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聚酯泡沫敷料在肠瘘合并伤口感染上的应用

2020-03-02 11:33卢敏钟翠娜陈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瘘

卢敏 钟翠娜 陈玲

【摘 要】目的:探讨恒定封闭的负压吸引配合聚酯泡沫敷料在肠瘘并伤口感染上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外科手术后急性肠瘘合并感染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伤口后用自制吸痰管联合聚酯泡沫敷料密闭粘贴采用恒定负压吸收渗液,出现血性渗液即更换敷料,吸收渗液一周后,伤口愈合良好,腹腔感染得到控制。治疗后30天左右肠瘘愈合拔管,出院后门诊换药,随访3个月,患者伤口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果:20例肠瘘合并伤口感染患者除1例患者因肿瘤晚期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伤口均得到了愈合。结论: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聚酯泡沫敷料密闭粘贴对肠瘘并伤口感染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

【关键词】肠瘘;伤口感染;恒定封闭负压;聚酯泡沫敷料

【中图分类号】R473.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2

肠瘘是胃肠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肠瘘既可造成患者水电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也可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全身感染[1]。肠瘘一旦发生大量肠液从瘘口流出污染切口、敷料、被褥等,需及时更换敷料,清洁伤口,加大护理工作量。瘘口周围皮肤也因肠液及大便的侵蚀而发生糜烂、疼痛、感染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封闭式负压引流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技术,应用于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刨面、特殊部位创面(头、手、会阴部)的临床治疗为主,应用于腹部伤口较少。封闭式负压引流使用的是一种泡沫型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其有极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这种敷料相对价格比较高,一般患者难以接受,加重了其的经济负担。本科从2016年6月~2018年12月遇到20例肠瘘合并伤口感染患者,均使用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仪器连接吸痰管,使用优拓敷料包裹,将吸引管埋入伤口后,使用聚酯泡沫敷料外敷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调节恒定的压力进行持续有效的吸引。除1例患者因肿瘤晚期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伤口均得到了愈合,现对肠瘘合并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遇到的20例肠瘘合并伤口感染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60.23±8.7)岁。所有患者均为外科开腹手术后出现急性肠瘘合并感染,其中结肠恶性肿瘤致结肠梗阻术后6例,腹壁闭合性损伤术后5例,黏连致急性肠梗阻术后4例,腹部其他手术5例(胃癌根治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结肠瘘6例,小肠瘘6例,十二指肠残端瘘5例,胃十二指肠瘘3例。

1.2 方法

对肠瘘并伤口感染患者使用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聚酯泡沫敷料换药,拟使用电动负压吸引仪器连接吸痰管,吸痰管口需侧剪几个吸引口,使用优拓敷料包裹,减少管道对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促进肉芽和表皮的生长。将吸引管埋入伤口后,患者伤口的大小,渗液的多少来选择吸痰管的数量及吸痰管的摆放位使用聚酯泡沫敷料外敷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调节恒定的压力(负压值为75mmhg)进行持续有效的吸引。当敷料出现血性液体及时更换敷料。操作过程观察引流情况,保证通畅、充分、有效引流,出现引流管堵塞及时更换。同时住院期间配合禁食水、抗炎、抑酸、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肠外营养支持、理疗等保守治疗,每日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并及时调整药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腹腔感染和全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肠胃功能恢复,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周左右后,肠瘘引流物颜色清亮至消失,可拔出引流管出院。出院后指导患者定期到门诊更换敷料。

2 结果

20例肠瘘合并伤口感染患者除1例患者因肿瘤晚期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伤口均得到了愈合。所有患者均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伤口时用自制吸痰管采用恒定负压(负压值为75mmhg)吸收渗液联合聚酯泡沫敷料密闭粘贴,出现血性渗液即更换敷料,吸收渗液一周后,伤口愈合良好,腹腔感染得到控制。治疗后30天左右肠瘘愈合拔管,出院后门诊换药,随访3个月,患者伤口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聚酯泡沫敷料治疗肠瘘合并感染的作用机制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技术,由德国ULM大学刨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于1992首创,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如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刨面、特殊部位创面(头、手、会阴部)的临床治疗中[4]。VSD是用一种泡沫型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其有极好的可塑性和透水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性粘贴薄膜成分为聚氨酯,是一种具有分子阀门作用的透性薄膜旧。但是这种敷料相对价格比较高,一般患者难以接受,加重了其的经济负担。聚酯泡沫敷料是由贴合性良好的聚酯泡沫覆盖,高度透气性的薄膜背衬构成。可以提高局部皮肤氧分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减轻组织脱水,有效分散受压部位的压力,有利于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泡沫敷料与新生肉芽组织不粘连,更换敷料时不损伤新生组织,减少局部疼痛和出血,特质的泡沫能够吸收大量渗液,换药间隔时间延长,换药次数明显减少。而薄膜背衬是一种新型的透明敷料,光滑防水、透气,不易发生皮肤过敏,可作为外界污染的屏障,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对压疮局部皮肤的刺激和污染[5]。聚酯泡沫敷料在临床上多使用在压疮以及伤口渗液多愈合不良的患者身上,价格实惠,患者较为接受。

3.2 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聚酯泡沫敷料治疗肠瘘合并感染的护理经验分享

肠瘘发生大多是因为术后早期肠道功能未恢复,局部修补或吻合口效果不满意,发生组织炎症、水肿、缺血等,进而引起侧漏。因此,需要及时有效进行引流,控制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给予肠外营养,监测重要器官功能[6]。采用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器联合聚酯泡沫敷料治疗肠瘘合并感染的护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下:(1)心理護理:术后患者发生肠瘘,患者会产生恐慌的心理,特别是有伤口感染,引流粪便,并有恶臭后,更是会对疾病产生信心丧失,绝望。此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耐心解释,操作中轻柔,减轻患者痛苦,增加安全感,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2)治疗护理:①术后发生肠瘘后需要及早发现,尽快处理,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感染伤口,减少继续感染的加重,同时进行主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液,保证引流管通畅,引流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②引流管采用自制式吸痰管,吸痰管口需侧剪几个吸引口,使用优拓敷料包裹,减少管道对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促进肉芽和表皮的生长。将吸引管埋入伤口后,患者伤口的大小,渗液的多少来选择吸痰管的数量及吸痰管的摆放位使用聚酯泡沫敷料外敷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调节恒定负压值75mmHg进行引流,保证创口有效恢复。③关于负压值的选择:负压过小不能保证创面渗出物的充分引出,过高又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欧美创伤学会的基础研究显示,在125~450mm g的负压下,前48h持续吸引,以后进行吸5min停2min的问断吸引H法,符合创面修复的病理循环周期,有利促进组织再生和肉芽生长[4]。我们在采用恒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3M聚酯泡沫敷料治疗肠瘘合并感染的护理过程中发现采用75mmhg的持续负压值作为合适,效果最好。④在操作中我们使用斯曼峰电动负压吸引治疗的仪器较壁式中心负压吸引而言,压力相对恒定,可以自能化调节负压,不用担心压力过高对伤口组织有损伤,压力过低不能起到有效的伤口引流,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

4 结论

肠瘘是胃肠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合并切口裂开的肠瘘患者,由于手术切口被漏出的肠液浸泡,切口不但不愈合,还会加重感染。本课题拟使用电动负压吸引仪器连接吸痰管,根据患者伤口的大小,渗液的多少来选择吸痰管的数量及吸痰管的摆放位置。吸痰管口需侧剪几个吸引口,使用优拓敷料包裹,减少管道对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促进肉芽和表皮的生长。将吸引管埋入伤口后,使用聚酯泡沫敷料外敷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调节恒定的压力进行持续有效的吸引。一般发生肠瘘并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使用恒定压力的封闭式负压吸引可以减少患者更换敷料、更换床单的次数,减少搬动患者,减轻患者伤口周围皮肤糜烂、疼痛;聚酯泡沫敷料价格实惠,易被患者接受,减轻经济负担;对医护人员来说减少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雷尚通,孙凯,薛琪,董泾青.半潜式持续低负压吸引在肠瘘并切口裂开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1:73-74.

林雪蓉,陈玉祥,胡琳娟,陆静,郭思思.封闭式负压吸引与造口袋在肠外瘘治疗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3,9:24-25

查全萍,付琴香,林瑞娇,佘小琼,陈少全,肠瘘合并切口裂开患者的封闭式负压冲吸治疗及护理,福建中医药,2009,4:60-61

陈新刚,朱建民,封闭式负压引流持续吸引与间断吸引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临床医学工程,2012,3:372-373

侯建红,陈燕.聚酯泡沫敷料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压疮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753-2754.

黎介寿.肠外瘘[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0-81

猜你喜欢
肠瘘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分析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