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2020-03-02 11:33杨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骨科

杨洋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4.74%(54/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93%(4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指的是下肢深静脉系统内凝结了血液,堵塞了血管腔,静脉无法正常回流,阻塞血管所导致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如果干预不及时,就会发展为慢性肾静脉阻塞或者静脉瓣功能不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引起肺栓塞,造成患者的猝死。在外伤性截肢、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骨盆骨折、下肢多发粉碎性骨折、髋部骨折等大型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尤其要高,因为术后患者需要固定肢体,长期卧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下肢静脉血流比较缓慢,因此要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本研究对114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114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2月~2019年4月,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明确确诊:脉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没有回声或者低回声、无血液、血栓段静脉无血流信号或者血流信号很少、频谱变化和患者的呼吸无关、静脉管腔无法压闭。排除标准:①凝血酶原活动度<60%;血小板<10×109/L。②对研究药物过敏。③合并脑血管疾病、糖尿病。④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风险高。⑤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对照组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6.28±2.31)岁;手术类型:37例髋关节置换术、20例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57例,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5.63±2.48)岁;手术类型:34例髋关节置换术、23例股骨头置换术。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西医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429),剂量:0.4~0.6mL/次,2次/d,连续治疗10d。10d后,口服利伐沙班片(Bayer Pharma AG生产;国药准字H20150213),剂量:20mg/次,1次/d。静脉推注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20040),首次剂量4000U/kg,在半小时内推注结束,然后持续静脉泵注,60~120万U/d,连用72~96h,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延长5~7d。

中医治疗:口服我院自拟“活血逐瘀通络方”:薏苡仁5g、牛膝3g、当归20g、土鳖5g、丹参10g、川芎20g、桑枝5g、苏木10g。先加入400mL水煎煮,取出150mL汤汁,再加入200mL水煎煮,然后取100mL汤汁,前后取的两次汤汁混合,早、晚各服用1次,1剂/d,连续治疗14d。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①显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②有效:在静止状态下,没有相关症状和体征;活动状态下,患肢有轻微的不适与肿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1/3,血流没有减少。③无效:静止时,伴有轻微的症状和体征;活动时,患肢肿胀和不适感明显。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1/3,血流显著减少。④恶化:各项症状、体征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严重;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2/3。以显效率+有效率来表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血肿”、“脉痹”、“股肿”、“血瘀证”的范畴[4]。《血证论》中记载[5]:淤血流注、愈发肿胀,乃血变水之证。现如今的主流观点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是淤血阻塞了脉络。因此,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院自拟了“活血逐瘀通络方”,方中的丹参、川芎和当归同为君药,都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的功效。土鳖可破血祛瘀、苏木能过够散瘀止痛、桑枝的效果是活络利水,三者同为臣药。薏苡仁可除痹止痛、牛膝能够活血通经。诸药联用,共凑逐瘀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胡琴,董磊,沈晓青.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超声检测[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6):1124-1125.

袁雪萍,姚丽文,吕伟波.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4420-4423.

王杰.活血化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7,30(12):111-112.

吴彩荣.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40-142.

黄鑫,陈春榮,邹琼,等.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中西医防护现状[J].全科护理,2017,15(5):538-540.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骨科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