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实践

2020-02-25 07:31金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志敏苏维埃苏区

金姣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1],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过程中,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方志敏深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坚强的有力的党的干部,一切工作,一切斗争,都是难于顺利进行的。”[2]342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方志敏紧紧围绕 “建设一支怎样的革命干部队伍、怎样建设革命干部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优秀干部,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总结赣东北苏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推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以绝对忠诚为第一标准选任干部

哈佛大学教授乔西亚·罗伊斯在其著述《忠的哲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忠诚有一个等级体系: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然后是对团体的忠诚,处于最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和忠诚。绝对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要求党的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群众,这种忠诚是对共产主义价值和原则的认可和践行,在忠诚体系中处于最顶端层次。“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3]对党绝对忠诚是方志敏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融入血液的政治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方志敏同志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4]。从青年时代起,在创办 “九区青年社”“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生自治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建中国共产党南昌特别支部的过程中,方志敏逐渐成为一个笃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并且在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宁死不屈,用实际行动充分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除了自己履行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苏维埃主席的方志敏,也将绝对忠诚这一标准作为选拔党和军队干部重要的政治导向。这一标准和导向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方志敏发现,“有些在大革命时,企图升官发财而混入共产党的投机分子,现在原形毕露,纷纷登报声明脱离了;另有一些怯懦分子,对反革命的屠杀恐怖,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躲藏起来,消极不做工作的也有,逃入寺庙去当和尚的也有”[5]34。他将革命中的叛逃分子视作是共产党内部的自然清洗,是将伪忠诚者淘汰出局,并认为“只有那真正坚决革命的共产党员,仍继续不懈的奋斗着”[5]34。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对党绝对忠诚是成为合格党员干部的首要前提,也是选拔干部的重要试金石。革命事业的成功需要一支忠诚于党的有较强战斗力的精锐队伍。因此,方志敏在先后担任弋阳县、信江特区、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时,特别注重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出选拔党员干部的标准,指出要深入支部去挑选积极的、坚决的、有牺牲精神、肯学习的工农分子担任党的工作,要以 “对革命忠实,工作积极为主要标准”[6]。后来,他又提出 “是以在斗争中表现忠诚、积极、有办法、有成绩、且为群众所信任为主要标准”[7],将忠诚这一品质放在了干部选拔的第一位,他强调指出:“政治保卫局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必须在政治上绝对坚定的真正忠实于阶级利益的工人雇农贫农分子……吸收真正政治上坚定的绝对忠实于革命的工人雇农贫农分子到政治保卫局来担任工作。”[8]89方志敏以绝对忠诚来选任党的干部,为赣东北苏区党的干部的选拔任用指明了方向,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储备了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

二、以五湖四海的原则吸纳革命骨干

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红军建设中,他既重视培养和任用本地干部,也重视培养任用外来干部。”[5]4方志敏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胆识和策略,不搞亲亲疏疏,坚持五湖四海原则,广纳各类人才,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改造,在各条战线上发展、培养了各种出身的革命分子和军队骨干、优秀军官,为苏区建设提供人才,为党的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打破关门主义,改造和吸纳白军人才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建赣东北红十军成为当务之急。方志敏采取 “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9]98,不断拓展和壮大军队的力量。在扩建红军过程中,方志敏展示了他开阔的胸襟和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他打破当时关门主义的思想禁锢,创造性地在国民党军队中积极开展士兵运动,提出 “必须坚决地打破对扩大红军的关门主义”[8]268。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为革命事业服务,方志敏在各级政治部设立兵运科,策动觉醒的白军官兵起义,对起义人员与红军战士一视同仁,他认为,对待俘虏兵 “须大胆留用,不要怕惧,只要政治工作做得好与待遇适当,俘虏兵绝不致有损害于红军”[2]116。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和红军对起义过来的白军士兵,一方面召开欢迎会、联欢晚会,组织参观、赠送慰劳品,使他们深受感动;另一方面,又派当时负责到白区采购枪支武器的宣寿延等七八个同志去进行艰苦的改造教育工作。结果,除个别思乡心切不愿留下的,以及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叛乱分子外,其余的起义人员得到了妥善使用,有的被派到军中任职,成了独立团的光荣战士,有的安排在军校当军官,有的分配搞军事技术,各尽其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才干和技术专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经过长久的锻炼,后来成为红军的高级干部。如起义的下级军官匡龙海、龙志光、颜文清等都当上了红军的师长、旅长,当团、营长的就更多了。他们历次作战都很勇敢,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立下了战功。

(二)争取新的力量,引导亲朋参加革命

方志敏积极向同乡、同学、好友宣传革命原则,启发他们阶级觉悟,引导他们参加革命。原在上海国民党军中任炮兵团长、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宣化民,是方志敏少年时期的同乡同学,方志敏派人到上海找到他,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叙谈乡情,晓以大义,经过半年多的争取,终于使宣化民于1931 年初携母亲、妻子和贴身警卫,带上两支驳壳枪、两把机关枪和15支步枪投奔赣东北苏区,后来宣化民曾担任红军大学第五分校教育长。方志敏还聘请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在景德镇开设私人医院的邹思孟担任红军总医院院长,请来了厦门医科大学毕业的何秀夫和广州光华医科大学毕业的邓怀民分别担任红军医院两所分院的院长。他们通过党的教育和改造后,大都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得到重用,他们工作积极,作战勇猛,成绩显著,屡建战功,甚至有不少人为苏区革命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以政治和军事为核心加强干部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10]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艰苦地细心地从斗争中从工作中去培养坚强的军事和政治干部,这是造成红军铁军没有疑问的一种中心工作了”[5]447。他特别提出 “以政治工作保障军事技术的提高”[5]445的理念,以政治、军事训练为核心内容来教育培训党的干部,提高干部的政治和军事素养,既解决干部数量问题,又解决干部质量问题。他说:“我们要深入部队中去观察、选择、提拔好的干部,特别是公认干部,加强他们的军事和政治的教育,提高他们指挥能力,纠正其本身上存在着的某些弱点,这样做去,我们大批的得力干部,就运用不完了。”[5]447

(一)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

作为赣东北苏维埃主席的方志敏,深刻感受到赣东北苏区党员干部在理论水平比较落后,提出要“十百倍的加强政治工作”[5]445。他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赣东北苏区党员干部理论水平落后的两大原因:第一,赣东北的同志从来没有受过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的教育和训练;第二,自1927年后,他们与中央联系甚少,很少接到重要文件和书报。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部进行政治教育和训练,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方志敏编印了《共产读本》,创办起了闽浙赣共产主义学校,对党员、干部等对象分期分批培训,政治学习内容有阶级斗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等,同时,对新发生的政治事变和新出现的政治倾向,下发政治讨论大纲和政治问答,供大家学习讨论,使干部受到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论教育,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此外,为了帮助干部克服重革命实践、轻理论学习的错误观念,各级苏维埃政府经常举办学习培训班,方志敏、邵式平、唐在刚等苏区党政军领导人亲自授课。通过这些学校和训练班,为党培养了大批的领导骨干和理论学习骨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适应了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

(二)全面提高干部的军事技术

方志敏提出:“对于红军干部的培养,必须以最大的力量来注意,应即加强与扩大军事学校,设立随营学校,以造就大批的干部。特别对于工人来参加红军,必须给以特别的训练,以加强红军中的工人骨干。”[8]270“所有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紧学习军事知识,学习战略战术,同时要大胆地到前线领导战争,绝对不能让一个领导者成为一个军事的门外汉。”[5]110“我们要使每个步兵战士都善于使用他的步枪,他的手榴弹,他的步枪上的刺刀,使这些武器都发挥极大的威力,这是争取胜利的必要条件。我们同样要使我们的机关枪、迫击炮的战士,善于发射机关枪、迫击炮,成为顶好的射手和炮手。我们要练习防空、防毒,不但会隐蔽自己的目标、防避敌机的袭击,而且要学会用我们现有的武器射击飞机,打落飞机;我们不但要学会山地战、平地战,而且要学会河川战、堡垒战与巷战。”[5]445-446方志敏于1929 年创建信江军事政治学校,培养红军干部,为红军队伍和地方武装输送人才。方志敏在信江军事政治学校开学典礼上讲到:“同志们,我们这所学校不是普通的学校,它是一所种子学校……是一所培养红军骨干的熔炉。”[11]军事学习由军事教员教军事知识,内容有战斗条令、野外勤务、进攻与防御、步兵操典等,军事操练是学员学习的主要内容,由课堂到操场,由理论到实践,互相穿插、互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军事政治学校的创办为苏维埃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干部人才,提高了苏区干部队伍的素质。

四、以干群关系为抓手营造干部好作风

作风建设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可供学习的典型。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革命实践中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抓党的作风建设,营造了闽浙赣苏区干部好作风,成为当时各苏区学习的典范。

(一)以问题为导向制定铁的纪律

方志敏对闽浙赣苏区党的干部的工作作风有着深刻的认识。由于苏区长期处于游击战争的环境,绝大多数党员都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9]76。同时,个人主义、地方观念、家庭观念、雇佣革命观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及由于提拔部分哗变士兵而带来的军阀主义习气,这些都体现在党的干部作风之中,侵袭着党的肌体,腐蚀着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意志,危害着干群关系。针对党内出现的这些情况,方志敏认为,党内家族主义、个人主义、地方观念、军阀主义习气等出现的原因在于,党内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视了群众,未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去履行。因此,方志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一整套铁的纪律,要求不论是领导还是基层干部,时时刻刻都要想着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事事处处都要为着群众。

(二)建章立制营造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扬优良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方志敏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闽浙赣苏维埃规定:苏维埃的领导方式,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群众化的和排斥一切官僚主义的方式。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苏区干部的普遍口号是:“没有群众,就没有我们的生存。”方志敏明确指出:“要对付敌人,只有驳壳和手枪,群众的力量好像是无足轻重的,这是根本的错误。”“群众的力量不但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且它要战胜一切阶级敌人。”[2]322为了营造苏区干部好作风,方志敏在党员干部的革命生活和斗争实践的许多方面形成了规章制度。

1.建立干部体力劳动制度。党员及党员干部不仅要做打仗的先锋,还要做生产的模范。苏维埃规定:党的干部必须要经常深入群众,参加赤卫队和少先队的组织,与群众谈心拉家常,一起学习军事知识、军事技术,和群众一起参加武装斗争。红军每到一地,或每逢生产大忙季节,党员干部就带领党员参加义务劳动(方志敏、邵式平带头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妥善解决诸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小生意缺乏资金的问题,食盐及各种日用品缺乏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老弱病残救济等问题。

2.高度重视群众信访。闽浙赣苏维埃各级党的机关设立了接待处,随时准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答复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极少拖延推诿。“群众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以随时到苏维埃政府报告,政府必须接受,如性质重大,就要拿到会议上讨论执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5]83闽浙赣苏区的群众信访是我国信访工作的最初形态,为我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建立廉政轻骑队。轻骑队经常检查党政机关及经济部门是否正确执行党纪、政策、法令,是否有官僚腐化、贪污浪费、消极怠工现象,坚决反对和处置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想当老爷的官僚主义现象。对官僚腐化、贪污浪费、投机倒把等一律严加处理,并在《工农报》的 “贪污分子展览会”上示众。

4.建立干部巡视制度。为了防止脱离群众,方志敏创造性地建立干部巡视制度,规定各级苏维埃要派三分之二的人出去巡游,留三分之一的人负责机关工作。他还撰写了《苏维埃干部和群众关系问答》,教育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和克服各种错误倾向。瑞金中央工农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对赣东北苏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和作风大加称赞:“这样,人民的意见和政府的决定交织在一起,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也交织在一起,工作的效率很高,不仅在敌人的残酷进攻下能打胜仗,而且在极艰难的情况下能把人民的生活提高。”[12]

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以密切干群关系为抓手,理论联系实际,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贯穿到革命实践之中,使得赣东北苏区党群关系亲如一家,“他们诚心的服从苏维埃的指导,苏维埃决定要做的事,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他们都乐意地去做。他们宁愿牺牲一切,帮助苏维埃,他们爱护苏维埃,比爱护他们的家庭还更恳切。”[5]86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精心培育下,赣东北根据地出现了一支朝气蓬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被毛泽东称赞为 “苏维埃模范省”,成为当时各苏区学习的榜样。

五、以初心和公心维护团结干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打破蒋介石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阴谋,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肃反运动。赣东北的肃反开始于1932年7月,经过两个月的发展,9月被中央苏区批评 “肃反不力”,在此督促下,于10月掀起了狂热,以后又多次肃反,直至抗战爆发。肃反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反革命组织,“肃清了隐藏在苏区的敌人侦探和奸细,断绝敌人的内应,使敌人进攻更加困难,使苏区和红军得到更大的巩固”[5]76。肃反运动是必须的,但方志敏认为肃反运动的扩大化给赣东北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数千群众和干部含冤而死。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方志敏 “在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维护团结,保护干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出以公心、光明磊落的崇高品格”[5]4。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在肃反运动过程中,方志敏以初心和公心维护、团结干部,是源于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维护和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肃反运动的扩大化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损害。方志敏的公心就是从中国革命的大局出发,以闽浙赣的安危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看待肃反运动中的问题,维护广大受冤干部,体现出了对自身肩负历史使命的担当。方志敏在狱中回忆肃反运动时指出:“我现在肯定地说,赣东北和闽北的肃反工作,是有错误的,无形中使革命受了不少的损失! 应该用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来揭发过去肃反工作的错误,以作今后的教训。”[5]78肃反扩大化带来极其严重的恶果:一是由于乱捕乱杀,大伤了党的元气,造成部分干部动摇逃跑,人人自危,使党内产生一种严重的恐怖情绪;二是许多军事骨干被杀,挫伤了红军的革命斗志,减弱了战斗力,使军事斗争不断失利;三是形成恐慌,群众对党产生怀疑,隔离了苏维埃与人民、党与群众的联系;四是造成赤白对立,失去了根据地周围群众工作的桥梁,影响党的白区工作;五是杀投降官兵,杀俘虏,破坏了党对投降士兵和俘虏兵的政策。方志敏、邵式平在吴先民被诬陷致死后,针对肃反扩大化在党内提出不同意见,直接声明吴先民等是在长期斗争中经受过考验的忠诚党员,并在省委常委会上同曾洪易展开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因阻力太大,方、邵二人被曾洪易扣上对肃反动摇的帽子加以打击与隔离。尽管困难重重,方志敏还是不顾自身安危,尽力挽救和保住了贵溪县苏维埃主席赵祥明、贵溪七区区委书记汪长久等大批的干部和群众,并最终组织缓和 “肃反”工作,这样一来,稳定了内部,争取了主动,使党内军内逐渐呈现了生机。方志敏秉承初心和公心维护、团结干部,努力挽救革命力量,成为在当时条件下激励、鼓舞干部和群众继续投身革命,寻求光明前途的正向力量。

六、结语

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对 “建设一支怎样的革命干部队伍、怎样建设革命干部队伍”的初步摸索,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历史贡献,丰富了党的理论宝库。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的实践性与人民性。作为四次担任苏维埃主席的方志敏,其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人民性。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植根于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方志敏提出了干部要在革命熔炉中接受锻炼的实践原则,强调干部应该接受政治和军事教育培训,还建立干部体力劳动制度、干部巡视制度,设立廉政轻骑队监督干部等,这些都是立足于赣东北革命斗争需要而形成的创造性思想和实践。“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4]方志敏也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建章立制,密切干群关系,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成为当时各苏区学习的模范和典型。

第二,非凡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方志敏执政赣东北时期的突出特征。苏维埃解决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5]84方志敏积极发动党的干部,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战争动员和密切联系群众结合起来,开创了赣东北的全盛时期。此外,方志敏的灵活性又在于他始终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却又勇于打破阶级和地域的局限,“既重视培养和任用本地干部,也重视培养任用外来干部”[5]4,既坚持 “五湖四海”,又坚持 “任人唯贤”。这些都体现了方志敏在坚持原则性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也体现了他的用人智慧和宽广胸襟。

第三,鲜明的时代性与前瞻性。方志敏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历史上都处于理论前沿。强调党的干部要绝对忠诚,在革命条件下干部要加强政治和军事技能培训,党的干部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这些在今天也是常说常新的党建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和纵深发展,新形势要求我们党要建立起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更要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执政本领。因此,方志敏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内在一致,是我党宝贵的理论财富和思想资源,对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把我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方志敏苏维埃苏区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苏区创业致富人
方志敏研究中心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