能扩撒到海面及陆地上。我国逐年加剧的环境保护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这些邮轮带来的影响也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2.3.3 游客满意

在旅游网站调查中可以发现, 多数旅客对邮轮母港的不良体验来自于等候时间长,休息设施不足。由于邮轮靠岸时间有限,游客下船与登船的时间较为集中。以一艘8 万吨级邮轮为例,平均载客量接近3000 人,停靠一次就有接近6000 人次的进出港客流量。 所有的票务核验,通关服务、安全检查等事项服务均需要一定的轮候时间,容易造成排队拥挤,滞留时间过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游客特别是老年和儿童等群体容易造成更深的影响。此外,邮轮靠岸时受极端天气影响会导致航班延误, 此时邮轮母港会有大量游客长时间滞留码头。 这对邮轮港的配套设施要求带来巨大挑战, 也是导致游客对邮轮母港产生不良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2.3.4 港口印象

游客对港口的印象是一个综合的体验, 既有看到现代化的工业设备与港口设施带给人视觉上的感官震撼,也有港口景观中生态、文化、艺术展现的独特魅力[3]。尽管对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现实中还是有部分港口的文化景观设计有些差强人意,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港口环境景观缺少文化特色,无法达到文化功能,使其可识别性降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邮轮母港空间环境不是简单的公共空间展示,应该看得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沉淀。

3 邮轮母港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3.1 以邮轮服务为中心

3.1.1 旅游安全

邮轮母港是游客短时间大量聚集的区域, 而且涉及邮轮靠泊、离岸等运作活动,对操作规范性和通过便捷性要求很高。 因此旅游安全是在邮轮母港规划建设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措施。 一是应对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二是应对天气变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等紧急状况。因此,邮轮母港的规划理念和建造标准重在考虑其专业化、实用性,并强调邮轮母港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和谐性, 规划足量的弹性空间保证港口安全运作和游客安全游览。

3.1.2 游客感知

随着邮轮旅游升温, 港口空间布局应着重于拓展游客休闲服务区面积和优化位置布局设计,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人次要求。基于游客服务多样化的功能要求,逐步完善轮游艇项目、水上主题公园、水上餐厅、水上酒店等服务配套, 拓展项目以提高游客在邮轮母港的旅游体验效应。并且起到游客邮轮旅游体验的预热作用,对提升游客邮轮体验具有较强的效用, 同时也提高了邮轮母港服务游客感知价值和评价水平。

3.1.3 舒适体验

传统意义上的车站、机场的人流称之为旅客,旅客的目的是实现空间移动, 因此在车站机场只是起到等候不会停留时间很久。而邮轮客运中心的人流称之为游客,邮轮本身更像一个独立“城”的综合体感念,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短暂的生活区域,游客更有一种“慢”的旅游心态。因而母港功能区建设时,邮轮客运中心的商业配套区、游客等候区中设置相应的游艺娱乐设施如综合商场、免税店、餐饮店、休憩酒店等就变得很受欢迎。这些配套设施来满足游客放松的舒适体验,更能拉动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3.2 以港口文化为主载

3.2.1 城市文脉

港口文脉是城市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港口城市的繁荣是建立在港口贸易的基础之上, 因此港口遗留了很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的产物。 港口空间巨大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表现于传承城市文明在物质形态,归根吉底就是要体现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在邮轮母港空间中的表现就在于城市路径和空间尺度的延续, 以及公共活动空间文化展现的一致性。

3.2.2 海洋文化

早期的渔业发展与近现代海运的兴盛, 海洋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间有关海洋生产、生活、 民俗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与现代海洋科技共同形成新时代的海洋文化。 邮轮母港的陆上空间规划中体现对海洋文化的重视, 在景观设计细节中体现人与海洋的敬畏和敬仰是普及海洋文化教育, 提高人们对海洋热爱意识的文化要求[4]。

3.3 区域空间功能互补

3.3.1 功能多样

越来越多的邮轮母港不再是港口和交通功能为主的单一功能,复合了商业、居住、办公、休闲等多种功能要求,拓展成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格局,同时也是城市区域的中心景观。 因此邮轮母港不仅需要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对内也需满足周边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依托多样的公共空间, 便捷的交通疏散功能和邮轮本身的旅游资源,未来的邮轮母港会拓展演艺、展览等大型公共活动。这些活动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更多的使用功能要求,因此需要统筹考虑各项功能之间的联系与使用要求,达到功能多元,互利互补的景观格局。

3.3.2 生态保护

增强生态保护的主要途径是划分充足的绿化工程建设区域,加强生态植被的建设。 除了必要的防风、防尘的植物防护作用, 还要选取适当的绿化苗木有针对性的解决污染物的扩散,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态效益[5]。 筛选塑造“大绿”景观效果的绿化植物,增加视觉绿量以提高游客环境感官效应,以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3.3.3 应急减灾

邮轮母港防范和应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不仅要应对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同时也要防范火灾、爆炸、工程事故等人为灾难。 因此在邮轮母港的航站楼广场、 停车场、绿地等开放空间建设时,构建应急和减灾功能的弹性空间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起到疏散人员、保障人员安全的作用。

3.4 港口发展预留空间

未来中长期邮轮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估算港口建设环境容量的重要指标。规划设计中把握各项设计指标的增长趋势, 既要保证现有资源条件下码头建设规模,又要保留充足的未来建设空间,这是保证未来游客港口体验的重要基础, 也为提升未来更加复杂多样的服务内容提供扩展空间。

4 结论

邮轮母港的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越来越成为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邮轮母港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不仅仅是港口空间的简单配套,还是承载城市发展、港口兴盛、区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载体,通过“以邮轮服务为中心,以港口文化为主载,区域空间功能互补,港口发展预留空间” 的策略改变传统设计思路可以提升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应急功能。在港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邮轮母港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必须满足港城多元发展的条件要求, 让邮轮母港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综合展现城市魅力的缩影。

猜你喜欢
母港邮轮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港口上的笑脸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惠东港口
美国海军海外母港的效益和成本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