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不同汉译本对“冰山原则”的解读

2020-03-01 01:33杨纾凡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

摘 要: “冰山原则”是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欧内斯特·海明威首次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的,该原则更多地强调读者的感受,因此会让故事内容的八分之七處于未言明的状态。迄今为止,世界文学将《老人与海》奉为海明威“冰山原则”运用的巅峰之作,因此研究《老人与海》不同译本对“冰山原则”的解读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通过张爱玲、黄源深、吴劳等《老人与海》的三个不同译本,分析不同读者对“冰山原则”的解读。

关键词:“冰山原则” 《老人与海》 翻译对比

一、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在美国的一家报社当了六个月的实习记者。“一战”期间,由于想要感受战争,他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一战”给他身上留下两百多处的伤痕和关于战争恶魔般的记忆。“二战”期间,他又作为记者,见证了欧亚战场。他深刻地感受了战争,了解战争带来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他笔下多次成功地塑造“硬汉”形象,海明威自己也被誉为“文坛硬汉”。早年的记者生涯为他后来的写作累积了大量的素材,报社的工作要求奠定了他后来简洁的写作风格,这一切都为其“冰山原则”文学创作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刻理解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笔者选择被文坛誉为“冰山原则”巅峰之作的《老人与海》作为对象,基于张爱玲、黄源深和吴劳三个不同的汉译本,研究不同译本对于同一作品体现“冰山原则”的解读。

二、冰山原则

本节中,笔者将简单介绍“冰山原则”及其在《老人与海》一文中的应用。

(一)“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或“冰山理论”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看来,不同个体的人格就好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能看到的浮在上面的部分是有意识层面的,只是该个体人格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其无意识层面才是该个体的大部分,而这一部分才是人的行为和发展决定因素。a海明威将其用于文学创作,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海明威在其另一部作品《午后之死》中将文学创作形象地比喻成冰山,“冰山在海里移动时很宏伟,原因在于唯有八分之一的冰山露在水面上”。海明威认为,“只要作家对自己欲写之物心中有数,就可以省略已知东西。且只要创作是真实的,读者就能够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内容,做出自己的解读,仿佛作者已然写出一样”b。在《老人与海》一书中,海明威将“冰山原则”运用得淋漓尽致。

(二)《老人与海》 中冰山原则的运用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用少量的语言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是其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即“言有尽而意无尽”。较之于让读者理解,海明威更愿意让读者去感受。国内外很多学者就《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应用做了研究,但海明威自己却提及, 该文中他并未使用什么象征手法,老人就是老人,小孩就是小孩。但是大多数读者将孩子解读为海明威对人间温情的呼唤,狮子解读为内心对青春与活力的渴求,鲨鱼象征一切恶势力,大雨则代表斗争胜利的结果,这一系列的解读正好印证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读者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解读隐藏在海平面以下八分之七的内容。

正是由于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经历,对于同一文章也会出现不同的解读,译者也是读者。故笔者想要透过《老人与海》不同的译本,分析不同的译者对于其中“冰山原则”的解读。

三、“冰山原则”与翻译

迄今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就“冰山原则”做了研究,大多关注该原则在原文中的体现。在《冰山原则与汉诗英译——以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英译为例》一文中,作者探讨了“冰山原则”在汉诗英译中的体现及其指导意义,指出既然原语作者在创作时体现了“冰山原则”,译者也应该在译语中遵循这一原则。c除此以外,鲜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该原则在译本中的解读。

在《老人与海》中,欧内斯特·海明威典型地运用“冰山原则”:文体风格简洁、多用省略,因此该文学作品被称为“冰山原则”运用的巅峰之作。

四、张爱玲、黄源深、吴劳译本对于《老人与海》中“冰山原则”的解读

目前,多名译者尝试对《老人与海》进行翻译,本文挑选了张爱玲、黄源深、吴劳译本(以下分别简称张译、黄译、吴译)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借此分析理解《老人与海》中“冰山原则”的解读。

例一: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张译:他是一个老头子,一个人划着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大海流打鱼,而他已经有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张爱玲,2015: 5)

黄译:他是个老人,独自驾了条小船,在墨西哥湾流捕鱼。出海八十四天了,连一条鱼都没有到手。(黄源深,2016: 1)

吴译: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吴劳,2009: 1)

原文开篇,简简单单二十多个单词将故事的主人公(an old man),故事发生的地点(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故事的背景(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等内容交代清楚,将“冰山原则”简洁这一特点完美展现。在张、黄、吴三个译本中,也如同原文一样,寥寥数字就阐明了“老头子-独自-在墨西哥湾-捕鱼-至今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三个译本中,笔者更倾向于黄译在本句中的处理,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地将故事开篇讲清楚,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简洁性。

例二:The old man looked at him with his sunburned, confident, loving eyes.

张译:老人用他那日炙的、有自信心的眼睛爱怜地望着他。(张爱玲,2015: 7)

黄译:老人用他那双被阳光灼烧过的自信而慈爱的眼睛打量着他。(黄源深,2016: 3)

吴译:老人用他那双常遭日晒而目光坚定的眼睛爱怜地望他。(吳劳,2009: 5)

原文用了sunburned, confident, loving三个形容词来共同修饰eyes,简洁但意义丰富。首先sunburned与上文呼应,说明老人的眼睛经常被阳光灼烧,这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且八十四天一无所获。但即便如此,老人仍旧confident,是一个“硬汉子”,后loving一词,老人对小孩儿的爱呼之欲出。黄译与吴译将sunburned与后面两个形容词分而译出,表达出的意义更为丰富。

例三:I wonder if he has any plans or if he is just as desperate as I am?

张译:不知道他究竟可有什么计划,还是他和我一样地准备拼命?(张爱玲,2015: 30)

黄译:不知道这是计谋呢,还是像我一样已经绝望了呢?(黄源深,2016: 25-26)

吴译:不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打算,还是跟我样,不顾死活?(吴劳,2009: 44)

原文简单的一个问句,张、黄、吴的译本体现了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也就是海明威在创作本文时提到的,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同样都是“plan”“desperate”,但是译本出现了“计划”“计谋”“打算”,“拼命”“绝望”“不顾死活”。这几个词意义无误,但是从感情色彩来讲,笔者更倾向于黄译,体现了老人在与大鱼搏斗时的心理:不管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反正我们都豁出去了。

例四:But I will try it as long as I have the oars and the short club and the tiller.

张译:但是我只要有桨,有短木棒,有舵柄,我总要试试看。(张爱玲,2015: 70)

黄译:但是,只要我还有桨,还有短棍,还有舵柄,我就要试一试。(黄源深,2016: 64)

吴译:但是只要我有桨和短棍和舵把,我还要试试。(吴劳,2009: 108)

原文此处讲述的是老人在捕鱼过程中,遇见了鲨鱼,老人的话语通过简单的“as long as”直观地体现了人可以失败,但不能被击败的意志。译本中也需要简洁地体现这一意志,黄译和吴译的“就要”“还要”比张译“总要”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五、结论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极致地运用了冰山原则,八分之七的内容需要读者根据自身经历进行解读,故很大程度上运用了简洁的写作方法。张爱玲、黄源深以及吴劳,作为三个不同的读者,张译紧跟原文,忠实、简洁,但有时损失了读者易懂的原则,黄译和吴译对原文有自己的处理,如增译、整合逻辑等,更加重视读者的理解,三个译本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文中的“冰山原则”。

a 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

b 李华丽:《冰山原则与汉诗英译——以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英译为例》,《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c 孙佳:《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理”》,《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2]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张爱玲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

作 者: 杨纾凡,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口笔译、英语教育。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视域下的《老人与海》
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分析《老人与海》中的人物精神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名著精缩】
The Interpreta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言论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