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20-02-28 14:01谢红萍孙玉英唐飞刘丰方磊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科任教学质量院校

◎谢红萍 孙玉英 唐飞 刘丰 方磊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可靠性。有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时,还是采用学生为评价主体对科任老师进行逐项打分的评价模式。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作出客观评价的能力。但是,对教师进行评价不应该仅仅只依靠学生,学生不应该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单纯依靠学生对科任教师进行评价,所得结论是片面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同行教师及专家督导也应该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体之一。

2.评价观念落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们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决定教师待遇、分配教师岗位、决定教师职称的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的一个绝对依据。这种评价观念对于加强教学管理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教师的自身提高和业务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容易导致部分教师为了较好的评教结果而不敢对于学生严格要求。而实际上,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个体,就算没有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大部分的教师对自身一样还是严格要求,在课堂上照样还是认真负责的,评价观念的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

3.评价只注重评价,不注重反馈。一是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结果只提供给院校领导或者系部领导作为参考,不告知被评价的教师,被评价的教师完全不知道评价结果二是评价后就未有下文,评价结果是昨样的根本就没进行统计,仅仅是在形式层面上走个所谓评价的过场;统计人员工作作风拖拉或者统计手段落后等各种原因,导致评价结果未能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教师,被评价教师在被评价后相当长时间内都不能得到评价结果;三是反馈结果过于简单,反馈时只告知被评价教师总分得了多少分或者在同系部教师中评分处于第几名,至于哪条指标得到多少分被评价教师无从得知,评价的评语不能当面反馈给教师,被评价教师也无法了解。教学质量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评价态度,影响评价结果。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评教,没有正确认识到积极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此,他们评教的态度表现为一种应付式的态度。有些学生随便填个分数了事;也有些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也情好坏打分数;还有个别学生由于违反课堂纪律给科任教师批评过,而给科任教师打个很低的分数;甚至还有学生连教学质量评价都不参与。这几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学生学习基础和学科兴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他们对某学科的兴趣,会影响到他们对待该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学习基础好并且学习兴趣高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好一些,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会有一定的收获,那么他们对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应的会高一些;而学习基础差并且学习兴趣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会表现得差一些,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也相应的少了,因此他们对于科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就会低一点。

3.教师的个性特点,决定评价分数。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个性特点常常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及学生对教师的主观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其教学质量评价的打分。比如,教学效率不高,但是能说会道的教师比教学效率高的教师更容易获得高分,热情奔放且善于调节气氛的教师比严肃认真但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师更容易获得高分。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环节常常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种方面,学生是具有独立判读能力的个体,具有相似个性特点的教师相比较,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表现良好的教师相对容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高分。

4.教学督导的评价,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督导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明白,在听课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有不确定的因数,还有督导对有的教师有偏见,不能达到公平公正,考评分数也存在差异,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客观公正,评语也不完善。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方向正确原则。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符合教学规律,结合教育目标,突出评价目的。而且,评价体系还必须体现出科学的现代教学观念。

2.指标科学原则。设计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每一项指标的内涵都要明确并且独立,指标和指标之间的表述不能相互矛盾,设计出来的评价指标必须全面,而且评价指标必须是教师们经过努力可W做到的,不能设计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努为都没法做到的指标。

3.层次分明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设计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参照评价目的,对各条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和准确定位,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必须符合教学实际;评价指标的数目合适:评价时尽量量化,量化后的统计过程最好能结合计算机平台进行统计,减少人工统计的失误。

三、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途径

1.利用文献研究法,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动态和相关理论知识。采取调查法,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数据材料的调查搜集,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 髙 职院校的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在实践方面获得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律性的结论。

2.坚持以教学质量年报为基础,认真收集教学考核评价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逐步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实力的提升。发挥教学质量年报对教师教学考核评价的作用,从而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目标等几个方面完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猜你喜欢
科任教学质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