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栏目:千字说清检察工作亮点

2020-02-25 15:07靳丽君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情味儿亮点办案

■靳丽君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践行“短、实、新”文风,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开创与众不同新格调,才能把中国检察故事、法治故事讲好。

“亮点”栏目一直以来都是检察日报二版的拳头栏目,文章短而实,内容选材新。笔者结合几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对“亮点”栏目如何践行“短、实、新”文风浅谈一些感受。

“短”——简短精练,观点鲜明

好的文章都是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笔简意丰。如果写东西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到尾没有干货,那文章就没有重点、没有骨头。因此,“短”而“精”是“亮点”栏目选稿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具体而言:

第一,在形式上,该栏目稿件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 字,以800 至900 字居多,尽量让文章简短精练、要言不烦、意尽言止。

然而,要做到以千字左右写好一项检察工作机制,其实并不容易。这对采访和选材的驾驭,以及编稿都是不小的考验。以《办案陷入僵局来了“神助攻”(主题)岳阳君山:指导性案例成为司法办案好帮手(副题)》①为例,这篇文章要介绍的是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在基层检察院办案中所发挥的作用,文章从一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切入,介绍了检察官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然后引入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及时帮助检察官从中找到了依据。文章构思巧妙,举重若轻,通过短短1000 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指导性案例如何成为基层检察办案的好帮手,可以说是一篇非常出彩的“亮点”稿件。

第二,在内容上,该栏目坚持题材多样,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防止千篇一律。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亮点”栏目稿件所涉及的题材,涵盖了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未成年人检察、绩效考评、认罪认罚从宽等,几乎覆盖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

另外,稿件要做到观点鲜明,且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要从标题上下功夫,这也是编辑编稿的重点之一。比如,《“让我自己选择帮教内容,我觉得被重视了”(主题) 河南潢川:“菜单式”帮教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副题)》②,文章标题以被帮教未成年人的直接感受为主题,直接、生动、感人,勾起读者的兴趣;以检察机关的具体做法为副题,让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一目了然,主题与副题相互补充辉映,构成完整的文章标题。

“实”——不讲虚话,不脱离实际

所谓“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笔者认为,文章要做到“实”,就要做到“两精一真”,这也是编辑在选择“亮点”栏目稿件的标准之一。

一要精准。对一项工作、一件事情的表述、评价要尽可能客观准确,不能变形走样,也不能加料注水。引经据典要讲究出处,严格核准,精准使用。

二要精纯。精纯的重要表现就是文字干净,就是要做到语言雅致、流畅和真诚,不刻意炫耀、不矫揉造作,更不会浮夸乱弹。所以,编辑在编稿的时候,尤其会尽量减去那些不必要的文字,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多讲真话、实话、管用的话。

三要真实。真实才感人,才让人信服。

比如《“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主题) 常州新北:灵活运用检察建议保障涉案外企合理利益(副题)》③,讲的是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在处理一起外国企业行政违法案件时,合理运用比例原则,保障了企业的合理利益,获得外商好评的故事。文章以“不可用大炮打小鸟”这句著名德国谚语开头,意指在追求目标实现时应当尽可能小地影响当事人的利益,以免“小错大惩”。之后,引出一外企因实验室需要,购买了250 克民用爆炸物,违反了我国关于民用爆炸物的管控规定。由于事关公共安全利益,办案民警一脸为难地找到检察机关,称“案子很棘手”。检察官会同办案民警调查后发现,该外企系来华投资初期因不了解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而误犯,且整改措施有效、彻底,于是建议公安机关运用行政执法中“过罚相当”的比例原则,进行口头警告和批评教育,把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事后,外方高管称赞:“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

这篇稿子虽然并非一项有创新性的机制做法,但是整个故事十分有趣、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文章语言干净、真实。文章以德国法谚语作为引语,阐释行政法比例原则,这一设置巧妙而妥帖,足见记者在语言上的用心。此外,不管是开头“办案民警一脸为难地找到检察机关,称‘案子很棘手’”,还是结尾处“当公安机关的处理结果宣布后,为此事担心得几天没睡好的外方高管如释重负,高高举起大拇指,用流利的汉语连连说道:‘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得自然而真实,也不失幽默;文章中对于调查过程的描述也非常详细,处理结果的法律依据也很清楚,即适用行政处罚法第27条第一款第一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情形,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正是由于记者在文章细节上下了功夫,使得文字干净、工作有理有据,故事讲得真实,让读者身临其境,能抓住读者的心。

“新”——研究新问题,推广新举措

“新”就是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如果我们的文章不致力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去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就容易千人一面,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出自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

编辑在选择“亮点”栏目稿件时,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新”,要么内容新,要么形式新,总之要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比如《古稀老人刘某盗窃海产品,只为给刚做完手术的外孙女补充营养。对刘某诉还是不诉?检察机关公开听证(肩题) 一份不起诉决定书温暖人心(主题)》④一文,就是在形式上比较新颖的一篇。作者在文尾附加了手记,抒发了自己在采访中的真实感受,其中写道:执千种法,融万家情,就是为了万家灯火。公正的法、善良的心、人间的情,以多赢理念执法司法,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感受到司法温度和检察温暖。这包含着真情实感的记者手记,让读者更加能够感同身受,感受到检察机关在办案时,强烈的法治自觉、检察担当和司法情怀,既是点睛之笔,也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稿件《同案不同“判”,为何还获点赞?(主题) 常州武进: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机制(副题)》⑤,则是在办案机制上有创新之笔。文章介绍了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机制: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分级干预措施,使立体化的司法保护程序、社会化的帮教救助机制贯穿诉讼全程。比如,文章中介绍的一起涉及9 名未成年人犯罪案,检察机关办案时并没有简单地对9 名未成年人同样对待,而是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因人施策、区别对待,最终这种同案不同“判”的做法也得到9 名涉罪未成年人家长的点赞,几名未成年人也真心悔罪,顺利回归社会。

“亮点”栏目一直致力于推介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亮点工作,也是最高检发现各地创新做法、检察机关交流工作经验和干警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平台。期待该栏目继续践行“短、实、新”文风,坚持自己的风格,推出更多精品稿件,讲好更“亮”的检察故事。

注释:

①张吟丰、胡莎:《办案陷入僵局来了“神助攻”》,《检察日报》2020年4月11日二版。

②刘立新、胡传仁、张书丽:《“让我自己选择帮教内容,我觉得被重视了”》,《检察日报》2020年4月22日二版。

③芮东生:《“中国的法律,有人情味儿”》,《检察日报》2020年1月14日二版。

④张仁平、程军化、吴则昊:《一份不起诉决定书温暖人心》,《检察日报》2020年4月28日二版。

⑤卢志坚、张旭:《同案不同“判”,为何还获点赞?》,《检察日报》2020年1月3日二版。

猜你喜欢
人情味儿亮点办案
北京的秋,那些“人情味儿”与“精气神儿”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人情味儿”
让英语教学多一点“人情味儿”
山城的人情味儿
抢钱的破绽
干以胜:提高办案人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