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助力脱贫攻坚
——基于毕节市补短板强产业的战略

2020-03-02 13:25吴桂兰
理论与当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毕节市特色产业贫困户

吴桂兰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毕节提出守初心担使命、补短板强产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要求,毕节市提出了守初心担使命、补短板强产业的发展战略,以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完成蔬菜种植302.95万亩,占计划的81.88%;食用菌6.5万亩,占计划的81.29%;中药材120.79万亩,占计划的133%;投产茶园28.42万亩,占计划的99.72%;生态家禽累计出栏2252.41万羽、禽蛋累计产量5.121万吨,分别占计划的61.04%、113.8%;水果11.73万亩,占计划的146.63%。冷水鱼110.5吨,占计划的58.16%;早熟马铃薯13.17万亩,占计划的227.79%;酿酒用高粱19.88万亩,占计划的180.72%。累计带动贫困人口35.4万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产业得到了合理发展,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发展比较快,特别是随着农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完成玉米调减202.93万亩,发展替代蔬菜32万亩、茶叶20.74万亩、食用菌1.34万亩、中药材16.2万亩、经果林68.81万亩、马铃薯22.82万亩、酒用高粱11.1万亩、饲草3.6万亩、青贮玉米14.16万亩,其他12.16万亩。

二、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程度低仍然是农业的短板

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交通发展滞后,有些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低,一些大型的农用机动车辆无法得到满足。很多路段时间长了设施不过关、不过硬,导致交通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有的贫困地区的乡村,体育场、广场、绿地等公共设施还没有配备,有的地方至今饮水还很困难。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也不高,后续的养护、管理跟不上,毁坏情形比较严重。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村通电话、通宽带、通邮件与城市有很大差距等。

(二)经营主体管理不规范,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大增,缺乏规范运行机制,实力弱,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贫困村的帮扶人员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真正做到尽锐出战,而且很少到贫困户家走访,有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弱,对贫困村如何脱贫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上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尽心、上心,导致了帮扶的效果不佳。

(三)决胜脱贫攻坚思想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

很多村、镇、乡的干部对贫困户脱贫虽然充满了信心,但是对于贫困户脱贫以后是否会返贫的问题思考不多,对两不愁、三保障研究、理解不够,加上有部分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很容易产生厌战、懈怠、畏难、侥幸、急躁等不良情绪,在扶贫工作中过于追求短平快的方式而忽略了扶贫上的长效机制。也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所在村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何带领农民真正脱贫。

(四)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

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农产品的收入,大量农业劳动力的缺乏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在田间劳作的大都是老人、妇女,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成了影响农业生产推进的最大问题。加上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而且劳动力匮乏、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均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产业支撑难培育

毕节市主导产业薄弱,产业园区规模小,产业自身组织化和发育程度较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多数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特色产业不强,实现农民增收相当困难。加上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大部分生产还是初次加工,缺乏新型的流通交易平台,导致农产品销售市场落后,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短期内难以见效,部分县区选择产业未考虑群众对产业技术的熟悉情况,管理粗放,技术培训不到位,经济效益不高。

(六)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很多农民没有去思考如何脱贫,如何发展产业,等、靠、要思想严重,再加上有的地方工作人员存在对贫困户真正的情况不是了解得很细,在工作过程中机械套用一些低保标准、条件。没有从产业发展角度做好带领贫困户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而是上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尽心、上心,导致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三、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一)选择好独到的特色产业

要做好产业规划,着力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来抓。重点培育“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力争毕节县县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生猪、奶牛、肉牛、禽蛋、蔬菜、瓜果、园林水果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发展前景广阔。要突出规模化、标准化,每县有独特产业,各县产业要不一样,以主导产业为主,在各县乡、镇、村铺开。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向主产区、优势区转移集聚,使得一些土特小品种产业化,并形成规模化效应。

(二)运用好讲习所培训职业农民

农民讲习所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威宁石门乡的年丰村专门邀请了扶贫办的专业人员、农业专家、金融专家、烹调大师、美容美发师来对广大农民进行政策宣传及各种业务培训,增加农民的技能,进一步培养更多的农民技师,传授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等问题。要充分运用目前贫困村办的农民讲习所,组建讲习员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讲习培训。

(三)政府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作为贫困的毕节来说,更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毕节市农业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帮扶、指导措施,借鉴贵州修文县质监、农业等部门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帮扶和大方县黄泥塘辣椒产业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帮扶、指导产业发展,带动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集聚社会各方力量筹措农业发展资金

资金短缺仍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短板,要整合运用好涉农资金、扶贫资金,让农村的“特惠贷”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有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道路还不完善,有的村寨还存在饮水安全的问题,加上一些地方受气候、土质的影响,农业成本过高,发展困难。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需要各方力量的帮助。恒大集团、各个民主党派对毕节市的帮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助推了毕节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重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决胜期,基层党组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学习借鉴威宁县、纳雍县好的经验做法。威宁县石门乡基层干部从老百姓中选出,他们运用三级自治模式,分为管理型和发展型,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整合的创新。纳雍县东关乡由党工委牵头组建贵州总溪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玛瑙红樱桃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农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六)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毕节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拥有很多独特产品,但是产品多而不强的现象严重。因此要根据毕节市各县区的特点,做大做强各自的产业。比如,金沙可以在茶叶上下功夫,提升茶叶的品质全部向有机茶靠拢。赫章可以立足于核桃产业,做大做强。要做好各类市场的对接工作,让毕节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猜你喜欢
毕节市特色产业贫困户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瑞雪兆丰年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