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2-25 07:0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人教版解题

戴 芳

(江苏省宿迁中学洋河分校 223800)

一、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活动的习惯

课前预习作为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来看,一些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较快,这就使得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限定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知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主动进行预习,对教材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更加省时省力,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对于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调动旧的知识点来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可以给学生布置两道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种模式的预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和投入,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同过这种形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掌握基本的算法,在课堂的讲解中巩固自己的计算方法,查缺补漏,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在课堂上保证听讲和学习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巩固和归纳重点的习惯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的,只要学生具有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就能把知识点整理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进一步保证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个单元进行定时的复习,要回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熟能生巧,在练习题中巩固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为了保证习惯养成的效率,教师也要起到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的脉络,教会学生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知识,整合自己的错题笔记,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圆的教学时,对于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通常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讲解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懂得圆的有关量的计算方法,比如圆的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心距,之后再利用已知的条件列出关系式,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上完这节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教会学生归纳一些典型的习题,总结自己做错的“错题”,及时找到自己的错误思路,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日后的做题中减少失误率,保证学习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和专心思考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节奏是非常快的,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就要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认真地记笔记,并且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巩固.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好听课的方法和记笔记的方法,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知识进行记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进行记笔记,这样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自主探究正确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推动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就要专心致志听讲,要对一些重点的知识用笔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不用逐字逐句的记录,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记录即可.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高度集中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上来,让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专心听讲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引导学生树立质疑意识,养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这时候学生只有大胆地提出问题,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要在深刻的思考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容应对.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这个知识点时,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学生常常会出现认知混乱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分清楚三角形的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这样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准确运用,保证解题的正确率.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深入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纠正错误认知的习惯

解题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认知,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在课堂讲解时,针对同一个题目,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挖掘题目的关键词,教会学生调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了保证解题的正确率,学生认真的审题态度和审题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自己具有改正的意识,才能及时调整解题的思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顺利发展,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的过程中经常容易犯理解方面的错误,不能够准确地抓住解题的关键词.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题目的主干,明确需要解答的问题,理清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可以按照步骤完成解题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利用相似的题型进行练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快速消化这类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课程知识必备的素养之一,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找到合适的教育模式,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推动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推动数学课程的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人教版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用“同样多”解题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