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集结号》和《虎胆龙威》的英雄主义看中美文化差异

2020-03-01 01:37刘乐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电影跨文化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其文化价值追求,不同的文化追求在电影中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英雄主义是电影的永恒主题之一,其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英雄主义情结的结合。然而,在同样表达英雄主义的电影中,它们的英雄主义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集结号》和《虎胆龙威》中英雄主义的异同,研究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形象所潜在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根源,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英雄主义 电影 跨文化 交流

不同土壤孕育下的中美电影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不同文化环境熏陶下的中美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刘晓彤提到,英雄主义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a因此,中美英雄主义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充分表明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鉴于此,本文将以《集结号》和《虎胆龙威》两部英雄主义电影为例,深入分析中美英雄主义差异,以便帮助两国观众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一、英雄主义

在《辞海》中,英雄主义被解释为“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英雄主义通常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体现,其价值内核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达到永恒的魅力。b其特点是:反映当时的历史潮流和社会正义,敢于克服超出通常程度的困难,主动承担比通常情况下更大的责任,敢于向社会上的反动、黑暗势力以及自然界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集结号》和《虎胆龙威》中的英雄主义正是反映了这种不同的历史潮流和社会正义。它们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在各自的文化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英雄,其崇高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本民族的发展。

二、《集结号》和《虎胆龙威》中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集结号》和《虎胆龙威》同属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主义电影,但在英雄主义的诠释上,则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化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表现英雄主义的形式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下面将对两部电影中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集结号》中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

《集结号》以中国内战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残酷的战争画面。在国家危难时刻,英雄们无不表现出自己的凛凛大义与不屈斗争,深深地感染着观众。电影中的英雄主义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

1.集体主义。危难时刻,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即在第二天中午十二点以前,带领仅存的四十七名战士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军,掩护主力军队安全撤离。一切将以集结号为令,听不见号声,他们便不能撤离。战场上,四十七名战士浴血奋战,拼尽全力保护主力军,然而,直到他们死去,都没有听见集结号。最后,除连长谷子地外,九连无一人生还。为了掩护大部队,英雄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为了赢得民族利益,英雄们舍弃小家成就“大家”。在面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祖国的大义,其国家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英雄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完美英雄。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在《集结号》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英雄通常是聪明、勇敢而又坚定,这样的形象几乎可以堪称为完美。例如,在影片的开始,王金存常因自己的胆小懦弱而受到战友的嘲笑和上级的处罚,为此,他自己也很自卑。在他人的眼里,一個英雄不应该会如此胆小懦弱,他应当英勇无畏并且是接近完美的。直到影片的最后,王金存开始变得勇敢起来,当他为民族大义首当其冲、战死沙场的时候,观众才被他的一系列言语和行为所感动。此时的他坚定而勇敢,愿意为了民族大义而与敌军抗争到底,此时的他也成了观众心中所期待的完美英雄。

3.悲伤结局。《集结号》中,四十七名英雄誓死保护主力军,最后都以个人的悲剧而收场。在影片中,每位英雄都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主力军的成功撤离。例如为保护主力军而和坦克作斗争的姜茂才、为保护主力军而被炮弹炸聋耳朵的谷子地等。他们都不同程度为国家利益做出了牺牲,正如观众说的那样,他们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而牺牲。在中国观众的眼里,这样的结局通常更能烘托出英雄人物的伟大。

(二)《虎胆龙威》中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

《虎胆龙威》以圣诞夜前夕为背景,以英雄警察约翰和他旁边的乘客在飞机上的对话为开端,塑造了一个勇敢乐观热爱家庭和孩子的英雄形象。电影中的英雄主义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

1.个人主义。与《集结号》中的英雄不同,《虎胆龙威》中的英雄并非为集体而战,而是为自己而战。在电影中,英雄约翰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一心只想解救处于危险中的妻子和孩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约翰无视组织和纪律,擅自行动,枪杀恐怖分子,将长官的命令视如耳旁风。作为一名警察,约翰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其他公民和维护社会安定。然而,在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产生冲突时,约翰俨然已经忘记了自己警察的身份和义务,他毅然选择承担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去保护自己的家人。在他的心中,家人就是一切,他把家庭幸福置于首位,其家庭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他浓厚的个人主义精神。

2.不完美英雄。《虎胆龙威》中,约翰自私、冷漠、怕死。他一心只想解救自己妻子,对大楼里其他的受害者不管不问。在解救妻子的过程中,约翰亲眼目睹董事长高木先生被杀害。作为一名警察,他十分痛恨自己没有站出来解救高木先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努力说服自己:你为什么不站出来?因为你也将会死。即便在自己的内心中做了深刻的挣扎,约翰还是选择眼睁睁看着大楼里的人被杀害。因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解救妻子。当他成功救出妻子后,楼下的人同样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因为美国的观众热爱这样一个为了保护家人而勇于和恐怖分子作斗争的英雄,而不是去批判一个为了保护家人而忘记自己身份的警察。因此,英雄在《虎胆龙威》 中并不意味着完美。

3.幸福结局。电影的最后以约翰的成功而结局。在警局的帮助下,约翰成功捕获所有的恐怖分子信息,并将妻子和女儿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在与妻子经历了长时间的感情危机后,约翰和妻子又重归于好,一家人实现了大团圆。此外,在约翰解救妻子的同时,也顺带救出了大楼里被控的其他人,这无疑也是在为电影的幸福结局增光溢彩。

三、不同表现形式的原因

中美两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反映在电影里,就成为中美英雄主义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表现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点: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和中美英雄主义历史来源的差异。

(一)价值观

中美英雄主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的差异。王鲁妹曾提道:“中国一直提倡集体主义,而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影片中的英雄主义往往更注重集体主义。这意味着英雄总是为了集体利益做出让步和牺牲。”c因此,受中国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的影响,影片中的英雄總是会为了保护祖国或公众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家庭,他们的命运与复杂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他们的荣誉和地位也与普通人的称赞和感谢紧密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英雄主义电影会以悲剧收场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强调个人利益的美国主流价值观则主张人们应该努力追求个人幸福,个人利益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受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往往会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又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因此,影片中的大部分英雄都会选择为自己或家庭而奋斗。同时,美国人渴望这种幸福,于是他们就把这种思想寄托在电影的完美结局上。

(二)英雄主义来源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个人层面的修身也只是为了国家层面民族大义而准备,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做准备。这种舍身为国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表现在电影里,就会出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英雄在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仍然会选择国家利益的画面。并且,中国的英雄主义总会与时代、民族、战争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具有“超我”的大义。而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通常又会以这样的方式去感化观众。因此,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往往神圣而不可侵犯,其结局又带有悲剧色彩。与中国的英雄主义来源不同,美国的英雄主义来源与清教文化息息相关。早期的清教徒不愿遭受教会的迫害,毅然选择去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其思想对后来美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于是,在这种思想孕育下的美国英雄就会追求个人主义。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表现形式在很多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认识、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便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a 刘晓彤:《中美电视剧英雄主义差异分析》 ,《视听》2015年第11期,第86—87页。

b 胡莹:《海明威作品中英雄主义探究》,《现代交际: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c 王鲁妹:《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对比》,《大观》 2017年第7期。

作 者: 刘乐,陕西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育。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电影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