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
—— 校园文化新地标

2020-03-02 07:00文字统筹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书吧文脉

文字统筹 雷 芝 (本刊记者)

作品简介

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书吧

项目地址: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

设计单位: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388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8年11月

_构思:提供新的自然游憩体验地

对于华东师范大学来说,丽娃河不仅仅是“校河”,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文脉所在,也是校园记忆的载体。对丽娃河依恋的情结深深植根于华东师范大学人的心中。

书吧位于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东岸,基地内教材科大楼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修缮前,这座建筑用于存储和发放本科生教材。经数月修缮,这座由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师宋照青打造的书吧于2019年5月25日揭开了神秘面纱。

为保证原有的历史风味,修缮秉承建筑保护性更新理念,在保持教材科大楼主体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采用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的红砖建筑风格。改建设计对书吧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升级,使这栋老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为华东师范大学师生提供一处新的自然游憩体验地。

_呈现:校园文化新地标

设计师在保证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除了基本的立面修复,更采用了中国传统砌砖手法,配合竖砖、局部突砖、镂空砌砖处理,砌筑过程中尽量保证每块砖体的完整性;结合自然填实的砂浆缝脚,规整中略带毛糙,每块砖形似却又各具特色。改善建筑物理性能的同时,传承了中国历史文脉,为建筑赋予了新的形象。

原有教材科大楼为单层建筑,功能上不能完全实现书吧的功能需求。设计师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加建来完善书吧功能,对周边环境以及地域文脉进行回应。整体修缮延续原有建筑坡屋顶,并通过玻璃房、钢构架的置入,弥补原有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塑造入口的识别性。聚合了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综合性功能,通过增加局部二层以及入口玻璃房的方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设计师利用坡屋顶檐下空间置入局部夹层,在改善原有教材科大楼功能空间面积不足的基础上,打造私密性的思考、交流空间,令其与一层开放性空间形成对比。在功能布局上,一层沿河景观面打开,成为开放空间。充分利用沿河景观资源,设置阅览、交流空间,同时提供咖啡、茶点等简餐,满足阅读者的使用需求。

设计师将原有教材科大楼屋顶坡度作为元素符号进行提取、转译,使空间保持整体性的统一,又通过材质、尺寸、细节的处理,营造有空间识别性的、延续原有的场所记忆。

在路径可达性的营造中,以建筑景观一体化为修缮理念,提取建筑折线形的建筑符号,运用到节点空间的组织中。同时通过折线性景观步道,将修缮的书吧空间与侧亭、杉树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结合亲水平台、景观小品设置休闲座椅,丰富沿河路径的空间体验。

在这个极具质感的书吧里,随处可见精心的设计和对自然的友好。天井里昂扬向上的绿树在天空里画出的剪影,周边生机盎然的绿意和花团锦簇,让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充满了无限生机。(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谷德”网站)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书吧文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书吧里的故事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More Than Providing Nutrition: Food and Eat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fter reading the 1830 and 1848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Way to an Economic Gi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