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1 04:12薛汝文
卷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人才

薛汝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随着信息社会朝着智慧社会的深入发展,智慧图书馆正成为图书馆领域建设发展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探索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努力朝着智慧图书馆转型建设。因此,对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建设未来智慧图书馆,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国内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建设经验来看,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分别是人才、资金、技术。

1)从人才方面看,图书馆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图书馆学家,引领了图书馆领域的许多重大建设发展,例如西方图书馆学鼻祖加布里埃尔·诺德、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技术学派图书馆学的集大成者麦维尔·杜威等,凭借个人对图书馆发展理念的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引领了图书馆发展的几次重大转型。当然,图书馆建设发展中所需的人才不仅仅是站在顶尖的图书馆学家,还包括更多默默坚守图书馆各个岗位奉献付出的管理者和图书馆员,都是图书馆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

2)从资金方面看,作为图书馆物质基础的资金,一直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具体到各个图书馆,差别会很大。就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来说,资金充裕的图书馆数可以大量购买数字资源,升级图书馆基础设备及管理系统,数字化程度相应的很高,而一些贫困地区图书馆,在维持经费都不足的情况下,还谈何数字化建设。

3)从技术方面看,科学技术是推动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首要动力引擎,人类社会的历次技术革新都对图书馆建设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面貌,例如在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发展过程中,最初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应用实现了人工检索到计算机检索的根本转变,紧接着计算机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其改进为联机信息检索,此后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化联机检索,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2 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智慧图书馆是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更智慧的方法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资源交互方式,提高交互质量,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1]。智慧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继承与创新,其发展规律和人才、资金、技术三方面影响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要求又与传统图书馆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兼顾的人才支撑。所谓图书馆人才,应当是能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人,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在该领域独树一帜的专家学者,也应包括那些在图书馆岗位中扎扎实实做出贡献的普通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中,需要一批具有智慧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队伍作为中坚力量,才能稳定推动智慧图书馆向前发展。但就目前情况看,这样的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一方面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不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设备等,未来智慧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智慧技术的综合体,急需大量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参与建设和维护,最快捷的办法当然是直接引进,但从行业性质、成长环境、薪资水平等因素综合考量,图书馆对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还应更多的采取人员培训、进修、参与高新企业研发等方式,提高自身图书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具有智慧化视野的图书馆人才不多,图书馆人才首重图书馆专业素养,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兼具智慧化的视野,才是智慧图书馆建设所需的人才,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是缘木求鱼、空中楼阁。程焕文教授曾发文论述了当前图书馆的“掘墓人现象”,讲的是很多图书馆人欢呼拥抱信息技术的同时,积极唱衰图书馆,抛弃图书馆学教育的内核,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才断层,馆员职业化遥遥无期[2]。当前,人们对智慧图书馆所需人才的认识里也有一种唯技术论的倾向,我们无可否认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但因为看重信息技术人才而将基本的图书馆职业素养弃如敝履,是极不可取的。

2)稳定且合理增长的资金保障。智慧图书馆建设涉及馆舍空间改造、设施设备更新、信息资源购买、管理系统升级等几乎图书馆的所有工作内容,是图书馆全方位立体化的全面升级,需要大量资金连续不断的投入。鉴于我国图书馆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特点,财政基础较好的地区对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投入相应的也就比较大,图书馆整体的智慧化水平建设势头发展良好,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馆建设迅速,如苏州第二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新馆等;二是区域互联互通的图书馆联盟进展迅速,如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联盟等。这是好的方面。但更多的时候,资金仍然是困扰大多数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难题。一方面还有很多图书馆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在自动化、数字化的道路上走的步履踉跄,更何谈智慧图书馆建设了。另一方面资金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不利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长远规划,图书馆相关政策法规涉及经费的条文不够明确,例如2018年施行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只有“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3],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的规定,如何加大,加大的比例是多少,都没有具体明确,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大多数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缺乏连续性,一些建设项目也深受影响而进展迟缓。

3)持续深化与务实的技术应用。此次智慧图书馆建设由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发端,以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走向深入。从目前情况看,各技术的应用还没有达到特别成熟的阶段,还需继续探索促进各技术与图书馆的结合,才能实现图书馆质的转变。

在感知层面,RIFD作为智慧图书馆中应用最广的技术,现在还多以低频为主,存在识别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虽然RFID超高频和射频识别标签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整个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其他传感技术,如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仍处于个别探索阶段,虽有进展,但没能大面积的在图书馆中实现。

在数据存储和处理层面,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协议,例如各类传感系统的数据格式、接口等还存在差异性,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有效整合,严重制约数据存储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不广泛,特别是基于用户基本信息和借阅行为的数据分析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效果也就很不理想。

在服务层面,自主借还书系统、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微博微信APP等每一次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结合,都引发了人们对图书馆空前的关注,图书馆从实体空间到网络空间的服务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改善,但鉴于探索时间短、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影响,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如同大多数“网红”一样,短暂红火过后就又沉寂下去,没有在实质上促进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的形成。

总之,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大爆发大发展的时代,但并不是将所有的新技术简单运用的图书馆就是智慧图书馆了,而应更多的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从提升图书馆整体功能价值和用户体验的角度,选取最契合的技术,踏踏实实、逐步深化,才是技术与图书馆最合理的匹配。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人才
人才云
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