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保障措施研究

2020-03-02 06:27赵立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2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水源地饮用水

赵立娟

(康平县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 辽宁沈阳 110500)

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是人们在进行生活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饮用水的不安全而导致的疾病已经超过80%,其中妇女与儿童由于不安全饮用水导致的疾病为大多数。要推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要对人们的生命进行拯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让人们都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目前,我国仍有高达3亿多人口在饮用不安全的,同时含有氟、砷等超过正常标准的水,有些饮用水也受到了环境的污染,这些都会对居民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有些地区也会体现供水量不足、取水不便捷以及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和限制。所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的运行管理保障,是保障体系研究的重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饮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建设有效的饮水管理机制研究、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研究以及水质监测与水源保护的研究这四个方面。

1 饮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图1 饮水浪费

图2 饮水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饮用水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家的潜水井,使用方便,为了不缴纳水费,即使有自来水也不使用,同时部分居民在使用饮用水时,节约意识差,使用饮用水时存在大量饮用水浪费的现象出现(如图1所示)。第二个问题是政府饮用水主管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度不完善。对饮用水采取的管理方式多为重开发利用,疏于管理治理等现象,这样管理的方式造成水资源已经不能足够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同时已经处于水资源容量的最大值。第三个问题是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需要从法规层面、资金政策扶持方面入手。

2 建立有效的饮水管理机制

工程竣工后,由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完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工程通过验收合格后建议当地政府或部门制定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相关法规,使饮水安全工程有法可依;应该出台有利于和有助于饮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管理方式,重点对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供水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与监督;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制度、饮水工程建设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和规范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等制度。防止垄断公共资源、侵害居民利益等违法情况发生。

在政府层面,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供水良性发展的规章和制度。要在水资源管方面,设立专人专岗的管理制度(如图2所示),以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后,各项管理做到有任务有安排、有责任有落实。要重点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对水资源如何以正常良好态势的发展,进行制度监督与专人引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努力确保饮用水在供应和治理步入社会发展的正轨。

在用户层面,要在进一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节约用水意识的宣传和引导。积极宣传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全民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禁止用户随意破坏水资源保护区域及供水系统,禁止用户对水设备进行破坏。同时居民有责任和义务对水资源相应的设施进行保护和维护。

3 工程应急管理研究

主要包括对日常预防与应急管理,饮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组织指挥人员、物资及其他保障,应急终止程序及提交事件处理报告等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日常预防与应急管理的研究方面。建议政府要建立相关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各基层组织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要对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全面负责,层层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问题解决和全面总结。

3.1 日常预防

日常预防应着重于调查信息报告。饮用水安全组织是负责上级接收和报告有关饮用水安全的日常监测信息和紧急情况信息的主要机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需要报告紧急事件。

图3 应急管理

日常预防应增强公众对既有饮用水安全项目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抓好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和维护饮用水,按照分类责任原则储备必要的维修材料,加强组织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建设。供水工程各管理单位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供水计划,注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同时,各级饮用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及时收集事故信息,制定应对措施。因地制宜,为解决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3.2 应急管理

关于饮用水安全应急计划的研究。具体来说,它包括预警和预警发布的研究。

预警是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提供预警,并可以根据预测分析的结果进行警告。预警级别通常根据与饮用水安全相关的紧急事件导致的损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分为四个级别:I级(特别是严重)、II级(严重)、III级(最严重)和IV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公告的内容应包括类别,预警级别,开始和结束时间,潜在影响,预警要素,应采取的措施以及饮用水安全紧急情况的签发机构。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通讯、信息网络等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取消,并应针对老年人、年轻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和学校等特殊场所。与饮用水安全相关的紧急情况信息的发布必须及时、准确、客观和完整,并将在媒体上进行披露。为应对紧急情况,组织和指挥人员,材料和其他保修调查。政府部门应组织建立组织和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明确人员和职责,根据饮水安全紧急情况迅速做出反应,组织各级部门进行咨询和通报组织要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饮用水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关部门将在紧急期间执行临时供水和居民用水设备维护等任务,确保优先处置,优先调度和优先释放车辆。紧急情况,以确保顺利运输。其中,重点是保护材料,资金,应急储备水源设备,医疗和公共安全。

如图3所示,(1)物资保障。主要是指对物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事故时,由当地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2)资金保障。为专门设立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当发生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时,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是指供水规模在1 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保证水源准备充足。(4)医疗保障。主要针对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5)治安保障。主要是当地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4 水质检测与水源保护

为防止水质污染和人为破坏饮用水工程,每处水源井要设有井房并由专人看管。水源地保护措施要围绕居民集中式供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对可造成污染的工业垃圾、农业垃圾以及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防止和治理。针对水质检测超标的工程,安装完成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的处理,水源地的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滤料的活性再生及设备的反冲洗工作。

保障饮用水水质,需进一步加强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的改善。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科学划分与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严禁可对水质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居民饲养的家禽、牲畜等粪便及工业垃圾直接排放到保护区。要依法对水源地保护区的排污口进行科学处理和依法取缔。要对会发生水污染事故的隐患进行合理预防,要制定水源地保护区域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水源地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