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氯碱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2020-02-26 05:02梁诚
氯碱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氯碱发展

梁诚

(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南京 210048)

近年来氯碱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下,经济效益明显回暖,整个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尽管如此,行业发展仍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①产能结构性过剩没有得到有效遏制;②整个行业碱氯下游市场需求不平衡一直存在;③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④氯碱下游产业链深度和宽度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⑤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增加很多变数,我国也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下,带来新挑战、新压力和新机遇,以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产业链内循环,催生了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的发展。因此,氯碱行业必须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指导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氯碱行业是化工行业主要领域之一。化工行业的特征是上下游产业环节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以及产业链间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效应。市场在下游,利润来自市场,垂直整合偏重于产业链下端,向市场靠近。目前全球化学工业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产业链延伸下游,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因此,氯碱行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就是不断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适合市场发展形势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占位优势,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创新链尖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1 行业现状

截至2019年底,全国161家烧碱企业生产能力为4 380万t/a;全国73家PVC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2 485万t/a。

“十三五”期间,国内烧碱和PVC行业深化供给侧改革。虽然产能总量重归上行通道,但下游同样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体市场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开工负荷保持在较为健康的水平。行业从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更趋健康理性。2000—2019年我国烧碱、PVC的供需情况变化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2000—2019年我国烧碱供需状况Table 1 Caustic soda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between 2000 and 2019

表2 2000—2019年我国PVC供需状况Table 2 PVC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between 2000 and 2019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8月,主导产品烧碱产量2 321万t,同比增长1.3%;聚氯乙烯产量1 316万t,同比下降1.4%。在2020年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烧碱、聚氯乙烯开工率分别为79%、78%,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从空间布局来看,行业形成了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局面。其中,东部比较优秀,也是主要的市场,探索出了石油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和农药等行业结合发展的模式;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逐步形成几个大型氯碱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利用临近下游重点消费领域优势发展氯碱化工,并重点发展精细耗氯产品。与此同时,我国氯碱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兼并重组、拓宽下游应用等途径实现转型升级,产品结构逐渐向精细化、高端化、差异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氯碱行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取得新的进步,装备的国产化率逐渐提升,同时生产技术、装备出口和自主创新活力初步显现。

2 面临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原油价格暴跌和价格震荡加剧、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级和疫情来袭都给全球化工行业带来较大压力和深刻影响。经济低迷和疫情双重打击之下,我国氯碱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极为不利的发展环境;在巨大压力面前,更要看清自身优势,寻找到突围之路!

2.1 面临挑战

2.1.1 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堪忧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地缘冲突、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频出。世界经济总体呈缓速增长的态势,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的新动力,贸易摩擦加剧,大国博弈明显升温,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全球国际分工面临重构格局。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进一步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20年有可能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2.1.2 “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加速

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掀起一轮“逆全球化”浪潮,随着新冠疫情爆发,美国开始全面“去中国化”,通过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教育战以及局部的局势摩擦,全面压制脱钩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极为不利,因此国家加速“以内循环为主导,加速双循环发展格局”,进口替代和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

2.1.3 能源、环境等资源约束加大

石化行业相对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环保存在一定压力。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事故和舆论导向等问题,整个行业呈现的负面形象亟需改进。民众普遍存在“谈化色变”心理和“邻避效应”,尤其是近年来重大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化工行业的负面影响。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苛和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带来生产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另外,氯碱作为“两高一资” 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未来行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关键约束将持续加大。

2.1.4 高端产业技术壁垒高

高端领域一直是发达国家的领地,相关跨国公司未来将保持优势地位,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氯碱下游的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为部分跨国公司所控制。近年来,我国也逐渐进军高端领域,在产业价值链上向高附加值的位置转变,并在少数领域与先进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整体水平依然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行业高端化发展的痛点、短板、盲区和空白依然存在,这些技术引进壁垒较高,自主开发周期较长。

2.2 发展机遇

2.2.1 园区认定及危化品监控给企业带来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于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管控日趋严苛,继化工大省山东、江苏开展化工园区认定以后,辽宁、云南、广东、甘肃、湖北、陕西、安徽等省、自治区也相继开展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其中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化工园区实施总量控制,全部实施“园区数量只减不增”原则,此外国家对于“两重点一重大”管控特别严苛,关闭大量园区外中小型涉及危化品和危险工艺生产企业。由于氯碱企业均为大中型企业,多位于化工园区内,而且氯碱产品氯碱氢均为危化品,氯化、加氢等为重点监管危险工艺。众多中小型下游企业关闭清退,给氯碱企业自身产业链延伸带来发展和市场的空间。

2.2.2 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引发市场机遇

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关键的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和产业布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其核心是依托新产品和新技术带动新一轮的增长。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重建的过程,更是一个经济优化的过程,为氯碱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机遇之一是下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化工产品的档次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之二是国家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之三是城镇化及全面小康带来市场需求潜力,加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社会对新领域化工产品的投资热情较高,投融资环境会变得宽松。

2.2.3 疫情来袭重新审视生物医药战略价值

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推动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疫情肆虐让我们看到产业集群发展的闭环优势,同样也看到国内生产医药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疫情的发展推动了相关病毒防治领域的需求,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氯碱尤其是氯气下游产品成为合成药物最基础和重要的原料,氯化、酰氯化、加氢等成为化学药物合成最常见的单元反应,含氟药物成为未来新药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而大多数含氟医药中间体均是以含氯化学品为原料经过卤素取代反应制备。医药产业战略地位不断抬升,会不断凸显氯碱装置的重要价值。

2.2.4 “内循环”发展格局带来市场机遇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优化国内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和拓展消费新增长点,以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产业链内循环。“内循环”发展驱动力来自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新一重”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点交通、水利工程建设,将给氯碱—PVC、氯碱—氯化钛白、氯碱—聚氨酯、氯碱—环氧树脂等产业链发展带来巨大市场潜力。

3 氯碱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氯碱行业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速“双循环”发展为主攻方向,认清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整合当地资源、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融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通过氯、碱、氢等原料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推进氯碱行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和创新链尖端方向迈进,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闭环和核心竞争力。

3.1 盐化与疯狂扩张的石化行业耦合发展

随着国家七大石化基地建设和多原料石化装置快速崛起,近年来国内基础石化装置近乎疯狂地扩张。由于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较高市场景气和政策松绑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当前炼化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3年底,国内一体化炼厂预计还将新增炼油能力2.455亿t/a,并配套新增1 900万t/a乙烯和3 510万t/a芳烃(PX)产能。到2025年左右,我国烯烃、芳烃等基础石化原料将基本上完全自给,有点甚至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大型炼化装置和多原料石化装置建设明显提速,各大石化基地发展策略均为更高层次、更为紧密的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部分石化基地没有氯碱原料亟需进行产能置换建设氯碱装置,如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江苏徐圩新区、福建古雷等石化基地。

国内烯烃等原料资源充足给盐化和石化耦合发展提供机遇,盐化和石化耦合领域应重点关注乙烯法高端聚氯乙烯、含卤乙烯基功能性材料、专用聚氯乙烯料及其功能性PVC制品、高端及功能性糊树脂、VCM/醋酸乙烯、VCM/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氯乙烯膨胀微球、丙烯直接氧化法—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芳烃—异氰酸酯—聚氨酯新材料等产品或者产品链条。

3.2 氯碱与疫情下生物医药战略价值再审视

生物医药产业战略价值毋庸置疑,尤其是全球新冠病毒袭击下,国内各地开展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研发等科技攻关“竞赛”,各地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加快研发。

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无疑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锋,而这场疫情也推动着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造环节较多,大致分为基础化工、药物原料制造、原料药制造和制剂药生产等四大环节和细分领域,其中药物中间体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环节的基础与上游环节。

盐化工(氯碱)是化学合成药物的最基础的原料,以氯碱装置向下游衍生的硝基氯化苯、氯甲苯、二氯苯、氯化亚砜、氯乙酰氯、氯代吡啶、氯化苄、高纯盐酸、氯代杂环类化学品等均为重要化学原料药的最主要原料,氯化、酰氯化、加氢等成为化学药物合成最常见的单元反应,目前全球治疗“三高”主流药物——他汀类(阿伐他汀全球销售额高峰时为138亿美元)、沙坦类药物;全球“三大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包括双氯芬酸);三大类抗生素中的两类产品——含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溃疡“超级重磅炸弹类”药物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均以含氯化学品为起始原料生产,与氯碱产业关联度密切;同时,含氟药物成为未来新药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而大多数含氟医药中间体均是以含氯化学品为原料经过卤素取代反应制备。

盐化与医药耦合发展,应依托氯碱装置资源,推进新型化学原料药及其配套专用中间体产业链的打造,重点向下游发展氯代吡啶、氯甲苯、氯化亚砜、苯甲酰氯、氯乙酰氯、含卤芳香胺、芳香腈、芳香醛、脂肪族含氟化学品等系列产品。

3.3 新冠来袭氯系杀菌消毒剂大显身手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引燃了杀菌消毒剂的市场,国内2 500余家消毒产品企业在2020年2月注册成立,甚至比亚迪、LVMH等企业跨界生产消毒剂,滴露中间体有效成分对氯间二甲苯酚竟然断供很久,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流行病呈现爆发的趋势,未来消毒杀菌剂将会成为城市必需品之一。氯系消毒杀菌剂杀菌能力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受到市场的青睐。

主要产品包括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代异氰酸尿酸及其盐类、漂粉精、亚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新等消毒杀菌剂化学组分。

氯碱企业可以依托氯碱装置构建消毒杀菌剂的产业集群,进行产品复配、剂型创新等研究,并可以与联锁商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盐业公司、农资公司)联手,利用他们销售渠道,部分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和国外市场,以质量和品牌获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3.4 新基建加速需要氯碱下游新材料的加持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疫情的重压下,我国“六稳六保”压力巨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0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此次投资方向由新基建代替传统“铁公基”为主导的老基建。新基建主要涵盖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各地方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提高新基建投资力度提振经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开出多年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已经超过40万亿元。新型基础建设几大领域,都离不开氯碱下游新材料的加持。

重点关注的氯碱下游产品有:高性能PTFE及其改性树脂、氯代芳烃等衍生的LCP型液晶化合物、高性能改性尼龙、聚酰亚胺树脂及薄膜、系列特种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腈等产品。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氯丙烯直接氧化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技术工业化成熟性及下游特种环氧树脂产业链。环氧氯丙烷是重要的新材料基础原料,原有的丙烯热氯化和甘油氯代法均有一定的“三废”产生,近年来国内外成功开发出氯丙烯双氧水直接氧化法(DECH)绿色清洁工艺,基本具备产业化条件,氯碱企业可以采用氯丙烯双氧水直接氧化法生产重要节点产品环氧氯丙烷,并下游重点发展满足覆铜板轻薄化和尺寸高稳定性、电子封端材料所需环氧树脂,纳米/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液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产品,双酚F型EP-3D打印光敏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及单体等特种环氧树脂及系列胺类环氧树脂固化剂产品。

3.5 芯片产业国产材料加速替代——湿电子化学品爆发式增长

“中兴事件”后,2020年美国又加大了技术封锁。为了解决“卡脖子”材料,近年来芯片制造材料在我国掀起制造热潮,其中湿电子化学品是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关键性材料,在显影、蚀刻、清洗等工艺中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下游产品质量。在整个晶圆制造过程中,要反复通过十几次清洗、光刻、蚀刻等工艺流程,每次都需要湿电子化学品进行相关的处理。 其中主要包括:过氧化氢、氢氟酸、硫酸、磷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铵等;配方和复配类化学品主要包括显影液、剥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国内大尺寸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2020年国内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约为45万t/a;LCD和OLED面板为代表的平板显示领域需求量约为69万t/a,其中LCD、OLED面板制造需求量分别达42万t/a、27万t/a;2020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41万t/a,光伏太阳能用湿电子化学品档次要求相对比较低。预计未来5年上述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将保持年均7%~10%增速。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生产商:BASF、E·Merck、亚什兰、Arch、霍尼韦尔、关东化学、三菱化学、京都化工、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和韩国等生产企业。国内主要有晶瑞股份、江化微、台湾(Merk、长新等)等。

其中湿电子化学品中与氯碱密切关联产品有:高纯盐酸、双氧水、异丙醇、氢氧化铵、三氯氧磷、三氯化磷;另外,特种气体领域中的高纯氯化氢、氯气也值得特别关注。

3.6 农药、染料西迁背景下的西部地区氯碱精细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园区锐减和负面清单的实施,大量的农药、染料知名企业(包括众多上市公司)西迁。该次迁移并非是污染转移的过程,而是寻求资源、环境相对更适合发展的过程。

目前国内大多数染颜料和农药上市公司均在西部建有生产基地,而且还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如龙盛、百合花、北美、锦鸡、百力、扬农、蓝丰、利民、中旗、红太阳等。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来保守估计东部精细化工企业有300家以上转移到西北五省,其中主要是染料、农药、医药及其中间体生产企业。

目前国内传统领域精细化工已经呈现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大趋势。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的快速攀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压力持续加大。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大批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持续加速,在投资、劳动力、土地方面采取更多优惠措施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内迁,化工等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加快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

东部沿海地区从2008年开始就先后提出产业转移,在一轮又一轮的环保、安全等例行检查、整改之后,东部地区化工企业属于在受安全环保洗礼后的转移提升,其中不乏高质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企业和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产业提档升级、企业提质增效。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销售额前十名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30个品种,其中有28个所需中间体均为氯氢下游产品。另外热点农药品种溴虫腈、氰氟草酯、茚虫威、五氟磺草胺、氟胺磺草醚核心中间体均为氯下游产品。还有许多染料及其中间体也是氯碱下游产品。

随着传统精细化工西迁趋势的不断深入,给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结构带来巨大变化,西部地区氯碱企业应顺应新的形势,改变过去“煤—电—盐—化”单一的电石和氯碱下游聚氯乙烯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氯碱-农药/染料/医药及其中间体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推进中西部氯碱精细化进程。

3.7 氯碱下游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关乎国家战略安全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因强度高、比例小,是国家安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必需的战略物资。尽管我国高性能纤维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缩短了与国外30年的差距,所有高性能纤维品种齐步发展,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企及的,未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开发已实现聚丙烯腈 (PAN)基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产业化,热致液晶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处于中试或工程化开发;另外,氯碱下游聚芳醚腈、聚醚醚酮等也逐步开始工程化试验。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战略安全高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其中许多高性能纤维材料合成单体或主要原料均为氯碱下游产品。 以氯气为原料生产对二氯苯、硝基氯化苯、氯甲苯、三氯苯、间/对苯二甲酰氯等进一步与其他原料相结合,生产高性能纤维材料。

对二氯苯是聚苯硫醚纤维的核心原料;以氢气和硝基氯化苯为原料生产间/对苯二胺,与氯产品间/对苯二甲酰氯分别缩聚,得到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以三氯苯为原料合成PBO纤维;特种聚酯纤维核心单体如1,4-环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等都是重要的加氢产品;聚酰亚胺纤维核心单体二氨基二苯醚,是硝基氯化苯和氢气的重要下游产品;近年来,新开发的高性能聚芳醚腈纤维材料,最主要单体就是氯甲苯下游产品2,6-二氯苯甲腈。另外,聚醚醚酮等也是氯碱下游的新材料产品。

3.8 氢气高值化利用值得关注的2个细分领域

目前我国烧碱产能达到4 380万t/a,每年副产氢气资源超过100亿m3。尽管氢气综合利用逐渐引起氯碱企业的关注,但是多数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仍有部分企业白白排空,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

氯碱副产氢气具有以下特点:①纯度高,无须提纯,可以直接使用;不含硫,适应于各种加氢催化剂和催化加氢过程;②单位烧碱装置氢气产出量少,不宜配套大规模的加氢产品;③氯碱企业同时产出氯气,氢气可以用于有机氯产品氢化深加工,便于氯、碱、氢下游相互耦合的产业链。

目前,市场和技术比较成熟的加氢产品有上千种之多,几乎在各个化工领域产品生产中都有应用,其中附加值较高品种较多,不可能一一介绍。另外,近年来国内兴起氢能源热潮,有部分氯碱企业开始涉足氢能源领域,开始在氢气提纯、储(运)氢设备及加氢站等方面发力。

值得关注的2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氢气下游产业链如下。

(1)氢气—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产业链,以氢气为原料合成过氧化氢,以过氧化氢结合周边石化资源,向下游发展用作高分子材料引发剂、交联剂和降解剂的系列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叔丁基系列产品、过氧化叔戊基系列产品、2,4-二氢过氧化苯甲酰等。

(2)氢气—有机胺类—环氧树脂/聚氨酯用固化剂/催化剂产业链,以氢气为原料,向下游发展间苯二甲胺、N,N-二甲基环己胺、系列聚醚胺、直链脂肪族多元胺类等。

3.9 氯碱与油脂化工耦合推进美好生活导向性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确立,进口替代和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其中美容美妆等日化产品已成为我国积极引导海外回流的重要领域,表面活性剂是日化产业最基础产品,也是美丽健康产业的基础原料。目前,表面活性剂中公共卫生清洁和日用化学品成为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最快和附加值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

表面活性剂和美容美妆产业基础原料主要来自油脂化工和天然植物提取物,几乎所有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合成原料均与氯碱氢等产品有关联,其中脂肪醇、脂肪胺均需要加氢合成,氯乙酸、三氯化磷等均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原料;聚醚大单体等需要消耗相当数量氯气;另外一些美白祛斑化学品需要加氢制备。

有条件的氯碱企业可以与当地石化、油化企业相互耦合,以节点产品系列表面活性剂为支撑,向下游发展“美好生活导向性产业”,推动美丽健康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10 二氧化碳低碳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具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多数氯碱企业拥有自备热电厂。随着氯碱企业与煤化工、石油化工结合程度越来越深,将副产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随着国务院批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期间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国家石化和化工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碳排放税落地只是迟早的事情。氯碱企业推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将极具战略眼光和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低碳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项目以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甲醇为原料,其中环氧乙烷生产所需乙烯可以由多原料渠道获得。通过二氧化碳 与环氧化合物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联产乙二醇及碳酸乙烯酯,原料二氧化碳、甲醇、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碳酸二甲酯作为绿色化学品不仅可以生产聚碳酸酯系列、聚氨酯系列、聚碳酸酯二醇系列产品,同时,碳酸二甲酯与乙醇(或乙酸乙酯)反应生成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乙酰乙酸乙酯(EEA)、丙二酸二乙酯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是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成分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内大容量锂电池的开发及应用,其生产和应用规模将迅速扩大。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衍生的聚氨酯系列产品也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化工新材料。

以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等剧毒性原料,以绿色清洁、低能耗低污染方式生产一系列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品,该产业链数十种产品,绝大多数是市场成熟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很多是国内市场相对紧缺的化工中间体和新材料产品,而且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经过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年开发,目前该产业链关键产品工业化合成技术成熟,国内已经建有几套工业化生产装置,已有氯碱企业建设碳酸二甲酯联产乙二醇生产装置。

该产业链既可以规避未来可能的碳税,又能够产出众多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和专用精细化学品,是集节能减排、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4 结语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重大变化,“十四五”期间氯碱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未来一段时期内是氯碱行业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关键期。

“彩云常在有新天,直挂云帆济沧海”,氯碱行业应从挑战和困难中看到未来和希望,主动去“危”寻“机”,明确方向,那就是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原则,结合当地资源,实施横向耦合;依托氯碱装置,进行高质化纵向延伸;融合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构建上下游全产业链占位优势,积极推进氯碱高质量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60余篇(略)

猜你喜欢
氯碱发展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氯碱生产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14年《中国氯碱》总目次
燃氢炉在氯碱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