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宁波外资招引对策建议

2020-03-02 11:22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12期
关键词:招商双循环外资

着眼于“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期发展大势,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双循环战略中,外商投资企业是链接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对内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提升本地产业链、供应链的层次和效益,丰富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对外巩固和提升本地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

在此背景下,结合本地需求以及外资现状,宁波外资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调整精神,特别是招引重点需要改变什么?

双循环背景下的宁波外资现状

得益于开放立市战略、良好区位和产业基础,宁波外资工作多年来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在各个时期均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甚至一度成为产业升级事实上的主引擎,如重点化工、汽车及配件、设备制造、纺织服装业等项目的引进对支柱产业崛起的支撑; 首批外资大型商超进驻后对都市商业和城市消费的重构等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宁波经济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资源要素制约加剧、开放瓶颈等影响,外资占比及其贡献有所弱化,其作用体现的显著性也随之下滑。

1.外资发展稳健,但增速明显落后内资。据外资年报信息统计,2019年底,宁波共有6384 家外资企业,总投资1089.7 亿美元,注册资本662.7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11.6%、13.7%。自2016年底至2019年底,宁波外资企业数量多了738 户,增长13.1%; 而内资企业数多了13.6 万户,增长了50%。同期,外企注册资本多了196.7 亿美元,增长42.2%; 内资注册资本多了2.1 万亿元,增长72%。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外资增速只及内资的一半多。

2.结构调整深入,但变动小于前五年。2016年至2019年宁波新批外资项目中,二产实到外资占比由0.53 降至0.51,三产占比由0.46 增至0.48,振幅约2 个百分点; 而“十二五”期间,二产实到外资占比由0.77 降至0.47,三产实到外资占比由0.22 升至0.52,振幅高达30 个百分点。从中期趋势来看,宁波外商投资已从制造业一枝独秀的阶段,完全步入制造、服务并驾齐驱的新阶段。

3.平均规模变小,但大项目更加集中。“十二五”期间宁波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508 万美元,而2019年则降为1050 万美元。原因首先是投资项目数量变多,“十二五”年均外资项目为440 个,而2019年新批项目为737个,多出的40%,多是小投资。以2019年存量外企为例,注册资金在50万美元以下的外企数量,占比48.2%。另一方面,大项目也更加集中。投资总额1 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十二五”期间共93 个,年均18.8 个,投资额占全市总量的43.6%; 而2019年上亿美元项目12 个,合同外资占全市总数的58.8%。相比四五年前,尽管我市的外商投资领域更广、项目更多,但尚未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总体上宁波外资对大项目的依赖程度正在加深。

4.行业异动较大,外资效用争议更多。从投资热点来看,2016年底前五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化工、批零、住宿餐饮、仪器仪表制造;2019年底则变为化工、商务服务业、房地产、批零、计算机电子制造。化工、汽车及配件制造等行业外商投资逐年稳定快速增长,而房地产、住宿餐饮、纺织服装、金融等行业外商投资则逐年衰减,商务服务业、批零、道路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外商投资剧烈振荡。处于衰减和剧烈振荡行业的外企,其经营风险宜重点关注。

双循环背景下宁波对外资需求的变化及难点

“十四五”期间,宁波要成为“重要窗口”模范生,将承担起重要的使命任务。双循环背景下,宁波对外资需求的变化,从战略目的来看,主要有补强国内大循环能力、拉长国内外双循环优势、提升城市能级等三个方面; 结合现有项目基础来看,相关产业的外资表现及招引难点各异。

1.补强国内大循环能力的需求紧迫,但消费端外资震荡剧烈,相关项目招引缺乏战略规划和有力手段。从双循环战略的新要求来看,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如何激活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更是重中之重。打造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宁波的既定战略,而目前宁波最终消费率约42%,低于全省50%、全国57.8%的水平,潜在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批发业外资震荡。以近年在甬外企为例,批发业2016年底外企总投资共40 亿美元,至2018年底为78.9 亿美元,接近翻番; 而2019年底则同比下降了10.4%,少了8.2 亿美元投资。最大原因是某聚合材料有限公司在统计口径上由批发业转为制造业,涉及总投资约8.7 亿美元。受限于工贸一体化公司的统计科学性问题,我市批发业外资的竞争力和发展情况较为模糊。二是零售业外资低迷。2016年底外企总投资12.4 亿美元,至2018年底减至7 亿美元,两年间少了43.3%; 2019年底又猛增至30.5 亿美元,一年间暴增3 倍多。零售业波动原因是2019年度新开业的智马达汽车公司,总投资22 亿美元,主营smart汽车的相关批零和研发服务。扣除该项目因素,则零售业外资存量总投资仅8亿美元,低迷依旧。三是消费端外资招引尚无共识。我市各地从规划、项目储备到专项政策,针对消费端外资招引都较为空白。从2016年和2019年的外资存量来看,住宿餐饮业外企从近千家降至不足50 家,投资额从56.6 亿美元降至4.5 亿美元。即使是近年增长较快的批发零售业,2019年底外企投资总额46.8 亿美元,占全市总量比重不足10%。而这其中,还包含部分化工原料等工贸一体化企业。与国内消费紧密相关的外资增量,仅有阪急百货等个案亮眼,总体有待加强。

2.巩固国际国内双循环优势的需求下,产业资本招引需注意脱实向虚的危险。宁波坐拥全球第一大港,背靠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长三角腹地,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要持续放大这一优势,则既要打造好优质贸易品的生产供给中心,注重先进制造业外资招引,也要争当“超级中间商”,深度介入国际贸易投资的服务链接,全面加强服务商外资招引。从存量外企的发展来看,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传统优势产业资本有外流迹象。从外资存量统计来看,自2016年底到2019年底,纺织服装业外企数量由309 家降到245 家,总投资由27 亿美元降至21 亿美元,减少了1/5 多; 外商出资由11.8 亿美元降至5.4亿美元,撤资了一半以上。运输设备制造外企 (包括铁路、航空、船舶等制造),从289 家降到41 家,总投资由40 亿美元降至5.6 亿美元,外商出资由21.5 亿美元降至2.6 亿美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企,由248 家降至71 家,总投资由13.6 亿降至5.2 亿美元。此外,化纤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印刷等行业的外企投资也有半数以上的下滑。二是部分进入服务业的外资有自我空转倾向。以商务服务业为例,2016年底外企仅14 家,2019年底高达374家,投资总额也从3 亿多美元暴增至108 亿美元。这其中大致有四类:一类是普** 等宁波本土跨国集团的贸易投资公司,一类是正大等国际集团的贸易投资公司,一类是** 控股等资本运营公司,最后一类才是供应链、管理咨询等商务活动的服务商。且最后这一类占比最低。

3.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需求上,外资项目面临挤出效应和准入准营难的双重困境。双循环背景下,除了消费与产业的升级,区域竞争也越发重要,这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难点主要有:一是大型基建和城市地标等项目外资不稳。自2016年底至2019年底,房地产外企投资从12亿美元降至10 亿美元;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外企投资从9.5 亿美元暴增至2018年的58.3 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水上运输业新增37 亿美元外商投资; 但2019年又降至53.9 亿美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减少2 亿美元,降幅达40%。二是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领域外资极少。自2016年底至2019年底,教育行业外资项目虽从2 个增到18 个,但总投资合计仅1168 万美元。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外企仍为5 家,但每年均有项目进出,投资总额则从13 亿美元降至3.2 亿美元,部分养老项目撤资较多。文体娱乐行业的外企从15 家增到56 家,投资总额从1.2 亿美元增至2.9 亿美元; 1000万美元项目共6 家,其中4 家如高尔夫、游艇等外企项目注册于10 多年前,近两年新增项目仅2 家,均为文化艺术类,如霍夫曼 (宁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额1.2 亿美元。三是关键细分行业招商专业能力较难持续。以开发区及各区县为主力,分区而治的招商体制,易局限招商干部眼界,人员流动快也导致招商团队能力积累难。以行业为依托的招商尚处于探索期,相关招商队伍多为小分队、专班等临时性团队,一有变动,前期成果巩固难。如仓储业招商,因和港航物流、跨境电商紧密相关,受益于相关国际招商专项行动,从2016年起两年间,其外企数从17 家增至55 家,投资额从3.6 亿美元增至12.6 亿美元,但随着专项行动成功告一段落,临时性跨部门团队各归其位,到2019年底,一年间外企减少8 家,投资额减少近3 亿美元,降幅22%。

双循环背景下宁波优化外资招引的对策建议

结合新格局要求和外资项目的结构性变化来看,对宁波而言,总体上外企作用已不再是“引资通天下、抢占制高点”为主,而逐渐进入“建链、补链、强链”的新阶段。而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由于城市战略需求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原有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乃至亩均税收等外资核心评价指标,将不再完全适合于很多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招商工作。因此,建议外资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大胆探索招商思路、招商机制的变化。

1.以循环速率为核心,推动招商思路变革。构建双循环新格局,首要任务是破除区域间的梗阻。宁波地处长三角,招商既受益于区域内竞争,也受制于竞争。招商思路宜率先变革,吸引和推动区域内外的各类企业,以各种形式与宁波力量,包括宁波资源、宁波产业、宁波商品、宁波消费、宁波服务等一道,更高频次、更快速度、更大范围地参与循环。建议:一是从抢项目到抢机遇,逐步摒弃独占独享式的外资招商思路,抓住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获批对各类投资特别是外资的开放测试的机遇,降低有关门槛要求,小步快跑、共建共享,吸引更多外资快速落户。发展区域总部经济,全面支持沪苏杭宁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国际龙头企业,在甬建立分支机构,成为其营销、研发或生产的第二总部。特别是针对有助于宁波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拓展内需的知名外企,可直接匹配其总部所在地的政策优惠,实现异地同城化待遇。二是从抢增量到扩存量。支持本地的外商企业做强做大,对其增资扩股给予专项支持,政策力度要略高于新引进外企。与舟山、台州、绍兴、金华等地共享大项目机遇,支持在甬外企龙头赴兄弟城市乃至内陆布局分支机构。支持本地跨国公司的境外资金回流,以宁波为总部拓展内需或新兴产业,对其资本业务要联合京沪杭有关部门和力量,优化服务和指导。三是从拼政策到拼市场。加快科技研发等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速度,突出新品开发、中试、试销等项目前期的市场化支持,从项目投资规模为核心转向项目数量为核心,打造新产业策源地。针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联合产业资本和本地产业链企业招商,避免一地政府过度主导和过大投入,探索市场风险共担的产业化项目招商。

2.以循环效益为核心,推动招商机制变革。双循环新格局的梗阻,既有区域的,更有政企间的。区域间梗阻影响的是循环速度,政企间梗阻则主要影响循环效益。反映到招商工作中,则是相关机制应对市场变化的迟滞。建议:一是探索跨区域合作招商。要以上海、苏州、杭州及宁波都市圈内城市为重点,创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等情报分享机制,定期交换招商信息,加强政策通气,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外企落户一城即畅行长三角的新格局,争创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经验。二是强化市内合作招商。固化和推广港航服务业招商等专项行动经验,选择一批关键领域和细分行业,吸纳专业干部、投资公司和企业高管,组成市级招商专班。探索多部门合作招商、市级部门与区县合作招商的常态化机制。三是优化招商考核和外企服务。科学制订区域利用外资评价办法,发挥外资评价办法对引资的导向作用,从重数据向重项目、重质量、重效益转变,着力引进有效外资。尤其对外资进入少、不活跃的领域,如教育、卫生、文旅、金融等部门,要将外资指标和改革绩效挂勾,加快改革攻坚和开放步伐。加强外企服务,完善投诉体系,提升外商投资信心。同时增强外资撤资管理,对外资撤出较多较快的行业和地区,每年内部通报或约谈,要求相应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给予说明。四是创设或引进外资项目绩效测评机构。加强外企运营的管理和服务,完善相关数据库,要分行业对其贡献、作用、困难予以梳理,定期出具研究报告。建议由市商务局牵头,发改、经信、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参与,创设或引进相关研究团队,结合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对接国内外的知名产调机构,发布区域投资报告,为招商工作提供前瞻和专业的指导。■

猜你喜欢
招商双循环外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招商合作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园区项目招商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