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经济发展规划探讨

2020-03-01 05:01宫素英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市北区旧城老城区

●宫素英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位于青岛市中南部,东部毗邻崂山区,西部毗邻胶州湾,南部和市南区接壤,北部和李沧区接壤。东西距离最大为11.5km,南北距离最大为9.9km,海岸线长约17.8 km,面积共计65.4 平方公里。市北区下辖22 个街道、137 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19 年末的常住人口为111.1 万人。市北区不仅是青岛市的工商业发祥地,也是民俗文化发源地,2019 年生产总值达到912.75 亿元。

一、特色经济与青岛市市北区经济的关系

市北区是青岛市发展的中心领域,是青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也是青岛市的老城区。这样的老城区,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道路老化、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等,不仅影响该城区的经济发展,同样对青岛市的发展造成阻碍。对此,必须进行规划和改造,突出发展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促使市北区这个老城区走向特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市北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整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和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为核心的发展策略。“魅力青岛、特色市北”,成为市北区的一张名片。

(二)企业发展现状

市北区根据新老品牌的发展现状,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服务,对有发展潜力的老品牌进行分析、探索和振兴;将一批品牌意识强、品牌策划好的企业,列入品牌发展市北区储备,提供后续服务和指导。例如:定期组织召开品牌企业发展论坛,推动产品走进市场;针对品牌创建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具有发展前景的品牌规划。

(三)企业带动城区发展

通过企业发展,带动市北区城区发展,主要途径有两条:

第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鼓励本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升级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明显、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创建品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入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解决产品质量关键问题,加强对优质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能力。

第二,运用优秀的文化手段提升品牌价值。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从思想、制度、科技等层面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集中机制、科技研发创新机制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形成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大力提升品牌价值,发挥出品牌效应。

三、青岛市市北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一)改造市北区,激发旧城活力

发展旧城特色经济,需要抓住旧城改造的机遇,充分利用旧城内部资源。

一是推进旧城改造,拓展市场载体。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载体,加快旧城改造就是加快经济发展。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市场化产业扩张。通过旧城改造,在拓展市场载体空间的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三是结合旧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建筑特点等因素,确定旧城改造方向,实现市场项目的拓展。工程是实体经济,经济是实体工程,旧城改造要坚持“积淀历史、恢复活力、功能整合、特色突出”的原则,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振兴旧城经济,激发旧城活力。

(二)利用特色经济,带动市北区发展

在发展空间上,市北区居民长时间居住在一起,人际关系和谐,区域归属感很强,这也是我国老城区的力量所在。走创新发展道路,市北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展老城区民生服务工作,只用了4 年多的时间,老城区人居环境和整体形象显著改善。例如:通过老旧厂房改造、河道开挖覆盖,成功打造了12 条特色街区,典型代表有青岛啤酒街、青岛天幕城、台东三路步行街等,是国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特色街区。2008 年,市北区荣获“中国最具有创新力的市区”称号;2020 年,入选“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双创活力百佳县市”,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市北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市北区发展特色经济,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理区位优势。市北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区内集聚了啤酒、纺织等现代民族工业,以及啤酒商务区、浮山商贸区、青岛科技街等服务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城区内交通便利,通讯快捷,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20km,距青岛火车站6km,具有良好的物流条件,能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此外,旅游资源丰富,国家4A 级旅游景区3家,3A 级旅游景区5 家,典型代表是青啤博物馆、青岛民俗馆等。

第二,市场品牌优势。市北区商业氛围浓厚,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形成后,城区商业有固定的消费者群体,提高了老城区商业街的价值。除了产品,文化特色和内涵,也是吸引游客和消费者的一个因素,拉动了旅游观光和购物消费。例如:提到青岛啤酒,人们就想去啤酒街看一看,到青岛葡萄酒史料馆逛一逛。

第三,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文化是城市和居民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产物,老城区内的街区、建筑、古迹,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具体来看,历史文化包含了民风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传统技艺等要素,既是老城区的特征,也具有无形价值。例如:相声、山东快书、双簧,是市北区的特色传统文艺形式;元宵糖球会、于姑庵庙会,是市北区的特色民俗庙会。

四、市北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社会对于微小企业的鼓励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特性,发挥出行业协会和中介的自律性、协调性及服务性,政府应扶持微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供财税优惠政策,获得大量的流动资金,促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应注重培养微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能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金融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利用创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发展投资机制,综合运用奖励资金、社会资本等方式,促使银行和社会资本对微小企业进行投资,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提高了产业的整体质量。市北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也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提高企业在老城区的搬迁效率,推进和鼓励产业升级发展,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社会正加快产业招商后续工作,为市北区引入实力浓厚、底蕴深厚的企业,将发展中心放在现代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努力发展、完善和提高市北区的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为满足市北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应建立企业发展总部和研发机构,形成一种可以循环利用、反复使用的优良发展格局。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探索致富道路。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各界参与下,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既要结合市北区的特色经济、企业资源,又要结合社会服务需求,打造出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如此,一方面可以培育和壮大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企业发展,从创业指导、技术支持、认证认可等方面提供帮助。

(四)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在企业内部设置各种协会,加强各行各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技术交流、生产合作,提高企业的自律能力,树立积极的发展态度。新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第一,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教育体系,向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人力队伍的整体能力。第二,人才的引入不仅通过招聘进行,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和高校,对于有需求的企业,可直接从大学中寻找适合的人才,采用签约合作的模式。

(五)将信息技术融入经济发展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普及应用。市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建立信息数据库,加强宣传和招聘,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平台,对人才进行科学管理。此外,在双创背景下,创新是市北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对此,企业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出人才的长处,发挥出企业的资源优势,发挥出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争取几年内,建成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新型的创新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市北区旧城老城区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总工会“2+3”特色联动模式助职工维权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城市“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瑚琏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