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因素评估体系初探

2020-03-02 11:40赵燕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整理土地评估

赵燕

(喀左县自然资源局,辽宁朝阳 122300)

在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家粮食安全诉求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当前自然资源管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出于上述因素,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研判,并着重对生态混进效益进行评估,以深入了解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一、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整理工作的定位是对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田地、水源、公路、林业及存在进行集中整合治理。

原国土资源部对这项工作的标准定义为提升规划区域范围内的耕地质量,对这项工作的目标定义为科学优化规划区域范围内的耕地面积。

土地整理工作旨在改良农业生产基础生态环境,保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并以提升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自我修复功能为最终价值定位。

二、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所涉及的区域生态环境因素

土地整理工作因所涉自然资源因素众多而具有其复杂性,出于这项工作的固有特征,从多个角度对其所涉及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判、统筹规划,才能全面整改完善工作,落实工作目标。在生态学意义上,土地整理过程即重置区域范围内资源生态结构的构成,即终结土地整理之前区域范围内固有资源生态结构,构建全新平衡结构过程。这种重构必将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要素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唯有将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化、矢量化,才能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具生态价值的土地整理评估指标体系。

1.水文结构因素

在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进程中,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生物措施,均对所涉区域内的水源、水体产生极具深远意义的影响,对整理宗地四至内的水体流向变化造成的水量分配改变和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改变尤为突出。土地整理导致的水体质量参数,如色度、浊度及胶质物体变化,进而对生态空间内资源因素生态功能的完整性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植被分布因素

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进程中,对植被的采伐或移植均会改变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分布,进而改变区域四至内的归一植被指数、差值环境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导致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扩张和高植被覆盖区域被压缩,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土壤因素

土地整改工作直接针对土壤开展,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土地整理的开展,不仅会改变区域范围内固有的土层分布,也会对土壤的化学、物理属性造成根本性改变,原有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腐殖质和微生物结构剧变,导致土壤耕层遭到不可逆破坏,若不加以监管干预,可能埋下粮食危机隐患。

4.大气环境因素

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常常伴随着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土地整理等工作中的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氨、二氧化硫、氮化物和氟化物改变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结构,进而影响大气物理分布,破坏小环境气候,造成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功能自我修复进程迟缓。

5.区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文景观因素

由于地方经济利益导致的短视政策,特别是当前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个别地区的相关利益主体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以掠夺性开发的行为疯狂攫取短期利益,透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使得例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等区域脆弱而敏感的生态系统几近崩溃。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文景观的过度开发,导致其价值线性下降,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且几乎无法自我修复。

三、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因素评估指标的构建

1.土地整理工作基本评估指标

根据土地整理工作相关具体资源因素及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以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因素作为工作客体,分析并明确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基本指标及延展性指数。

尤为重要的是,只有在已经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判,构建科学合理、具有指向性意义的生态环境评估指标,才能为今后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指导后续工作,把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在基本评估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指数为基本框架,评价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体由水网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构成,并由运用上述指数的生态环境指数计算公式,对土地整理区域内生态关键进行矢量化评估。

土地整理主流理论对生态环境指数公式定义为: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污染负荷指数

水网密度指数的作用是体现宗地四至范围内水文结构,对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胡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水源质量、河流长度进行描述,表达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帮助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进行监控,并开展合理调配,实现评估机制的有效性。

植被覆盖指数的作用是体现宗地四至范围内的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农田面积和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主要表达区域范围内的植被分布、质量,进而反映环境承载能力,用于综合考虑土地整理方案,设定开发建设强度。

土地退化指数作用是体现宗地四至范围内的轻度腐蚀面积、中度腐蚀面积和重度腐蚀面积,对风蚀、水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现象进行统筹分析,辅之以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划定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

污染负荷指数的作用是体现宗地四至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排放量、其他废物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表达区域范围内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用于统筹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无污染装置安装设定。

生物丰度指数的作用是体现宗地四至范围内的森林面积、水域面积、草地面积,辅之以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表达相关区域的生物数量和丰富性,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高于秋冬,在地理位置上,北回归线以南大于北回归线以北,用于统筹规划土地整理区域的开发强度和方式。

同时,对开展土地整理区域的土地适宜因素予以评估。由于土地适宜因素本身就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故此,要对土地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进行评估,考虑土壤肥力和耕层深度,确保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在实践工作中,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利用特尔斐法,结合上述指数的权重数值进行计算,进而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评估指标,统筹分析土地整理前后的数据信息,以便对生态环境评估登记采取因地制宜的处理。

2.土地整理评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为监测区域环境因素动态变化,并进行评估,就要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土地使用类型和数据进行提取研判,通过对图像的审核研究,总结相关规律。

一是运用非监督类ISODATA开展土地概况系列化研判,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动态监测;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估机制,对土壤耕层、土壤肥力、土质分布进行分析,结合近期开展的一系列资源调查数据,完善操作体系;三是开展实时变量分析,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同时,对土壤作物养分来源进行分析,为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综上所述,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同时,要对各项影响参数进行实时分析研判,落实动态监测,从而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猜你喜欢
整理土地评估
我爱这土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分土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