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法路径

2020-02-28 15:28汪海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9期
关键词:营商诚信法治

◎汪海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格逐步强健,持续保持发展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将中国列为营商环境改善进步最大的前十个经济体的第三位。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46位,较上一年度上升了32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第28位,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了65位。营商环境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营商环境的进步,但是仍然赶不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第4位),美国(第8位),甚至落后于北方的邻居俄罗斯(第31位)。因此,我国营商环境仍有进步的空间,持续改进优化营商环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任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这就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一、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政治生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1.政府做好宏观经济工作,把属于市场自我调节和企业自我发展的微观经济交还给企业。政府应承担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克服政府的路径依赖和管理冲动,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制定出普惠性和竞争中性的产业政策,确保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和持久性,对全行业采取消除所有制歧视、促进公平竞争、促进更大开放、加大产权保护等改革举措,使行业内通过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实现优胜劣汰,特别是要制定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降税减费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扩大生产,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与政府双赢的目标。简政放权进一步向企业和社会赋权,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程序,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应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着力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和共享平台,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特别是不能不公平对待或地方保护、“新官不理旧账”等短视行为。

2.建设法治政府,构建整体适合企业经营的法治环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深刻阐明了法治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既是其内在要求也是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领导干部应带头厉行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与企业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执法部门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严肃整治以权压法、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让民营企业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企业和项目周边环境治理,尽可能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依法保障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

3.打造诚信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政府政务公开,保障企业和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应认真履行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把履约守诺纳入政府和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

4.从严管理干部,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改进作风,优化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因此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强依法行政、按规办事的意识,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市场规则,契约精神,承诺给企业的就要实现,避免利用政府自身的权力去损害企业的利益,树立诚信的政府形象,增强企业对政府的信任。特别是应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的督导检查,重点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工作状态,以及为官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法问题,严厉查处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扰乱经济秩序、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件。政府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参加培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需,充分发挥“店小二”作用,努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使政府工作人员放下身段和架子,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用真心真情靠前服务,当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员。

二、积极发挥企业的作用,做大做强产业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鼓励企业家追求财富和劳动致富。企业家也应根据各地的不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合理发掘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与政府的合作共赢。

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就职企业,与政府共同为高素质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三、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守信践诺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现代社会,诚实信用是法律之外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一种隐形而有效的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信的需求就越大。因此,营造构建守信践诺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风气好不好,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检测仪。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诚信建设应首先加强道德建设。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切实增强社会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道理一直为人们所称颂。由此可见,诚实守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就政府而言,不仅要严守承诺,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等制度建设,为诚信社会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遵守契约规则,强化市场意识,告别有违契约精神和诚信的非理性行为,对一些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要通过健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猜你喜欢
营商诚信法治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营商环境软转型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