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研究

2020-02-25 07:34葛骁欧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贾 汐,葛骁欧

(辽宁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110847)

一、“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背景和必然性

1.背景

为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5 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五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首届主题为“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第二届主题为“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第三届主题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第四届主题为“传承发展·自信担当”,第五届主题为“爱国心、奉献情、奋斗行”。这些主题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注重以文化育人,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香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进一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强化文化育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必然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有一些经过沉淀、筛选和发展,在新时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为契机,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形式,拓宽载体,树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特色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有利于繁荣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创建和谐轻松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平台开展好“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在高校内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有效的传承和创新氛围,逐步起到对高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外在强迫性要求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性要求提供有效途径。在高校外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借助高校校园文化这一平台,通过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带动社会其他亚文化、子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其他群体的学习和效仿。因此,“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高校校园文化平台。综上所述,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内容

近几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化。伴随着“0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文化多元性的冲击,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文化育人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形成主题明确、建设有力,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导向,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1.融入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首先,高校应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内涵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在顶层设计、发展理念、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其次,校徽、校歌、校训是高校精神文化最好的凝练和诠释,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学校的特色融合,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和创新,站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定义校徽、校歌、校训,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再次,校史教育是践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高校要抓住新生校史教育和建校纪念日活动等时机,开展相关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从中总结出经验,打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让广大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感受其魅力,这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融入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关键。首先,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过程中,需要制度文化发挥规范作用,需要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要想“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常态化的长效的机制保障是使其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其次,高校制度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制度在建立、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民主”“法治”“以人为本”是最好的诠释。高校应根据时代需求,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指引,结合自身特色和价值追求,不断完善高校管理的制度体系,这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融入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重点。首先,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其为主题导向,开展丰富的活动,包括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健康的品牌文化,形成以“学校—学院—班级—寝室—社团”为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格局,如开展汉服展示、“女子十二乐坊”、经典诵读等一系列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这不仅对广大师生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可以助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文化认同和认知,而且对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和理念融入师生日常行为文化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践行道德规范,通过制度监督加强行为的规范建设,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觉行动,激励师生用行为和实际行动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4.融入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基础。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体现在校园物质环境上,比如在校园的建筑物、建筑设施、校园景观、自然环境美化和宣传报道设施等多方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校园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盘散沙盲目建设,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和时代价值,要把硬件设施和“软”性文化结合,把校内和校外环境结合,把传统和时代结合,逐步打造出有品牌有特色的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环境,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环境的浸润渗透作用。

5.融入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手段。首先,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要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中,设立专门负责的网络平台机构,拨付专项的经费支持,培训专业的人才,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文化的常态化。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开发师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形式与载体,开发学习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功能性,可以和其他平台进行合作,集学习、生活、服务和娱乐为一体,并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不断打造出新时代背景下能够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网络文化平台。其次,“00 后”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受众,是微时代中的最活跃群体,高校应把握这一特点在网络文化内容上下足功夫。要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内容的吸引力。要结合学生的语言特点,积极推送富有传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学生口味的内容,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策划、拍摄、制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海报、电影等,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占领校园文化育人的网络阵地。再次,高校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要注重对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督,注重对一些不良文化的监管,规范师生的网络行为,坚持网络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用制度保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健康地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中。

三、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实践途径

1.培育精神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提出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立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不断培育精神文化,坚持创新载体,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导向,在新生适应计划、成长成才计划、创新创业计划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吸引力,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营造书香氛围。通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悦读品鉴会”、组织青苑学生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跟着习总书记去读书”活动,将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所提过的经典著作进行了整理,在学校党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精品书库,学生党员写读书感悟、教师党员写评语,形成师生党员齐学共进氛围。以新时代文明中心为阵地,组织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成为传播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2.凝练制度文化

学院在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课程体系,将普遍教导与优秀培养相结合,每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经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导,同时学院成立“天使励志班”,选拔优秀学生,更深层次学习礼仪、茶道、书法、绘画等知识。在重大仪式上都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位授予仪式中安排谢师礼环节,选拔优秀毕业生身着汉服,向恩师举手加额,鞠躬90度,连续3拜,献茶、献花,表达对学校和老师感激之情,场面庄严神圣、十分感人,这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彰显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用古代谢师礼的方式,学生们也深受震撼与感动,同时也用言行影响更多学生尊师重教。

志愿精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延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具有时代意义。学院制作志愿者服务手册,形成优秀的管理制度。自2017 年青苑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原则,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医院导诊服务、敬老院服务、沈阳中心血站志愿者、阳光之家志愿服务等。2019 年,累计参与志愿活动2 100 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 万个小时以上,被评为最美沈阳人称号。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诠释志愿者精神,投身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中。

3.创新行为文化

鼓励学生开展中医经典晨读,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滋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护理学院于2017 年组建成立了“驭音阁”乐坊。乐坊有二十多名热爱民族乐器的学生组成,将传统民族器乐进行内容上的改变和形式上的改良创新,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表演,诠释和弘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以暑期“三下乡”为契机,组建“新时代筑梦人”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以家国文化引领学生,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组织开展“同升国旗共唱国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升旗仪式,“我与国旗在一起”快闪、红色文化展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激发师生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4.借助物质文化

借助家乡、民族物质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家乡秀的主题活动。根据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有来自侗族、瑶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家乡秀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们展示家乡民俗文化、绿水青山、特色建筑、旅游景点和当地美食等,此类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反响很好。借助传统节日民俗物质文化,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认同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并传承民俗文化。借助校园内的环境设施,在建校60 周年之际,在学校的井盖上绘制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美图案,在新生入学和毕业季,在学校、学院布置优秀传统文化的装饰。

3.搭建网络文化

通过易班、新媒体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在线上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文章、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寝室文化装扮网络点赞活动,开展优秀汉服制作、绘画、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网络展示。大力宣传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迹,进一步塑造和深化具有学院特色的志愿文化,引导学生认同和弘扬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学生党员录制加油视频为逆行者喝彩;学院团委学生会录制疫情防护小课堂公益视频,普及防疫小知识;2019 级新生录制30 余部“正能量护理学子”宣传视频,通过同辈效应积极引导身边同学,在家中多读书、做家务、尽孝道,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劳动氛围,积极传递护理正能量。

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导向强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即至的,要有长远规划,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宽其载体,创新其形式,逐步把它浸润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