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0-02-27 10:57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拉网增氧机鱼类

应激反应是应激因子对池塘养殖鱼类机体突然产生有害作用所引起或各种环境因子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应激原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营养的(如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情况)。池塘养殖鱼类一旦出现应激反应,体质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发病率升高,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由于,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因子是多样性的,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只有采用及早发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治疗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危害。笔者根据的多年工作经验,把池塘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

1.1 水体的温差过大

在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温差超过±4℃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如在冬季池塘水温过低或夏季池塘水温过高,从外地运回的鱼种直接放入温差过大的水体中,就会出现鱼种在水中横冲乱窜、甚至死亡的应激现象。

1.2 养殖水体环境突变

养殖环境发生突变情况如:水体中溶氧低,有机物耗氧量高,pH值偏低或过高,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残留、过度用药等都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色变化、鳃丝肿胀、食欲减退、突眼、充血等应激反应的症状,从而发生死亡,特别是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低、溶解氧低,养殖鱼类更易产生应激反应。

1.3 放养密度不合理

在生产中养殖鱼类放养密度不合理以及有害生物的侵袭也能使养殖鱼类出现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生长迟缓、体质消瘦、体色发黑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4 饲料营养不足

有些养殖户由于长期投喂量小,使养殖鱼类营养不足;或突然更换饲料品牌和更改饲料配方,长期缺乏某些营养成分等,也有可能使养殖鱼类出现体弱、体色变异、出血、集群狂游等应激反应的症状。

1.5 生产操作不当

在生产中,拉网过急或没有停食就拉网也可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打转、昏迷、仰翻等现象。

2 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

2.1 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在池塘养殖过程当中,要运用传统及现代的检测手段,采取预防和调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体的pH 值、溶解氧、温度、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以及生物种类的数量符合不同养殖品种的要求,并把水质调控在养殖鱼类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缓解诸多因素对养殖鱼类的应激,维系养殖鱼类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

2.2 施用抗应激的维生素

在饲料中补充养殖鱼类生理、生长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维持营养平衡,促进养殖鱼类生长,即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增强了养殖鱼类的体质、免疫力、抗应激能力,也能减轻和预防鳃、肝胆等部位的发病概率。

2.3 合理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的营养成分应根据不同的品种来安排饲料蛋白质含量指标,以满足养殖鱼类生长需求为准,才能增强其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及养殖鱼类的吃食状况等因素来确定,既要保证养殖鱼类的摄食需要,还不造成浪费为好。

2.4 合理选配增氧设施

根据池塘水体面积、养殖品种及载鱼量,合理地选配增氧机,增氧机能通过搅水、曝气等方式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量,使水体产生对流,释放出有害气体,防止水质恶化,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从而改善水质;另外,还可根据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规律和溶氧量,合理选择开启增氧机的时间,以免引起养殖鱼类应激浮头。

2.5 合理控制池塘蓄水深度

冬季,提高池塘的水深,可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特别是水位低的老池塘更应通过改造提高蓄水位;夏季气温高时也应保持最高水位,既有利于控制池塘水质,还能稳定池水温度,减少因水温过高或过低而引起养殖鱼类出现应激反应。

2.6 拉网和运输前要停食锻炼

在拉网或者运输前2~3d,必须要进行停食及拉网锻炼,让其预先排空肠内粪便,减少体表黏液,使之习惯密集的环境,才能适应长途运输。无论成品鱼还是鱼种,在拉网、捕获的过程当中若突发应激状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原池水泼至养殖鱼类的身上,几分钟之后就会得到缓解。

2.7 正确使用渔药

在选用鱼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使用剂量和方法、有效期等;此外,养殖品种、环境条件不同,要选择的药物也不同,使用剂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小用药量,以免引起药物应激。

猜你喜欢
拉网增氧机鱼类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鱼类运动会
拉网歌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怎样拉 “热水鱼”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
增氧机
高温期捕捞成鱼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