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02 11:33景雷翟喜成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关节镜

景雷 翟喜成

【摘 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均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计31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以及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并进行后抽屉试验。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以及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均得以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后抽屉试验阳性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关节镜;腓骨长肌腱;后交叉韧带;Lysholm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作为膝关节关键结构之一,后交叉韧带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断裂轻则会导致膝关节后向不稳,重则会损害其他结构组织,降低膝关节整体功能,甚至引起残废[1]。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关节镜以及重建技术等的发展,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临床针对Ⅱ度及以上急性PCL损伤或膝关节后向不稳引入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技术,为探究其应用有效性,收集病例31例,均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现对研究结果予以如下汇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对该时间段内我院31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17-53岁,平均年龄(35.34±12.90)岁;Ⅱ度10例,Ⅲ度21例,左11例,右膝2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n=17),坠落伤(n=9)和运动性损伤(n=5)。

纳入标准:

(1)膝关节应力位 X 线片与 MRI影像学证据支持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2];

(2)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检查前均告知患者,患者已了解且同意加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学会要求。

排除标准:

(1)膝关节复杂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或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

(2)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等其他稳定结构损伤;

(3)既往存在膝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病史的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纵行在同侧腓中下10cm处做近端切口,长度约2cm。将腓骨长肌腱从近端取出,横行于外踝以远距第五跖骨基底处做一长2-3cm的远端切口,逐层分离并在最大程度保留的前提下切断腓骨长肌腱,远端编织缝合腓骨短肌腱,完成部分功能补偿。修整腓骨长肌腱肌腱,编织后将其折叠成两股,形成柱状腱束[7]。腰麻后,采用仰卧位建立胫骨前外侧入路,膝关节镜探查前交叉韧带是否完整,清理关节腔内游离组织和增生的滑膜组织。修剪损伤的PCL并保留残端。建立胫骨隧道,定位器置于PCL止点处,根据肌腱直径钻取骨道,在此基础上,建立股骨隧道,根据PCL的残端选择解剖点。用4.5mm空心钻打通股骨并钻取合适深度,将肌腱套入带袢钢板,由胫骨隧道外口经关节腔拉入股骨隧道,导针从大腿前内穿出隧道直径与移植肌腱直径相同,修剪塑形肌腱并缝合手术切口切口。

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切口渗出物及愈合情况,常规应用抗凝药物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后,病人侧膝给予可调节支撑,以固定在伸直位。手术后佩戴支具4周,术后4周天开始将支具调整为0°~30°进行被动屈伸膝关节的功能锻炼,5周进行部分负重运动,6周后进行负重运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2000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3]。膝关节稳定性采用后抽屉试验评估[4]。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 、%表示,前者采用t进行检验,后者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软件上计算,将0.05作为衡量标准,当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以及Tegner评分对比

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和Tegner活动评分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术后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1例患者后抽屉试验结果分析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II度、III度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阴性率达到90.3%,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后交叉韧带损伤占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5-15%,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其限制胫骨后移的制导作用遭到破坏,如未及时修复,会导致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直向及旋转的不稳定性,还会继发内外侧半月板、膝关节软骨及其他膝关节内的结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观点认为后交叉韧带损伤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近年来研究发展,關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越来越得到骨科医生的认同,尤其是二度以上损伤无法自愈,需行手术治疗,可以较快恢复膝关节结构稳定性,治疗效果好且创伤较小。根据术式不同,目前临床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分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移植物选择主要有异体肌腱、人工韧带和自体肌腱[5]。腓骨长肌腱具有与PCL相似的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质,对取材部位功能影响小,在重建PCL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提升,后抽屉试验显示阴性率达到90.3%,体现了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针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实施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治疗,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增强预后的有效术式,可予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杨君君,周益昭,黄术, et al.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7,13(24):105-106.

张合,赵洪波,曹成明, et al.双束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退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44-48.

李书振,王豪,韩杰, et al.关节镜下早期与晚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26):4170-4174.

荆立忠,杨久山,王少山.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与缝线内夹板增强术联合应用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断裂[J].山东医药,2019,59(24):281-282.

徐玥,李卫平,江川, et al.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术的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11):667-674.

猜你喜欢
关节镜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 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下清理17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关节镜和保守疗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比较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