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污染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研究
——以某关闭企业为例

2020-02-25 02:15幸仁杭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3期
关键词:布点挥发性污染物

幸仁杭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

1 背景

工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城镇化进行及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因技术落后或规划淘汰的工业企业,公司搬迁后遗留的场地地,为避免遗留场地对后续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危害,需对场地进行必调查、评估甚至修复治理。本次场地环境调查的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初步采样分析,确定场地是否受到污染。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和法规,按照国家地块环境调查相关技术导则以及江西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及修复大纲的规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调查工作。

2 调查目的

①通过对地块历史及现有生产情况分析、调查地块历史及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和存放情况,排查地块内的潜在污染源。②通过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及分析,初步查明地块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识别地块内的主要污染位置、污染物类型和污染情况。③结合初步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结果和不确定性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环境风险,评估进行后续详细采样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 调查内容

(1)污染识别:通过对前期手收集的资料包括环评报告书,环境监测报告等资料,同时结合现场调查,知情人员访谈结果获取场地基本信息,识别和判断场地内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污染途径、传播媒介。

(2)钻孔采样: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本次调查采用Geoprobe钻机直推取样,保证样品不受交叉污染。在现场取样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XRF及PID快速筛查数据结果进行适当调整。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送实验室检测。

(3)结果分析:参照现有执行标准与评价方法,判定调查场地是否超出风险筛选值,如未超出则判定满足规划要求,为未污染地块,场地调查工作完成;如超出则需进一步调查,判断场地污染状况与程度,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4 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为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以下简称“初步调查”),在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的一般程序中,属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步调查的内容。初步调查先后开展了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以及现场调查采样工作,其结果和结论将作为开展本场地第二阶段环境调查的依据。

5 污染识别

(1)通过对该场地现状、历史、地块周边企业现状和历史生产情况等相关资料分析结合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初步确认该地块存在污染的可能性。主要污染途径为地块内生产排放的废水。

(2)地块周边企业生产通过大气沉降、地下水迁移,有可能对场地造成污染,潜在污染物质主要有重金属钼、铋、锌、铅、汞、铜,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

(3)污染介质为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途径主要通过大气、土壤、地下水吸入以及接触产生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影响,受体主要为周边村落居民、地块潜水、周边灌溉渠道、周边居住地土壤。

综上所述,根据第一阶段地块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地块内存在潜在污染,应对该地块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地块可能涉及的污染物为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等。根据项目组所收集的资料,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区域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布点初步采样,判断每个区域的污染情况。

通过对现有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等情况的了解分析,进行本调查地块的污染识别,确定原厂区应调查的土壤污染物为pH、钼、铋、铅、汞、铜,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

地下水检测项相关技术导则无确切要求,结合原厂区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选30 项作为监测因子。

6 布点采样

(1)本次调查采用系统布点加专业判断布点法进行采样布点。根据原场区使用功能和污染特征,选择可能污染较重的若干地块,作为土壤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原则上监测点位应选择地块的中央或有明显污染的部位,如生产车间、污水管线、废弃物对堆放处等。同时土壤采样点布设满足相关技术导则要求;本次地块调查根据40×40m2的范围及专业判断布点法相结合的方法,共计布设土壤采样点5 个。

(2)地下水布点:本次地下水调查,共布设了3 口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点位以确保在整个地块内平均分布为前提并且靠近潜在污染区域,厂区内布上游、中游、下游,按三角形布设。

7 检测结果及分析

(1)土壤重金属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场地内土壤重金属镉、六价铬均未检出,砷、铜、铅、镍、汞、钼检出率为100%。

(2)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指标分析。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详见附件3)均未检出。

(3)土壤半挥发性有机物指标分析。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均除硝基苯外均未检出。硝基苯检出率为55%,检出最大值为0.63mg/kg,最小值为0.1mg/kg。检出平均值为0.374mg/kg,远低于第一类用地筛选值34mg/kg。

(4)地下水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中镉、铜、铅、汞、镍、六价铬、锑、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总大肠杆菌、CODcr、铋、钨、硫化物均未检出。其余因子检出统计表详见表1。

表1 地下水分析结果统计表

8 筛选方法与过程

通过对土壤样品中项监测因子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方式的筛选值进行对比是否超过风险筛选标准值,对于标准没有建议优先考虑对照点的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并结合《美国环保局区域筛选水平Regional Screening Level(RSL)》(2020 年5 月)。评价方法如下:

每个孔采样5 组,样本数为5,样本均值为X,样本标准差为S,利用t 检验判定某一给定值U0是否与样本均值X存在显著差异。确定显著水平ɑ,常用ɑ=0.05,ɑ=0.01,计算检验统计量,再根据自由度df=n-1 和ɑ 查t 分布临界值表,确定临界值C,推断是否有显著差异。统计推断若t 的绝对值大于C,则存在显著差异。若小于等于C 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时结合《美国环保局区域筛选水平Regional Screening Level(RSL)》(2020 年5 月)作为参照标准。

表2 钼差异筛选统计表

通过对地下水样品监测因子(pH、锌、铁、锰、砷、镉、铜、铅、汞、镍、六价铬、锑、锡、铋、钨、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挥发酚、氰化物、总硬度、溶解性固体、总大肠菌群、CODcr、硫化物)的检测结果与地下水质量分类Ⅲ类标准值进行比对,确定是否满足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

为研究分析地下水是否受到氨氮及硫酸盐的影响,也对氨氮及硫酸盐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表3 差异统计表

9 筛选结果

根据筛选方法对所检测样品结果和筛选标准值进行对比,个土壤样品中检测项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地块内钼数值与对照点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低于《美国环保局区域筛选水平Regional Screening Level(RSL)》(2020 年5 月)常住区土壤筛选值,满足建设用地第一类用地质量标准。为未污染地块。对比《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符合Ⅲ类要求。

10 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由现有数据分析,土壤中污染物均未超过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地下水含量均低于Ⅲ类标准值,满足Ⅲ类标准。基本得出结论:该公司原厂址地块为未污染地块。

猜你喜欢
布点挥发性污染物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Water is Found in Moon 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