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分析

2020-02-27 01:44鲍云云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普查信息化

■鲍云云

(沭阳县悦来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引 言

人口普查,是指国家在统一的规定时间、方法、项目以及调查信息表的状态下,对全国人口进行的逐户逐人的核查与登记。人口普查,主要是对区域人口资料、数据进行汇总,对其中相关性资料进行评估和研究。统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分析依据,也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精准性的策略。

1 统计信息化建设概述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在传统的人工数据信息表格化数据分析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程序所进行的统计分析方式。一方面,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保留了数据统计中最为原始的功能--信息统计和记录,但此时的信息记录,可采用程序进行求和、搜索,统计信息的整理效率性明显提升[1]。另一方面,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增加了图形分析、数据自动化整理等常用项目,统计信息工作实施,更是体现出了高水平、高效率的实践优势。比如,人口普查工作中运用统计信息化建设后,技术手段不仅循序进行区域范围内的人口信息等级记录,还可以借助远程操控等方式,实现远程沟通与互动,这就是统计信息化建设应用形式。

2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可归纳为:

2.1 强化普查社会宣传

统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的程序自动化数据统计。而网页是最常见的信息传输和管理活动,它主要是在网站上设定人口普查的信息统计,大众可通过登录网站渠道,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来。此种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安排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在大众群体中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实现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化推进的效果。即,统计信息化手段,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的运用,是结合当前社会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了增加人口普查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作用。

2.2 普查资源科学转变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且要求精细的工作过程。如果人口普查活动开展期间,普查人员前期收集到的资料,未能在后续工作中立即进行整合梳理,本次人口普查工作就将失去意义。而统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前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快速整合。也就是说,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实施,可实现普查信息收集与自动化整理工作的统筹性开展,从而大大保障了人口普查的效率和精准度。即,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工作手段应用方案[2]。

2.3 普查工作规范推进

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期间,为适应当前活动实施的基本需求,就将统计信息化建设方式融合其中。其一,统计信息化建设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主要针对普查对象、普查内容、普查时间、普查准则、以及普查流程等方面,都实行统一化管理。此种活动的推进和实施,可减少人口普查数据信息混乱的情况,工作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高。其二,人口普查工作中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能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人口普查框架,从而实现了普查信息方面的最优化处理和层层递进式的资源管控。即,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行业生产技术科学性调节期间,将地方与国家两者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实现了人口普查信息客观性、公正性、规范化。

3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方法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就是在区域生产与建设工作过程中,能够将其作用更为有序地体现出来。

3.1 准备阶段全面化分析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适应了当前“互联网+”的平台运转需求,更能够最大限度展现时代发展的新趋向。故而,想要将统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很好展现出来,就需要在具体工作实践前做好充足的工作准备。

其一,人口普查涉及全国各地,且普查数据信息不能直接混合录入系统中。故而,前期依据国家人口普查工作管理要求,需统一做好地区范围内的人口普查程序设定。其中包括普查时间、人口数量、年龄、家庭住址、电话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勘察和调节记录。

其二,结合本次人口普查的工作目标,科学进行区域普查工作的详细规划。比如乡村地区人口普查、城市固定人口、流动人口等方面。同时,进一步加强普查管理人员、基层普查人员,对于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视度,将人口普查工作的相关安排,切实做到点、线、面三者协调并进。

其三,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融合,应依据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制定人口普查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能够一边进行信息收集,一边进行初步整理,从而实现了人口普查工作高水平、高效率实施。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是信息化时代中社会进步与发展系列活动有序推进的主导形式,它不仅保障了后续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还能够实现数字化信息统计方式的最优化运用。

3.2 信息化方法的合理运用

信息化方法的合理运用,是指将该种方式融合在人口普查系列活动之内,一方面应注意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操作,应结合人口普查的具体需求,灵活的采取数据直接记录,还是图表信息的记录。另一方面,人口普查系列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具体进行各项方法勘察期间,巧妙利用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逐步构建基层普查与上层管理之间的相互对应的人口普查信息体系,从而适应当前人口普查工作的具体需求。

某地区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时,为了最大限度彰显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优势,其活动具体实施层面所给予的系列要点可归纳为:①结合当地人口分布情况,普查人员主要采取了数据文字信息直接记录法、以及图像辅助普及法进行信息资料记录。其中乡村、城镇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主要采用数据文字记录法进行信息收集,而核心城市部分除了运用数字进行信息记录,还配合了图表分析法进行信息整理。②当地人口普查负责人一方面在基层建立数字化人口普查收集渠道,一方面也按照国家、省级、市级、县(乡)级的顺序,进行人口普查电子信息的上报整理。③建立远程化地区人口普查统计结构,它能够跨越地域性限制,实现信息统计工作的有序化推进。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在于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各项要素,有序展开多样性普查活动方面的最优化调节,以适应当前人口普查统计分析的具体需求。

3.3 创建人口普查统计新机制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运用,是对传统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方式的彻底性改变。故而,如果工作人员依旧按照传统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人口普查方式的监管,必然会出现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不相适应的状况。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重新进行人口普查信息统计机制制定,是助推人口普查工作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比如,某地区工作人员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后,工作人员所给予的系列实践活动可概括为:①结合原有的人口普查管理依据,分析统计手段信息化转变后,技术方式层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包括统计信息的记录形式增多、统计结果记录来源更为广阔等方面。②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后,应创建一个与社会产业体系相互承接的实践结构,并着重建设了人口普查数据自动筛选指令。此部分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在程序中对于重复性数据进行自主合并,对于人口普查信息资料混乱的部分进行自动求和,抑或是按照输入时间进行信息排列。③新建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运用机制,不仅对信息统计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输出标准,也将人口普查的信息化记载数据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以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应用时,各项信息普查和应用数据更加真实和合理。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应用,是基于当前环境,促进人口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有序推进人口普查工作科学化实施的有效手段。它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的科学化实施,提供了客观的实践辅助条件。

3.4 不断提升工作队伍的能力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应用期间,实践操作人员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确保统计信息化方式得以灵活运用的保障性依据。其一,统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以信息虚拟网络为载体,该平台的不断更新和调节,要求实践人员需要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提升,这样方可达到统计信息化技术综合管理的成效。其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应用,也更进一步实现了基层人口普查工作的高效化实施。如果普查人员职业素养不够,工作具体实施期间,很容易出现矛盾纠纷,从而降低人口普查与统计数据记录等方面工作实施效率。

结 论

综上所述,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分析,是社会公共服务产业实践中不断进行优化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准备阶段全面化分析、信息化方法的合理运用、创建人口普查统计新机制、不断提升工作队伍的能力等方面,分析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运用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人口普查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新视角。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普查信息化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人口普查学问多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