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0-02-25 11:1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由港迪拜新加坡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 湖北 430072)

一、引论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整体经济形势在危机之后的复苏过程缓慢而曲折,全球贸易增速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投资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的经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因此在未来几年的,我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此为契机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自由贸易港的需要应运而生。而在全球范围内,新加坡和迪拜是国际公认较为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本文将通过对其建设自贸港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模式以及突出特点以期对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与政策参考。

二、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新加坡的国土有面积714.3平方公里,而它的常住人口只有518万,作为一个到岛国,新加坡得国土面积狭小而且没有腹地,缺乏自然资源,甚至连饮用水都需要从别处进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适合居住的国家,在近代发展成了各个国家的500强公司建立国际总部的首选位置。据统计,目前约有 2.6 万家国际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总部,这其中包含了三分之一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亚洲总部以及全球贸易中心、全球金融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全球第四,外汇交易量排名全球第四位,跨国界贷款排名全球第十位,柜面市场衍生交易排名全球第十三位。新加坡还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全球经商最便利的国家、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一、亚洲甚至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和最清廉经济体等一系列桂冠。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自由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独立以前的殖民经济自由港时期、独立之后的过渡时期、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的发展期、多功能改革发展期。

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19世纪以来,新加坡就一直是西方列强在东南亚进行殖民活动的政治和经济要地。这个时期的新加坡是完全意义的自由港,除了烟、酒、鸦片等殖民地垄断商品之外,其他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免征关税。这一时期新加坡的转口贸易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它的工业基础却十分薄弱。1959年新加坡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只有8.63%,而转口贸易和与之相关的活动占81%属于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结构。

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由于在殖民时期的贸易特点,新加坡对于转口贸易十分依赖,1960年新加坡转口贸易比重占出口总额的93.8%,而国内产品只占总出口的6.2%,在此情形下,新加坡政府只好寻求新的途径发展经济。为了促进工业化,新加坡于1959年颁布的《新兴工业(豁免所得税)法案》和《工业扩展(豁免所得税)法案》,旨在鼓励国内投资商投资于新兴的进口替代工业。为了便于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完全自由港的政策就必须有所调整,新加坡开始限制一些产品的进口来达到保护国内刚起步工业。到1969年为止,新加坡的关税保护到达最局峰,共对398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为了降低关税保护对转口贸易的影响,1966年,新加坡国会颁布了“自由贸易区条例,”并于1969年在裕廊港码头设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不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来发展加工制造业,它实质上是一个免税区。商家可以免费把本来应征关税的货物存放在区内,进行重新分类、包装和陈列等,然后再转口出口,由此,新加坡开始了面向出口的工业化路程

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收效颇丰,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合理产业结构,而这也带动了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业以及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随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同时注重传统产业发展与革新,尤其是积极推动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输出。在贸易制度方面,新加坡政府除了保留一些如资本自由流动、提供相关租税优惠与奖励措施等基本的激励政策外,还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优惠政策来促进服务业各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新加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港口,发展自由贸易区,时至今日,新加坡一共开辟了七个自由贸易区。同时,新加坡自由港的码头设备完善,处理货物效率极高,为各种类型的轮船都有专项服务。

(二)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成功因素

新加坡自由贸易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固然与其殖民时期的历史遗产有关,他“振马六甲海峡之咽喉,通五湖四海之畅达”的地理位置就是一个天然的贸易圣地,但后殖民时期经历了经济濒临崩溃的困境,他的一系列新的运作才让他最终有了今天的地位。

第一,新加坡贸易自由化水平很高,营商环境优越。新加坡对进口货物基本采取零关税。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 营商环境报告》,在全球 190 个经济体中,新加坡的营商环境位列第二,这得益于新加坡为企业在其境内开展业务提供了优越的制度条件。在新加坡贸易结算自由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动,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且企业在新加坡一般可开立多种币种账户,也可自由决定结算货币种类。除此之外,新加坡积极构建贸易与投资优惠协定网络,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保护境外投资的者商业利益,使得在新加坡的出口商和投资者可以享受多重优惠。

第二,投资领域开放程度高。在新加坡创办企业手续简单、费用低廉,而且由于其对企业注册资本要求不高也不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太多约束。同时新加坡对外资进入的投资方式没有限制,除了国防等特殊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外资不仅持开放政策还会对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跨国企业给予多项奖励措施。新加坡也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并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诸如相关信贷和商业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以此来为本土企业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采取优惠的赋税制度。新加坡对新注册成立的企业采取收印花税免除的优惠,并且不对企业经营中的资本利得额外征税。新加坡的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对年利润30万新币(含)以下的企业适用8.5%的企业所得税,年利润 30 万新币以上的企业适用 17%的企业所得税,且所有企业可享受前30万新元应税所得部分免税待遇。除此之外,新加坡对在其境内投资的外籍人员和机构均提供不同程度上的税务减免,企业在新加坡以外发生的业务交易利得可不向新加坡政府纳税。同时,新加坡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措施,例如“先锋企业” 实行长达 15 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若亏损还可无限期结转;对总部企业执行0~15% 的优惠税率;对财务中心提供一次为期10年的低税率优惠;对船舶运营提供最长 40 年的5%~10%的优惠税率等。

三、迪拜自由贸易港

迪拜是阿联酋的重要城市,面积仅3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万,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却远超全球许多规模体量大于它的城市。迪拜自由港是目前中东地区唯一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它也是波斯湾最大的港口,以转口贸易发达而著称,由世界第三大港口杰贝阿里港和世界最大机场——艾马克图姆国际机场组成。

(一)迪拜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

1977年迪拜开始世界上最大的挖入式人工港杰贝阿里计划,该港口于1979年投入运营。1985年,迪拜政府为了使杰贝阿里港区更好地适应当地的产业发展,吸引大型国际投资商,便依托港区和建设中的世界最大机场——艾马克图姆国际机场建立了著名的迪拜自贸港,整个自贸区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目前,自贸港内有超过7000家企业,贸易额总量占到了迪拜非石油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25%,已发展成为迪拜的经济中心。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允许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入住企业可享有15年的免税期,满足一定条件还可再延长15年。同时经过多年发展自由贸易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并已建有大量的建筑设施,可租给业主厂家用作办公、存储、配送及制造厂房。

(二)迪拜自由贸易港的成功因素

第一,迪拜自由港实行运营管理政企合一的模式,杰贝阿里自贸区管理局成立于1985年,该管理局是拥有政府职能的实体公司。作为政府性质服务机构,杰贝阿里自贸区管理局通过优质服务网络,提供国际“单一窗口”管理,承担全部招商、管理和服务工作。杰贝阿里自贸区管理局实行“一站式”服务,可以直接向投资者颁发营业执照,提供行政管理、工程、能源供应和投资咨询等多种高效服务。迪拜港务局成立于1991年,直属迪拜政府,对拉什德港和杰贝阿里港的港口运作以及杰贝阿里自贸区的管理实行港区联动一体化运作,承担上述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发展工作,对外执行政府职能,对内管理加工区一切事务。

第二,迪拜自由港实行“1+N”产城融合模式由一个自贸区结合N个特色产业城。杰贝阿里自贸区定位为低投资、低运营的工贸结合型自贸区,专注于物流贸易供应链管理、加工制造再出口等相关的业务,主要实现贸易便利化的功能。而各个特色产业城则发挥人才、资本、技术集聚的作用,实现特色产业的高速发展。各个产业城不设物理围栏,主要进行产业政策监管和企业自主管理。迪拜的“1+N”模式,成功实现了自贸区与产业的协调发展,突破了物理围栏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自由贸易港的“制度红利”和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形成了自贸区与腹地经济之间的综合性功能网络。

第三,宽松优越的政策和投资环境。迪拜自贸港允许大部分商品进出。采取一切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效率的措施,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外资可100%独资,不受阿联酋公司法中规定的条款的限制;资本和利润可随时100%汇出境外,不受任何金融和货币限制;无外汇管制,货币可自由兑换;税收政策优惠,规定50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公司营业税、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期满后延长15年免税期,无个人所得税,无进出口关税和再出口关税,自贸区内存储、贸易、加工制造均不征收任何税收。

四、我国发展自由港的启示

目前我国上海、厦门、大连等10多个省市争先提出“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但在现阶段我国自由港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行业准入的开放程度较低、相关监管制度掣肘较多、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不高、贸易流通的便捷化程度有待提升等。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贸易自由港,结合前文的经验我认为有如下启示:

(一)逐步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新加坡的先进经验表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必须具备高水平的金融领域开放度。所以,我国应开放离岸金融业务,鼓励金融创新,加快与国际接轨,有效促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首先,我国沿岸、港口区的金融机构要加快创新金融服务,运用资产管理、跨境并购、衍生品等金融创新工具,推出投融资工具、套期保值等多方面金融服务,构建高效运行的自由贸易港金融市场。其次,我国应逐步探索推行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创新人民币产品和工具,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及影响力,为自由贸易港的资本自由流动提供保障。最后,提高自贸港金融准入开放程度,降低或者取消外商成立期货、证券、保险等公司的限制。且统一港区内外商投资准入的审批部门,将港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纳入工商登记范围一并办理,避免出现由于审批手续繁琐而导致的信息不畅和协调困难问题。

(二)构建物流运输管理新模式,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自由贸易港要在自由贸易港与境外之间实行货物自由流通,必须提高港区货物流通速度,以确保绝大多数货物可以自由进出境。因此,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必须构建物流运输管理新模式,从而节省企业交易成本,并且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具体而言,自由贸易港应集成化物流运输链,打造无水型口岸、陆港型及空港型自贸港区,为内陆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提高整个自由贸易港的货物运输效率。同时,自由贸易港区内应发展中转集拼模式,当货物到达自贸港区要再次进行拆箱、分拣与重新包装,实行二次集拼和中转,提高货物进出境速度与效率。此外,自由贸易港还应发展沿海捎带业务,充分利用所在地临近港口等区位优势,进行外贸集装箱的国内段运输,有效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

(三)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国际上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均采取了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为25%,高于新加坡。但企业实际税率仍有调整空间,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以及对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税负远低于25%的名义税率,因此建议对自由贸易港内企业实行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将所得税率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此外,目前我国税费种类繁多,对贸易类业务需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繁杂的征税程序也使贸易便利性大为下降。建议简化税收制度、增加税收优惠力度。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探索创新我国自由贸易港的 “境内关外”税制,对货物入港、货物流转与区内消费劳务等减免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取消各种附加和税外收费,对港内企业签订的合同免除印花税等。

猜你喜欢
自由港迪拜新加坡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一次难忘的迪拜之旅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迪拜教书法
迪拜—天堂的错觉
自由港的生意经
迪拜增加财政支出提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