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的生态书写

2020-03-01 01:19赵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

摘 要:《候鸟的勇敢》是迟子建的最新力作,小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瓦城这座东北小城的浮云烟尘,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繁杂迷茫的现实生活。在小说中,作家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方面来揭示小说中浓厚的生态关怀意识:自然生态的描写反映了作家对秀美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破坏的忧思;社会生态的描写展现了复杂的社会现实;精神生态的描写表达了作家对深陷精神迷途之人的关怀。

关键词:《候鸟的勇敢》 生态书写 生态关怀

《候鸟的勇敢》是小说家迟子建新近比较引人注目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瓦城这座东北小城的浮云烟尘,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繁杂迷茫的现实生活。而借助生态学理论,可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方面来揭示小说中浓厚的生态关怀意识。

一、自然生态:秀美自然与生态危机

大自然是迟子建笔下不可或缺的部分,她钟情于描绘自然之景,展现自然之美。迟子建曾说:“大自然是这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有灵性,往往会使你与它产生共鸣。”a在迟子建的笔下,大自然往往融纯净美丽、灵动超然于一体。正是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迟子建的小说作品总是流露出浓厚的生态意蕴。

《候鸟的勇敢》中对自然之美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在小说的开头部分,迟子建就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在春风的吹拂下冰河融化的景象,充分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候鸟保护站作为自然生态的前沿被作家着重描绘。微风阳光、游鱼候鸟、沟谷里娇艳的花朵、山林间参天的树木,这个美丽的世界花香鸟语,景色宜人。小说中主要写了鸟这类动物,作家描写它们的样貌身姿、捕鱼猎虫、生育繁衍,还描写了雏鸟的成长和雏鸟随父母迁徙的图景,完整地展现了最真实的鸟类生存状态。迟子建喜爱秀美和谐的自然,她竭力展现了天然的生态环境,刻画了自然生态圈的美好。

迟子建赞叹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当前存在的生态危机。因一些人的口腹之欲,需要保护的候鸟被猎杀而最终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因有商家收购达子香,人们便疯狂采摘,致使野生的达子香几乎被扫荡一空;因松树明子能制成佛珠售卖带来利益,有的人就把整棵树砍掉,只为得到松树明子。欲望利益蒙蔽人们的双眼,他们忘却了自然的美好,对大自然肆意破坏。人们的破坏行为让动植物面临生存危险,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

根植于自然的迟子建总会捕捉到自然之美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她倾心赞叹和谐美好的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她也留意到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现状。人类为了私欲剥削压榨自然,谋求利益而不顾自然生态的平衡,使自然受到重创。迟子建批判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期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迟子建的写作中我们能看出她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感悟和深刻反思。

二、社会生态:复杂的社会现实

自然生态危机蔓延的同时,社会生态也不容乐观。人际关系恶化,社会新矛盾的产生都促使社会生态崩塌。《候鸟的勇敢》中,迟子建在金翁河、候鸟守护站这些自然空间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类生存空间——瓦城。生活在瓦城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繁密复杂的关系网络、分化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作家通过瓦城的世态人情像我们展示了当代的社会失衡的现象。

小说中从对亲情、爱情和瓦城大众之间的情感描写,展现出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社会生态的失衡。就亲情而言,他们关系冷漠,情感淡薄。在张阔心中,父亲张黑脸的性命没有金钱重要,亲情在利益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周铁牙和其姐姐周如琴与外甥女罗枚之间,亲情是为了利益而巴结讨好,是敷衍了事的关心,显得可笑而令人心寒;而对德秀师傅来说,苦楚与悲伤是亲情的基调。女儿怨恨、迁怒于她,甚至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在小说中大部分家庭都没有温馨可言,亲情不再无私温暖,家人关系不再亲密温柔。社会失衡,人性异化,亲情也变了味道。

小说中爱情的异化,显现出伦理道德的丧失。张阔和丈夫表面维持着婚姻关系,私下双方各自玩乐;罗枚的爱情甚至称不上爱情,那只是利益的交换,是为升官铺路的垫脚石;庄如来的爱情是虚假的,充满讽刺意味。他活着时向众人炫耀妻子和情人的和谐。不曾想他去世后妻子和情人立刻为遗产打起了官司,和谐关系于一瞬之间崩裂。当今社会爱情变得廉价,人们对爱情的践踏体现出人们精神世界的空洞荒芜。

通过小说我们还能看到瓦城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虚伪而冷漠的,互不信任、互相利用成为常态。周铁牙要巴结讨好邱德明和蒋进发等官员;老葛会威胁周铁牙帮助自己女儿解决工作问题;在背地里恶意揣测他人,说他人坏话;看人下菜碟,这些行为无不说明着人与人关系的疏离。人们的内心不纯净,人与人带着目的相处。

亲情的冷漠,爱情的丧失,各种人际关系的异化,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事实——当今社会生态失衡,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关系淡漠,人际关系面临严重危机。

社会阶层分化下暗藏的矛盾也是社会失衡的重要体现。不知不觉间,瓦城中出现了候鸟人与留守人两个群体。所谓的候鸟人指的是那些像鸟儿一样随季节迁徙之人。而候鳥人又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些是本地人,一些是外来人。本地的候鸟人,即“能够在冬季避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在南方沐浴温暖阳光和花香的瓦城人,要有钱,也得有闲”。若钱财取之有道,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瓦城候鸟人的钱财多靠贪污腐败而来,可见社会问题的严重。而候鸟人可以冬季享受阳光花香,留守人困于寒冬,这种直接展现出的生活差异更是让民众之间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候鸟人与留守人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致使社会生态的失衡。

三、精神生态:深陷精神迷途的人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体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三者中精神生态尤为重要,因为精神生态的问题往往是造成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失衡的根源所在。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去深入探寻人类的精神。迟子建精准捕捉到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在精神状况,在小说的后记中,迟子建写道:“《候鸟的勇敢》中,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无论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衙门里还是庙宇中的人,多处于精神迷途之中。”b她对小城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深刻的剖析,将他们精神迷茫的现状展露人前,从而启发现代人对自己精神生态问题的关注。

当人心被金钱、权力等欲望包裹时,人们容易迷失在欲望制造的美好幻境里,丢失本心。小说中周铁牙、罗枚、蒋进发等人在欲望驱使下丧失了良知德行,迷失自我。他们被口腹之欲束缚,为满足“尝口鲜”的愿望而残忍对待被保护的鸟类。在小说中,迟子建以周铁牙为线索,引出一系列为口腹之欲就胆敢违反法律之人。同时,他们的金钱权力欲望也极度膨胀。如周铁牙,他虽是候鸟保护站的站长,却从未认真负起过责任。开春后他积极回到保护站不是为了照顾候鸟,他看到保护站飞来了东方白鹳后的喜悦也不是因为对鸟儿的喜爱,他一切行为所图都是金钱。为获得金钱,周铁牙可以在邱德明、蒋进发、罗枚等人面前低声下气,也敢违反法律去猎杀保护鸟类。他满心满眼只有金钱,为了金钱变得毫无底线,彻底沦为金钱的奴隶。周铁牙的外甥女罗枚也是被欲望迷惑之人。为了升官她可以出卖身体,对仕途的追逐、对权力的渴望让她丢掉了尊严,失去了自我。罗枚的良知也被腐蚀殆尽,她把舅妈当保姆,对亲人毫无尊重可言。蒋进发同样是一个困于权钱织就的牢笼中的人。因为快要退休了,所以他对于工作十分懈怠,事情能拖就拖。甩开工作的他被自然美景吸引了目光,开始追逐自然,拍摄自然美景。他看似惬意自得,实则仍是被世俗困扰的庸人。贪图享受的同时不忘利益才是本真的他。

小说中的老葛“无财富的根基和权力的隐蔽”c,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家通过他写出了底层人物在生存压力下人性的异化。对于家境不好的老葛来说,家人的生活是头等大事。但现实总是残忍的,老葛无力给予家人更好的生活,巨大压力下的他总是一脸疲态。身为瓦城森林检查站员工的他,在一次工作中拍下了周铁牙往外偷运野鸭的视频。他以此去威胁周铁牙,让他帮女儿换个工作。对于老葛,小说中曾写道:“他的卑鄙和周铁牙的卑鄙,性质不同。那类人的卑鄙深入骨髓,他的卑鄙是被逼无奈。”d但无论如何,他所使的手段始终是令人不齿的。生活的辛酸苦楚和心里的不甘让老葛泯灭了善意与良知,他变得鄙陋不堪。在老葛身上展现出了小人物的不甘与无可奈何,他是卷入社会浑水中的可怜人。

迟子建在犀利地指出人的丑恶的同时,也始终对世界保留着一份善意,她的小说中总是会有闪烁着人性之光的灵性人物。张黑脸原是扑火队员,一次意外让张黑脸忘掉了许多事情而变得有些痴傻。因张黑脸坚信自己出事时是鸟儿救下了他,所以自事故之后他就十分热爱鸟儿。为了照顾失去母亲的白腰雨燕,他愿意一早一晚奔波于金翁河和娘娘廟之间,不辞辛苦;他会因为一根羽毛而等周铁牙一晚只为确认羽毛来源。他纵然痴傻,却能全心对待鸟儿。张黑脸是鸟儿最忠诚的守卫者。通过张黑脸,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同时,痴傻的张黑脸不受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的束缚,敢于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不顾世俗的偏见选择迎娶德秀,给德秀的生活带来希望。张黑脸的这些行为在世人看来蠢笨、可笑,但这正是张黑脸的可贵之处。他与自以为聪明的世人形成强烈的对照,突显出他们的丑陋。张黑脸以最真诚的心面对世界,痴傻的表面也掩盖不住内里那个赤诚、高尚的灵魂。在张黑脸身上寄寓着作家对精神生态和谐的期待。

迟子建一方面揭露着现代社会人精神的异化,对其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也坚持寻找人性之光,表现她对精神和谐的追求。迟子建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灌注了她对陷入精神迷途之人的忧虑,流露出她对精神生态的关怀。

四、小结

总之,小说《候鸟的勇敢》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迟子建的生态关怀意识。社会转型时期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自然环境的破坏、社会现实的复杂、人类精神深陷迷途,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要树立生态关怀意识,积极寻求解决生态失衡的办法,以重塑和谐的生态体系。迟子建说:“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无论文本内外,都波澜重重。”e她始终坚持以文学的方式观照着世界,倾诉她的生态思想,表达对生态的关怀。

(指导老师:卓光平)

a 方守金、迟子建:《自然化育文学精灵——迟子建访谈录》,《文艺评论》2001年第3期,第81页。

be迟子建:《候鸟的勇敢·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02页,第202页。

cd迟子建:《候鸟的勇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第3页。

作 者: 赵慧,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学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