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串起数学课堂的满堂精彩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2020-02-25 07:0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平方根掌握情况思维

糜 玉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 211400)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会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可以促进使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学习反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要得到学生的有效回应.抛出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发现,促使他们形成端正的问题意识,使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有效提问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凸显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剖析目前数学课堂中提问所存在的不足

1.只关注个别群体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没有秉承全面性的原则.而是只关注到学数学学习中的优秀群体,针对部分学生抛出课堂问题.这样的设计,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和发展,久而久之会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保证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2.提问问题琐碎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提问的质量,而只是不停抛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前一个问题还没法得到思考和消化的时候,紧接着教师的另一个问题又提出来了,这样快节奏的提问方式势必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时候,教师琐碎的问题基本上贯穿整个课堂,问题非常肤浅,而且非此即彼的那种选择性的问题,也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养成跟风的习惯,压根儿不会自己去主动思考.如此一来,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堂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

3.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对

老师在提问中要适时得法,发挥适时适当的原则,除了要结合学习任务和目标基础之外,还需要合理地把握提问的机会.在适当的环节中插入提问,以此达到点醒学生思维的效果.而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了必要的启发性.没有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出发,指导性并不明确,提问的有效性被明显削弱了.

二、初中数学课堂设计的有效策略

1.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我们教育的目标不是以仅仅培养一批精英人才,而是应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积极主动地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群体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提问和回答中来.

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来回答,而一般性的问题交给中等生,则简单的问题可以给学困生一些机会.而且在所有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即使有一些答案并不完整或者是错误的,也要尊重学生的自尊,从中找出存在的积极因素.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所以,教师的提问涉及面要广泛.例如在教学“不在同一个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便采取有梯度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层层步步深入.首先抛出问题:过一个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第二,过两个点又可以画多少圆?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规律?圆心在哪里等等,这样的问题层次清晰分明,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然后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现在的新知识的迁移,运用中,学习轻松愉快,记忆牢固深刻.

2.要注重提问的质量,问在关键之处

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如何,成败与否,这不仅在于教师课堂节奏的把控和评价艺术的高低,更加在于教师能够在关键之处抛出问题.这样的问题,问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之处,对课堂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及时地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并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步骤,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努力扭转课堂上提问琐碎随机的毛病,提的问题不能过于肤浅,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方式,这样很容易就让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不去动脑思考.所以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他们掌握情况的结合点,找准切入口,提的问题层层深入,逐步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样的问题设置原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不能在刚开始提问时就为学生设置障碍性的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

例如在教学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时,便可以提问:3的平方是多少?-3的平方是多少?9的平方根是多少?9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为什么?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3.提问要适时适度,灵活掌控

数学课堂的提问,要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需要教师灵活掌控.例如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导入阶段,经常以回忆知识的提问,来开门见山进入课堂,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深层次的提问来讲,便是学生理解水平上的提问,在这样一个阶段,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所学的知识,比较所学知识之间的异同.这样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教师在对数学概念和原理规律等的讲解之后.用来及时把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一步的来讲,提问便是问在学生的运用水平的检测上.在这里面,要需要运用到的是学生心理过程的迁移技能,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准确地应用于某些问题解决上,要求学生在内心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以此确定正确的答案.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比较和分析进行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时,我们在课堂之初抛出的问题,便是要求学生去联系生活,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轮的形状,学生自然能够回答出是圆形的,然后继续提问,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四边形,又或者是多边形吗?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再接着,提出一个干扰项:即椭圆形的车轮可行么,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车轮是不稳定的,忽高忽低.那么我们再逐步过渡到圆形,它为什么不会忽高忽低呢?关键就在于轮子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由此便引出圆的定义.紧接着在理解应用阶段,检查对圆的规律的把握,看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层层深入,具有启发引导性.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问在关键之处,而且,有层次性,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平方根掌握情况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思维跳跳糖
“平方根”学习法升级版
平方根易错点警示
帮你学习平方根
如何学好平方根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