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香味”描写的诗意

2020-03-01 00:11徐琼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描写象征香味

摘 要:《红楼梦》中有着大量关于“香味”的描写。“香味”描写在情节展开中能够起到诗意转换的效果,在塑造人物方面可以起到诗化人物的作用,在景物描写中创造唯美的诗境,在意蕴展示上又起到诗意象征的效果,从而扩大小说的诗意空间和审美范围。

关键词:香味 描写 意境 象征 诗意

《红楼梦》是以诗性小说著称于世的。曹雪芹的诗人气质,令他在写小说时,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应去体味和描写人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虚幻的人生。他丰富的感应神经对“香味”有着超乎常人的审美体验,这就使得“香味”成为红楼世界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香味”的诗意描写,在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描写景物、表达主题方面,扩大了小说的诗意空间和审美范围。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的。他描写的现实世界是真实可触的,而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则是虚幻、神秘、美丽的,他在这两个世界中自如转换。诉诸感官的叙事(视觉、听觉、嗅觉叙事),往往不追求叙述的完整,而是通过强化某些细节、场景以及人物的感受等构筑富有诗意的情节和空间,实现现实世界向虚幻世界的诗意转化。这其中诉诸嗅觉的“香味”描述,能够凸显叙述者(也包括作品中人物)对于人、事、景、境的特殊记忆和感受,从而引领读者进入诗意的审美空间和境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中最富有梦幻色彩的诗意篇章。那天宝玉一进秦氏的房间,就被一股奇香吸引,书中这样描写这股香味: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甜香”打通了人的嗅觉和味觉感官,无疑是一种好闻的味道,“一股细细的”说明这种香味是淡淡的,不绝如缕,让人感觉特别舒适,这使宝玉“眼饧骨软”睡意袭来。虚拟的秦少游的对联出现了“酒香”二字,也能让人产生酒香熏人的幻觉,加之宝玉对屋内摆设的想象性观感和秦可卿“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的点评,由此生成的环境和氛围,为宝玉即将进入的梦境做了很好的铺垫。“香味”描写让故事由实而虚,在通往“太虚幻境”的诗意空间上,起到了很好的“引入”作用。

香味描写也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将人物诗性化的重要手段。曹雪芹常用有文化审美内蕴的“香”字给他的人物命名,这些命名能让引发读者诗意的联想,起到诗化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例如,贾宝玉的大丫头“花袭人”,这个名字本身就是由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演化而来,再联系她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可以推断出这一命名的诗意:她的性格温柔敦厚,像兰花、桂花一样馥郁芬芳,给人带来舒适和暖意。小说还借“香味”对人物形象进行诗意的渲染。比如描绘警幻仙子:“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将人物置于百花丛中,花为人设,人映花中,蔡义江评论说:“既写仙子,就得把她的美貌铺张渲染一番,以显得合理相称。”警幻仙子就在诗人铺张扬厉的华丽语言中,伴着花香,款款而来,美不胜收。

更巧妙的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都分别描述过她们身上的“香味”,借不同的“香味”对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揭示。黛玉之香,是一股“幽香”,从她的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联想到她的前世是“既受天地精華,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的绛珠仙子,这是塑造林黛玉形象最浪漫、最富诗情的一笔。宝钗身带的香气,自然是“冷香丸”的“冷香”,“冷香丸”的寓意,尽管有多种解读,但都脱不开“冷香”二字的内蕴,那种“凉森森甜丝丝”的香气,自然是对这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的诗性品质的象征,是塑造宝钗形象最具诗意想象力的一种文学手段。

《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曲赋的应用,在小说中已经不是一种点缀,而是写景状物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诉诸人们感官的“香味”描写,在小说的诗词歌赋、对联、题词中,比比皆是,构成了大观园的美景,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比如大观园的景点名“蓼汀花溆”“蘅芷清芬”“沁芳闸”“红香绿玉”“稻香村”“藕香榭”等,都是具有嗅觉感官特征的诗意语言,读之感觉大观园的“香味”扑面而来。一些写大观园之景的对联,更是直写“香”的,这些题词、诗词、对联等,直接或间接诉诸人的感官,尤其是嗅觉感官,让大观园的景致诗情洋溢、富有个性、充满生气,表达了作者那种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情感和理想,仿佛置身于四处飘香的大观园,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愉悦。

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也是作家描写景物的目的之一。海德格尔说:“居住的发生条件是诗意实现并且现身,而且在这种方式中,诗意已成为我们所知的本性,即成为所有度量的尺度。”大观园是小说人物诗意栖居的处所,正如现实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样,小说中人物的诗意人生,也同样与她们所处的诗意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大观园中人物居住地的“香味”描写,也能够达到营造氛围、刻画人物的目的。

例如,小说对“蘅芜苑”的草香就进行了重点描述。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贾政第一眼看见此处“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甚觉“无味”,可进入园中却被无一株花木却芬芳无比的异草所震撼,发出“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的赞叹。这一外则“无味”,内藏“清芬”的处所,是后来居住此处的主人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象征和映衬着薛宝钗藏愚守拙、艳冠群芳的个性特征;同时,这种“香草美人”的意象,引发人们对屈原《离骚》《文选》等文学作品的诗意联想,“别有洞天”的景观,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境,可谓写景状物的绝佳一笔。

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作品的意蕴和题旨,也是《红楼梦》的杰出艺术手段。《红楼梦》虽然不是象征主义的作品,但是广泛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这是受到红学界认可的。周思源先生就认为《红楼梦》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使全书的各个重要部分都散发着诗意诗味,令人感到一种从语言深层渗透出来的浓郁意蕴,或者促使人们去孜孜追寻那似乎难以穷尽的微妙寓意”。可见《红楼梦》的深层意蕴常通过象征和暗喻来获得诗情诗意的表达。正如红、梦、镜、花、水、月等字符或意象具有鲜明的象征和寓意一样, “香”在小说中也有丰富的意蕴和象征。

“香”是诗意人生的象征。曹雪芹以诗心关照人生,将人生诗意化,故万物皆有“香”。作者就借香菱之口说过:“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可以推断,大观园满园飘散的各种“香味”,其实就是诗意人生的暗示和隐喻。

“香”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宝黛爱情是诗意的升华,他们的相爱是精神的共振和灵魂的吸引,林黛玉具备的诗情才华和清纯灵魂,是警幻仙境的美女在大观园的尘世幻化,是作者理想爱侣的审美形象,所以宝玉一踏进潇湘馆,就会“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一靠近林黛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香”也是千红万艳的象征。中国传统诗学审美领域里,美人如花,与花相伴的“香”,自然可以当作女子尤其是青年女子的象征。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隐喻,警幻所言之香油、香茶、香酒的制作都与“群芳”“仙花”“百花”有关,由此可见“香”与千红万艳的联系和寓意。

正因为“香”是美好人生、美好爱情、美好青春的象征,“红消香断”“海棠无香”,就是人生悲剧、爱情悲剧、青春悲剧的诗情悲悼。《红楼梦》主题虽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其悲剧的意识和主题,应是红学界的共识。

首先是人生的悲剧。《红楼梦》借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以及在这个贵族家庭支撑下的大观园由盛而衰的呈现过程,说明了诗意人生的不可能实现。第二是爱情的悲剧。宝黛爱情,随着家族的遇祸和黛玉的早逝,终成悲剧,证明美好爱情终归是“镜花水月”。第三是青春的悲剧。小说借“金陵十二钗”及“副钗”等悲剧命运,写出了女性尤其是青春女性的共同悲剧。总之,借助象征手法,“曹雪芹把人生诗意化了,把爱情诗意化了,也把悲剧做出了诗意化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蔡義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3.

[2] 红楼梦脂汇本(上)[M].长沙:岳麓书社,2011:227.

[3] 海德格尔.诗·言·思[M].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98.

[4] 周思源.红楼梦创作方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3.

作 者: 徐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描写象征香味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甜美的香味
独具特色的香味币
带香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