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行吟:约翰·缪尔的荒野生态思想研究

2020-03-01 00:17李彤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缪尔自然约翰

摘 要:美国自然文学家约翰缪尔被誉为“荒野之子”“国家公园之父”,他用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在荒野之旅中的所见所闻,并提出了“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他通过在旅途中感受到的荒野之殇,呼吁政府和民众应联合起来建设国家公园,回归荒野之美。

关键词:约翰·缪尔 自然 荒野生态

什么是荒野?从字面上理解是荒蛮的野地,指的是那些生态规律起主导作用,没有人或虽有人到过、干预过,但没有制约或影响自然规律起主导作用的非人工的陆地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湿地等。自工业革命发展以来,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由此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精神世界的贫乏与空虚,一些美国学者为了摆脱精神的迷茫,寻求心灵的慰藉,唤醒现代人的生态意识,将写作目光投向了自然与荒野,荒野文学应运而生。荒野文学是作家通过对荒野的自然书写,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约翰·缪尔是荒野文学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我们的国家公园》《夏日走过山间》《阿拉斯加之旅》等均是荒野文学的典型之作。本篇拟通过分析约翰·缪尔的荒野作品,来论证他的荒野生态思想。

一、自然之子——约翰·缪尔的荒野之缘

作为“自然之子”的约翰·缪尔,他热爱自然,一生都与自然为伴,与荒野为友。为何他会痴迷于自然与荒野,这与其成长经历有极大关系。缪尔出生于苏格兰,这里风景迷人,幼年的他对大自然充满极大的興趣。他曾说:“在苏格兰,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就十分喜爱一切野性的东西,这种对荒野景物的热爱伴随了我的一生,而且有增无减。”在他11岁时和家人移居到美国威斯康星州,在这里他帮父亲经营农场,闲暇之余会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之后缪尔进入威斯康大学学习,期间他接触了爱默生、梭罗的思想著作,为他之后的荒野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在威斯康大学只读了两年半,缪尔就进入了“荒野大学”,开启了自然之旅。为了能够深入体会自然魅力,探索自然奥秘,他走进了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开始荒野实践之路。

二、约翰·缪尔的荒野生态思想

约翰·缪尔是荒野中的朝圣者,他通过在荒野自然中的体验与探索,提出“万物有灵”的生态思想,主张人类应该走进自然荒野之中,感知荒野自然中花鸟虫兽、森林植被等自然物的生命灵气。缪尔在对荒野的体验与探索过程中也感觉到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与毁灭,对此他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人类应该反思自我,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荒野自然作为人类的诗意栖息地,对于荒野的逐渐消失,缪尔提出了“建设国家公园”的主张,呼吁人们积极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投身于保护荒野的实践过程中。

(一)走进自然,感悟生命

“走进大山就是走进家园,大自然是一种必需品。”首先,约翰·缪尔提出我们要走进自然,在自然中享受美好的理念。他从进入荒野大学开始,通过徒步远足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并且将大自然中美妙的事物记录了下来。他的作品《夏日走过山间》记录了他在1869年6月3日至9月22日,以“牧羊人”的身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大山之中,并与山间的溪流、树木、动物等自然物和谐快乐的生活。书中记载:“每个清晨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周遭愉悦的植物、大大小小的动物,甚至连石头都像在呐喊着:醒来吧,醒来吧,陶醉吧,陶醉吧,加入我们、爱上我们!来吧!快来吧!”

缪尔认为沉醉于自然之中,欣赏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全身心感到舒畅。不仅他自己在大自然中畅游与生活,他还呼吁更多的人像他一样走进自然。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都市里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与心力交瘁的人,更应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寻求释放与拯救。“通过远足旅行,人们在终日不息的山间风暴里洗清了自己的罪孽,荡涤着由恶魔编织的欲网。”

其次,约翰·缪尔提出“万物有灵”的生态思想。上帝创造主宰着一切自然物,这些自然物蕴含于自然之中,都是上帝合理的安排。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体,花鸟虫兽、森林植被、岩石河流等都存在其中。“在大自然巨大心脏的脉搏里,每一个事物都保持一种快乐的有节奏的律动。”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充满着生命与灵气并点缀着自然之美。约翰·缪尔描写冰川草甸花园时写道:“在一群追芳逐艳的快乐昆虫心中,似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飞翔的精灵,而正是这些小精灵使花园充满了生机。”另外,对于自然中发生的海啸、地震,缪尔不认为这是灾难,而把它们看作是大自然充满活力的生命体现,是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各种风暴、激流、地震、天崩地裂,以及宇宙灾变等,无论他们最初看上去是多么神秘、多么无序,但他们都是大自然创造之歌中的和谐音符,是上帝表达其爱意的不同形式。”

走进自然,感悟生命,约翰·缪尔认为:“在上帝的荒野里蕴藏着这个世界的希望。”我们需要走进自然,去观察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感受自然的奇妙与魅力,在自然的世界里永久徜徉。

(二)认识荒野,反思自我

荒野是一种荒蛮的、未被人类涉足的自然,荒野世界里拥有原生的自然,在荒野中生存我们能获得原始的生命活力与神奇的生命力量,荒野象征着自由、希望、生命之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产生,人类在生活中越来越感到迷茫与困顿,很多人开始走进荒野世界,寻求一方净土,寻找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可是,当人类涉足荒野世界之时,却使得荒野被破坏,变得满目疮痍。缪尔在荒野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人类对其大肆破坏,比如加利福尼亚中央河谷,在三十年前那里开满了金色和紫色的鲜花,当人类涉足之后,那里被开辟成农田与牧场,鲜花已荡然无存。还有生长在加利福尼亚的巨杉,被一些投机者与伐木工看中并大肆砍伐与摧残,导致整个加利福尼亚都在呼喊:“救救生命之源的树吧!”

认识荒野,反思自我。约翰·缪尔认为,大自然作为一个统一体,人和一切自然物存在于统一体中,我们应该平等友爱,和谐相处。尤其对于荒野自然,我们更应该怀有尊重与敬畏之情。面对人类对荒野自然的破坏与践踏,约翰·缪尔表现出强烈的谴责与不满。“我们这个自私、自负的创造物的同情心是多么的狭隘!我们对所有其他存在物的权利是多么的盲目无知!”对此,缪尔认为人类与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处于主体间性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主体,人类没有优越于任何自然物的权利。人类对荒野的破坏,也是人类对自己的毁灭,人类应该去反思,去忏悔。因此,他提出人类要想获得和谐美好生活,应该不断亲近自然,保护荒野,与自然中的一切生物为朋友,友善交往。

(三)建设国家公园,回归荒野

“国家公园”一词是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提出。他看到美国西部大开发对自然与荒野造成破坏,深感忧虑。为了能够留住荒野之美,自然之真,让自然中所有生物被保护起来,并处于原始的状态,他设想建设一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以天然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人文景观。国家公园中的一切动植物处于原生状态,并且非常珍稀与独特,建设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为了保留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回归荒野的唯一形式。

荒野作为人类的诗意栖息地,约翰·缪尔在荒野的实践过程中,看到了人类对其的破坏与践踏。对此他一边旅行,一边给联邦政府上书,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最好通过建设国家公园的形式来保留荒野的原始性。随后,政府采纳了缪尔等环保主义者的建议,相继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红杉国家公园。1892年,缪尔和其他环保主义者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塞拉俱乐部的成立为后来美国的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约翰·缪尔不仅在实践中促进了美国的环保事业,还在思想上为美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1901年他出版了作品《我们的国家公园》,这本书记录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奇特,记录了自然中充满善意的生物与自然现象,有人评价此书:“它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是对约塞米蒂和其他那些了不起的公园的激动人心的展示。”缪尔的思想影响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总统受邀与缪尔在约塞米蒂地区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缪尔向罗斯福谏言希望联邦政府支持环保事业,采取更大的措施保护荒野自然。罗斯福表示赞同缪尔的想法,之后在美国大力推进环保事业。后来,罗斯福评价说:“缪尔影响了加州人与整个国民的思想,人们从此去拯救并保存那些伟大的自然景色。”

建设公园,回归荒野。国家公园被称为国家地质图书馆,它具有休闲、娱乐、审美、健康、科学、经济的价值,它的建设能够为我们人类提供优美的环境,健康的生存空间,它的建设也是保护荒野环境的最好形式。荒野自然作为人类的诗意栖息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养分,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为此,约翰·缪尔呼吁国家、政府、人民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通过建设国家公园,使荒野自然能够长存下来。

三、约翰·缪尔荒野思想的生态价值

缪尔怀着崇敬与热爱之情走进自然世界,感受荒野之美,并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荒野自然中的争奇斗艳的鲜花、亲切天真的动物、静穆的大森林、充满活力的激流岩浆,还有无数的湖泊溪流瀑布。大自然是一个充满乐趣、神圣的殿堂,约翰·缪尔是这座殿堂的倾听者、参与者、欣赏者。当自然遭受破坏与践踏之时,他便化身自然的保护者与捍卫者。缪尔用荒野之旅启示人们:第一,我们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主义。人类不是自然的中心与主宰力量,人类只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享有平等的权利。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相互依存产生联系。我们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中的万物和谐共生。第二,我们要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回归荒野自然。工业发展导致人类对自然大肆破坏与践踏,而荒野作为人类最后的诗意栖息地,我们必须让其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国家公园作为保护荒野自然的最好形式,它的建设能够让荒野自然处于原始的状态,能够保护荒野中的生态多样性。我们应该呼吁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制定国家公园制度,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建设更多的国家公园,还应呼吁民众提高环保意识,配合政府工作,保护荒野自然。

参考文献:

[1] 梁彩群.美国当代文学的生态解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2] 约翰·缪尔.我的青少年生活[M].马永波,王雪玲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 约翰·缪尔.我们的国家公园[M].郭名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 约翰·缪尔.夏日走过山间[M].邱婷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 程虹.寻归荒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6] 羅德里克·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7] 包庆德,夏承伯.国家公园:自然生态资本保育的制度保障——重读约翰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基金项目: 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一般项目)

作 者: 李彤,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美学。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缪尔自然约翰
约翰·科林斯
缪尔的荒野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年度协议库存物资需求计划预测研究与应用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