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滑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分析

2020-03-01 09:41莫天健李晓明欧展良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

莫天健 李晓明 欧展良

摘要:滑动面是滑坡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分析滑坡及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滑坡治理设计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公路现有滑坡进行勘察,采用现场地质调绘、地质钻探、航拍等手段,对滑坡的稳定性与治理措施进行分析,为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路堑;稳定性;滑坡;治理方案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流等影响,而水流往往成为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发生频繁、无法预测等特点,会使国家经济、人民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由于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新建公路通常沿山体走线,这就无法避免开展高填、深挖工程,导致原山体地形受到破坏,应力发生改变,久而久之会发生诸多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中滑坡成为公路沿线最主要的防治灾种,具有范围广、规模大、无规律等特点,危及道路正常运营及行车安全。

1 项目概况

隘洞互通为河百高速公路隘洞镇出口的落地互通,属于喇叭形互通,2019年7月6~7日,河池市东兰县遭受史上罕见的超大暴雨袭击,降水量达到200mm以上的有3站(东兰切学乡切亨村304mm、隘洞镇同乐村249.8mm、长江镇242.4mm),河百高速公路隘洞互通A、B匝道路堑高边坡路段发生了大规模滑坡,滑塌体将匝道路面掩埋。原边坡采用三级放坡,其中第一~三级边坡坡度为1∶1.5~1∶1.75,采用锚索格构梁支护,第三级边坡建造有发电站输水混凝土明渠;第四~六级边坡坡度为1∶1.75~1∶2.0,植草防护。第一级边坡几乎被滑坡堆积物完全掩埋,坡面损坏程度暂不明;第二~三级完全破坏;四~六级坡面变形严重,形成鼓丘、错落陡坎、宽大裂隙等,裂隙呈不规则状。坡顶上方自然斜坡裂缝众多,裂缝多呈不规则状,表层普遍变形、塌陷,延伸至距离原施工坡顶线外侧约150m。边坡滑坡主方向为305°,滑坡体面积约29000m2。滑坡阻断公路通行。

2 地质环境条件

隘洞河从滑坡区西北侧下方经过,距离滑坡区最近处约210m,高差约20m。洪水水位约325m。另有一人工水渠位于边坡中部,为隘洞河水电站的引水渠。水渠在边坡第三级边坡平台横穿滑坡区,水由北东向南西流,水渠宽约2m,深约2m,因滑坡区内水渠完全破坏,当时该水渠已暂时断流。

场地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坡度一般为20°~40°,高程为318~515m,滑坡右侧冲沟对岸有村民居住点,距离滑坡区最近点约50m,滑坡主要位于AK0+590~AK0+612.985左侧及BK0+330~BK0+389.302右侧边坡,分布标高为339~434m。因切坡修路形成深路堑边坡,边坡前缘临空,两侧分布有沟谷,存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空间条件。

根据现场调查及勘查资料,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黏土及三叠系中统木兰组(T2l)粉砂质泥岩地层组成。由于滑坡区附近有断层F1和F1-3断层经过,场区岩体较破碎,地质构造较复杂。

地层岩性透水性弱-中等,富水性弱-中等,并受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制约,在沟谷宽缓低洼处,顺岩石裂隙以泉水或散流形式排泄。场地地势较高,降雨随地形快速沿两侧冲沟汇集,表层黏土透水性弱,仅少量降雨入渗地下,地下水快速上涨或下降易造成岸坡不稳定。

3 滑坡特性

滑坡整体呈长舌状,前缘受公路匝道影响呈弧形形状。下部地形较陡,中上部地形相对较平缓,可见滑坡壁、错台、平台等微地貌,错台一般高1~2m,平台宽10~15m。滑坡体后缘拉裂缝贯穿,裂缝宽0.3~0.8m,最大可视深达1.5m。

滑坡主要位于隘洞互通匝道AK0+590~AK0+612.985左侧及BK0+330~BK0+389.302右侧开挖边坡上。滑坡分布高程为339~434m,左右宽约145m,上下长176m,滑坡形态呈长舌状,滑坡平面面积约29000m2,滑体厚度为5.0~30.0m,平均厚度约12m,滑坡方量约348000m3。

滑坡滑覆带的堆积物已将匝道路面掩埋,滑坡中部坡面变形严重,滑坡已完全破坏原边坡上的锚索格构梁,三级边坡平台上发电站输水混凝土明渠被推移到一级边坡平台附近,坡面形成鼓丘、错落陡坎、塌陷、宽大裂隙等,滑面两侧穿过冲沟岸坡中下部,造成冲沟岸坡坍塌。滑坡前缘剪出口受岩层产状控制从滑坡左侧向右侧逐渐下降,剪出口左侧从原开挖二级边坡上部渐变到右侧一级边坡下部,剪出口基本被滑坡堆积物覆盖。

滑坡前緣剪出口受岩层产状控制从滑坡左侧向右侧逐渐下降,剪出口左侧从原开挖二级边坡上部渐变到右侧一级边坡下部,剪出口基本被滑坡堆积物覆盖,宽度为70m,标高程在357~342m之间。

4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4.1 滑坡定性分析

从宏观地貌和地质钻探、调查综合分析,滑坡体岩土体主要为黏土、全风化粉砂质泥岩和强风化粉砂质泥岩。黏土抗剪强度较低;风化粉砂质泥岩呈坚硬土状、土夹岩状,遇水易软化;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岩质软,遇水较易软化,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张开状,泥质充填,雨水容易入渗,节理裂隙及层面内充填泥质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边坡在外业勘察期间遇持续降雨情况下,上部裂缝有扩大现象,说明滑坡受雨水影响大,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同时滑坡前缘堆积物已经覆盖公路,公路通车需挖除滑坡堆积物,滑坡前缘堆积被挖除后,滑坡现状受力平衡发生改变,若不进行滑坡治理,必然加剧滑坡变形,使滑坡再次滑动,且可能扩大滑坡范围。

4.2 滑坡定量分析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滑动面,滑动面位置比较清楚。滑坡主滑面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与粉砂岩接触的岩层层面,次级滑面为全风化粉砂质泥岩与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的接触面,为折线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本次稳定性计算分别对滑坡1-1′、2-2′、3-3′剖面采用天然工况、饱和工况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另外还对2-2′次级滑面进行单独计算,如下页图1~4所示,计算参数见下页表1,计算结果见下页表2。

从以上表格可看出:1-1′剖面处滑坡体边缘,稳定性计算结果稍差;2-2′、3-3剖面天然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饱和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2-2′次级滑面的稳定性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4.3 滑坡稳定性发展趋势

从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来看,基本符合滑坡现状,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已逐渐趋于稳定及欠稳定状态;滑坡在强降雨天气冲刷及雨水的入渗作用下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自重增加,导致其稳定性变差,滑坡再进入整体滑动阶段即不稳定状态。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整体滑动,另外滑坡前缘堆积覆盖路基,挖除堆积物也可能引起滑坡再次滑动,无法保证公路恢复施工,威胁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5 治理方案建议

针对滑坡的具体特点,根据滑坡各部分的稳定性、推力大小、滑动面埋深及滑坡体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方案一:

(1)放坡1∶2.0~1∶3.0,按坡高每10m一级设置平台,一般平台宽3m,第3级平台加宽到15m。

(2)坡顶增设截水沟,每段边坡平台修建截水沟和急流槽,集中引排坡面汇水。

(3)修复损坏的水利渠,改为柔性钢结构波纹管。

方案二:

(1)把滑塌體表层松动部分挖除后,基本按原施工边坡坡率修整。

(2)在滑坡路段路基采用支挡措施通过。

(3)修复损坏的水利渠,改为柔性钢结构波纹管。

建议可对滑坡体采用“削坡减载+预应力锚索+坡面防护+排水”或棚洞通过滑坡路基等治理方案,并做好边坡的排水系统。

6 结语

(1)本文通过滑坡勘察,找出滑动面,并找出致滑原因,从而有效、切实反映实际情况,为设计提供有效、合理的计算依据。经过野外地质调绘和勘探识别法,进行现场地质调查、钻探过程钻进情况、岩芯情况、原位测试、取样室内试验等成果分析,准确找出滑动面,可靠性高。

(2)通过对滑坡勘察及调查致滑原因,从而得知,滑坡往往与地下水影响很大,要治坡先治水,水是致滑的主导因素,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等,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保证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隘洞互通式立体交叉A、B匝道路堑边坡滑塌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2019.

[2]王志江.某高速公路的滑坡勘察[J].安徽建筑,2017(4):199-201.

[3]杜 杨,加强滑坡处理的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4):215.

猜你喜欢
滑坡稳定性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