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

2020-03-01 17:03刘世会刘志杰别小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4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肾结石

刘世会,刘志杰,别小川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100)

经皮肾镜是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可以有效清除肾结石,改善患者的病症,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进行肾穿刺和扩张,统计数据显示,经皮肾镜治疗中最小扩张为26F,很可能引发肾脏出血,手术风险极大[1]。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在以上手术治疗中的改良,穿刺通道的扩张度明显减小,安全性更高,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对80例肾结石患者展开研究,对比总结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总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41.8±1.3)岁;对照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66岁,平均(42.0±1.5)岁,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依据选取患者的自身意愿开展手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首先让患者取截石位,之后完成硬膜外麻醉,在输尿管镜的帮助下探查患者尿道,如进行过程中出现结石阻挡的问题,可直接击碎结石。转变患者体位为俯卧位,找到合适的穿刺点进行穿刺,之后穿刺完成对穿刺通道进行轻微扩充,强度应当在16F以内,通过穿刺通道将患者肾结石击碎并取出,最后建立起造瘘管完成手术,术后的一周内结合实际情况利用B超复查。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完成手术后肾结石的清除情况,对比总结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9.0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处理软件,借助X2对用百分数表示的计数数据进行检测,借助t对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进行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选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选取患者依据自身意愿选择手术方式,经皮肾镜手术下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522.8±38.4)mL、(22.0±3.4)d,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下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108.3±24.6)mL、(7.8±1.4)d,对比观察组均有显著优势(t=42.835,P=0.001);(t=18.742,P=0.001)。

2.2 对比选取患者的肾结石清除情况

观察组内结石未有效清除的患者有1例,其余患者结石均有效清除,占总患者97.50%,对照组内结石未有效清除的患者有10例,其余患者结石均有效清除,总患者75.00%,对比差异显著(X2=21.344,P=0.000)。

3 讨 论

复杂肾结石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高,常用治疗手段为经皮肾镜,虽然这一治疗方法能够快速将结石取出,且不会造成术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很大程度的扩张肾脏穿刺通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肾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切除肾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经皮肾镜手术得到了优化,更多小型器械被开发出来,手术风险也显著降低,如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经皮肾镜手术下穿刺通道的扩张强度最小为26F,最大甚至达到34F,手术风险性极高,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穿刺通道扩张强度分布在14~16F,有效减轻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2-5]。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内容来看,与经皮肾镜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使用输尿管镜替代了肾镜,这样一来[7-9],虽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肾结石清除效果得到改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均缩短。

近些年来,关于微创经皮肾镜的研究不断深入[10-12],众多医学工作者致力于提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碎石和取石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患者的结石清除率[13-15],观察组也明显较好,进一步验证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肾结石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