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

2020-02-28 09:07林惠庭罗维高唐小原黄立峰珠海市斗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广东珠海595珠海华郡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900
绿色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珠海市装配式建筑

林惠庭,罗维高,唐小原,黄立峰( .珠海市斗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广东 珠海 595;.珠海华郡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900)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变成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质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包括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装配式建筑恰是打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之下,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及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发展成效

1.1 发展装配式建筑与大湾区发展的关系

装配式建筑分为 3 种结构形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的“六化一体”建造方式为典型特征[1-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珠海市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被赋予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大湾区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由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珠海市 2018 年常住人口增长达 7.12% 的增幅,大量人口进入需首要的问题即为大量住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房屋建筑,建设速度快,还可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宜居城市的发展路线。斗门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是加快打造“生态新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生态新城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新建造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高,建筑质量高,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清洁生产,噪声污染小等优点,并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大湾区生态新城。

1.2 斗门区装配式建筑发展

作为全国 14 个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城市之一,珠海在充分借鉴先进城市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本地特色,装配式建筑顶层制度设计已形成体系,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稳健。2018 至今,斗门区 10 个工程项目获珠海市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技术认定。其中 9 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并且已经开工,总建筑面积 73.3 万 m2,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20%,目前开工项目数目量位居全市前列。

1.3 召开省级观摩会

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2019 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 于 2019 年9 月 23日在斗门华发水郡花园装配式建筑项目召开。省住建厅、珠海市政府、斗门区政府领导出席现场观摩交流会。全省各地级市的住建主管部门、部分建筑施工、监理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共 1 500 余人参加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该活动大力推动了珠海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

1.4 工程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2019 年 10 月,由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首届装配式建筑论文大赛顺利落幕。全省共计 60 家单位参加,角逐出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3 个,三等奖 6 个。斗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课题团队首次参加比赛,通过与多家省、部级单位比赛、交流,最终论文《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桁架钢筋叠合板施工安装的实体质量研究》[4]获一等奖。

2 主要推进措施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新的课题,取得上述高质量发展成效需要许多推进措施于以配套。目前斗门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建筑工人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装配式建筑。去年斗门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之初便困难重重,毫无工程经验可供参考。如何设计、如何生产、如何安装、如何连接、如何检测、如何验收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抗震性能、防水性能、防裂性能也是一个全新挑战。

2.1 以目标为导向出台激励政策

《珠海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到 2020 年底,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5%,装配率达到 50%、预制率达到 30% 以上,并把斗门区作为珠海市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为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逐级下放装配式建筑推进任务,建立台账,定期开展稽查工作,对全区落实情况进行了动态管理。

《珠海市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建筑面积奖励实施细则》提出,建设单位在自有土地上自愿申请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奖励建筑面积不得超过符合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要求的住宅项目建筑面积的 3%,最多不超过 5 000 m2。

2.2 创新驱动发展攻坚技术难题

《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阶段技术认定工作的通知》《珠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珠海市建筑信息模型 BIM 设计阶段实施指南》等文件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和推广。住建局组织有关专家依照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有关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出具技术认定意见书,明确设计要求,提升设计质量。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编制刚刚起步,国家、省、市的标准不齐全。根据斗门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编制斗门区技术措施。对多个项目进行了调研,深入钻研装配式建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技术性文件体系,发布了《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指引》,实施情况良好,为装配式建筑质量保驾护航,得到省、市同行的认可。《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指引》在起草中。

2.3 稳中求进路线 积极稳妥发展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标准层多,适合装配式建筑“少规格、多组合”的特点,以房地产项目为切入点,鼓励房地产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引导项目不单纯为了装配而装配,不盲目追求高预制率、装配率,秉承遵循稳中求进、重视结构安全、提升质量的工作原则,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形成科学、积极和稳妥的技术发展路线。目前斗门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是以水平受力构件为主,未应用于竖向受力构件。先实施水平构件预制,积累必要的设计、生产、装配和管理经验后,再实施竖向非承重墙板预制,总结渗、漏、裂的工程经验,最后鼓励竖向承重构件预制应用。

2.4 坚持六个验收制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级阶段,标准化程度不高。为了保证“六化一体”的建造方式少出质量问题,首先坚持样板引路工作。其次坚持落实首个预制构件生产验收制度、预制构件出厂验收制度、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制度、预拼装验收制度、首个标准层安装验收制度、装配式结构分项验收制度共“六个验收制度”。最后通过验收制度的实施,有效搭建设计、生产、铝膜、爬架、施工、管理之间的桥梁,进行深度的磨合,解决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协调性差等问题,为推广装配式建筑,提升建筑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3 工作展望

3.1 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建设单位实施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珠海市有关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土地供应、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由分管建设副区长召集规划、国土、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组建 “斗门区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增强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制定和工作协调的力度。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为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从工厂到现场,从部品件到工程产品”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从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抓好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3.2 降低工程成本

建设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意愿不强,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式建筑工程造价相比要高 300~600 元/m2。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施工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产业工人数量少,导致工资成本高。二是部品构件生产厂家数量少,运输线路远,价格高;装配式建筑使用铝合金模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设施费用比传统建造高。三是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设计、生产、铝膜、爬架、施工、开发商、监理管理、运营各阶段协同工作,协调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四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造方式进度慢,管理成本高。五是部分政府管理人员观念固化,认为装配式建筑是新技术、是不安全的建筑,以担心质量安全为由,增加了许多验收规范未要求的检测,导致检测费用过高。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正确引导,资源共建共享,加快解决引起工程成本的五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3.3 统一技术标准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方法,目前有国家标准 GB/T 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广东省标准DB33∕T 116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珠海市的文件《关于印发珠海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应统一评价方法,上下对接,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

3.4 转变管理模式

(1)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应夯实相关的知识基础,协同发展全产业链,工程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各个环节加强紧密联系。增加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方式的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和制度。项目管理者深入理解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理解协同的理念。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拆分、构件的设计、构件生产、构件运输、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各个主体形成统一利益主体。

(2)目前珠海市的设计单位一般不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往往是深圳的装配式建筑咨询单位进行构件的拆分,构件详图的设计,编制《珠海市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对咨询单位的责、权、利进行界定,提高咨询单位责任心,积极参与施工现场联系、后续服务。

3.5 提升技术水平

(1)住建局组织多次的装配式建筑专项巡查,发现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不按照《珠海市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施工,存在施工的实体质量通病,仍需提升技术水平。

(2)引导企业研发及应用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相适应的技术、机具和设备,提高预制构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安全性能。支持施工企业完善技术支撑,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总结申报先进的施工工法。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全面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支持企业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实现全产业链式发展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3)组织课题团队,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总结渗、漏、裂的工程经验。加强竖向非承重墙板性能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条板之间拼缝、条板与梁底之间拼缝的防震、防开裂性能,减少墙板开裂现象;提高外挂墙板拼缝之间的防水质量;摸索出外挂墙板拼缝的耐候密封胶施工工艺,研究影响质量的不利环境因素,提高使用寿命。

3.6 加强人才培养

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在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鼓励斗门区建筑业协会与部分骨干企业牵头建立设计、施工、监理三大实训基地,使装配式建筑培训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加强了装配式建筑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7 改善建筑工业化硬件

建立适合我区的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技术和集成技术体系,提高部品部件生产产能,鼓励我区成立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增加珠海本地预制构件厂的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在技术支撑、市场培育、配套能力建设等方面缩小与深圳、东莞、佛山等先进地区的差距。

4 结 语

建筑业的变革、建造方式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社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需要更强大推手。珠海市斗门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鼓励、编制地方性文件、推进样板引路、阶段验收工作等措施,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实践项目不断总结,以期可为我国县级行政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珠海市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