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2020-02-25 07:02施玉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本文明物理

施玉丹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226100)

党在十九大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属于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从中可以了解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状态,而将该方针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理解生态与文化意识,这不仅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能够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肩负着改善生存环境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所以利用物理这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战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传播生态文明教育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都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关,教师可以从课本入手,在教学中融入生态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从自己做起,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比如教学与“声”相关的内容时,不仅教会学生学习声音的传播特点以及如何在介质中传播,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噪音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一段“天空之城”的纯音乐供学生欣赏,播放后接着在为学生放一段街道上人来车往的嘈杂的声音供学生欣赏,播放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喜欢那段声音啊,说说为什么?”学生们受到声音的直观影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说:“喜欢天空之城,因为他恬淡优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小强说:“喜欢天空之城,不喜欢第二段嘈杂的声音,因为噪声让人听着会很厌烦,影响人的心情.”接着大家不断地发表自己关于声音的看法,不约而同的讨厌嘈杂的声音,教师这时候做出总结;“大家说得对嘈杂的声音确实让人很讨厌,所以在此大家需要明白以后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做一个文明人,既然学习了声音的传播,那就应该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制造让人讨厌的声音.通过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以及问题的回答,不仅使得学生们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是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污染的危害,从而使大家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师生共同活动,传播生态文明教育

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应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格局.首先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课堂参与意识,在共同学习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在学习“光现象”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提前准备好的三菱镜给大家发下去,同时向学生讲授关于光的折射的概念、分类、以及特点等相关知识,在学生简单的了解之后与学生一起用三菱镜去做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做个示范,接着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作出效果时,教师要给与一定的鼓励.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光污染这一问题,将其分类、特点、给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常见的光污染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举例,这时候学生会说出“高楼的外玻璃的反光、晚上车灯的照射”等污染想象.教师对学生说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表明其危害和怎么防止,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对于光的知识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提升其环境意识、保护环境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强大的环境素养.

三、加强课外实践,传播生态文明教育

物理就是将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成专业的术语再经过教师讲述出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学习时一定要结合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利用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环境知识和环境教育,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自己去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比如能源的分类、特点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于搜集,将与之相关的新闻、视频、文章等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视频供学生欣赏学习,利用课堂上的交流解决而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全面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教室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新能源厂房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增加学生的生态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创新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增加课外实践等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教育增加学生的保护环境的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本文明物理
只因是物理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处处留心皆物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不文明说“不”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文明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