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

2020-03-02 07:43宾丝丝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活管理工作

宾丝丝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好像没费时间,可就是觉得没时间——工作没时间,休息没时间。但我们真的没有自主的时间吗?于时间而言,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时间是要被掌控的。

我们渴望掌控时间,所以,不停地做计划,想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可事实却是,我们很少有人能按照计划行事。这时,我们就会陷入焦虑,在时间上丧失了主动权。当我们的时间失控,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时间自由”。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克服时间焦虑,享受时间带来的自由与快乐,成为我们的必修课。

我们把时间弄丢了

我们每天似乎都很赶,赶交通、赶学习、赶成长……在城市步履匆匆的环境中似乎连休息也成了一件并非心安理得的事。我们被时间追赶的同时,也在追赶着时间,我们从年轻时的童话镇追光者渐渐活成了都市夜归人,生活让我们越来越忙碌,而时间却一点点地溜走,回头望去猛然发现,我们好像把时间弄丢了。

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步入2020年,最早的一批80后就要四十不惑了。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还自信满满地发朋友圈说“宝宝还年轻”,忽然就被“宣布”中年,时间让人猝不及防。我们还未成年便被莫名其妙冠上“垮掉”的一代,好不容易念大学了,结果工作不包分配了,房子涨价娶不上媳妇了,挺过一个个难关,正想扬眉吐气宣告上一代人的定义错误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变老。回想这些年自己收获了什么?还没来得及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房子、车子、孩子却已“瓜分”着那份为数不多的薪水,面对成功的60后、70后以及后来居上的90后和虎视眈眈的00后,还真不知道我们的时间花在哪了?更重要的是,刚感觉自己站在浪尖上成为骄傲的弄潮儿,乘坐的这一艘时间之船却已靠岸……“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曾是我们挺着胸膛给自己的激励,如今,却是面对90后、00后强势来袭的自我安慰。这时想自嘲一笑,却忍不住先哭了,好想再来一次18岁,因为我们還没好好长大就老了。

我们不仅把自己的时间弄丢了,还把陪伴家人的时间弄丢了。

我们习惯于忙碌、各种交际应酬,为工作事业拼尽全力,却忽略了眼前头发花白的父母。他们的时间指针走得更快,衰老正向他们逼近。以往,逢年过节,父母总是用祈盼的声音,问我们能不能回家,可是我们只有在百般无聊时才想起来陪父母吃顿饭。有时,给父母塞点零用钱,就算是尽了孝心;有时,回趟家就是“到此一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即便聊天,也是边玩手机边看电视,有些心不在焉。忙碌成了我们遗忘的理由,我们忘掉父母的生日,忘掉电话的问候……每一个需要陪伴的时刻,我们似乎都因“忙碌”而错过了!

我们用过最多的借口就是“工作忙,没时间”,忙着赚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却忽略了对爱人和孩子的陪伴。我们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根本顾不上与爱人说上两句话。我们把孩子交给父母或者保姆,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没有第二次机会,不会有第二次童年。等到我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时,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才发现那段时光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后悔为时已晚。

我们为没有时间找了无数的借口,我们逐渐变得毫无价值。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是的,忙碌让我们错过了路边的风景,错过了欣赏每一个美丽的瞬间,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自家阳台上花儿的开放。可忙忙碌碌下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收获,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忙,时时刻刻被琐事约束和催促。我们拼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我们已经不会生活了。几个好友相聚,结果没说几句话,每个人就习惯性地玩起了手机;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被一次次搁浅,买来的单反,已经落上了灰尘;说好的早起,却一次次失信,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准备好的书籍,一页也未开始,仅仅学会了依赖和懒惰。我们总是在说,现在努力赚钱,以后的生活就好了;等我买了车子还完房贷就好了;等孩子读了名牌学校就好了。殊不知还没有实现这些,自己的发际线就越来越高,身体也越来越差。我们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完全忘了生活的意义。

只要留心观察,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人一直在追赶时间,但从来没有赶上过时间,大家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干什么事情都很急。一旦稍有“浪费”,就会为时间尚未实现它们自身的意义而感到不知所措和恐慌。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拿这个时间点“应该”拿到的东西,可是却忘了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譬如,今天还有好多工作没做,一天就结束了;打完游戏一看时间,约好的跟朋友聚会要迟到了;今天要留给自己1个小时上网课,可是忙来忙去虽然不知道忙什么,却已经深夜12点了;等等。深究这些情况可以发现,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时间大敌之一是拖延。拖延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一点点消磨你我的意志,告诉我们:“还早呢,不着急。”直到临上战场,它突然敲响警钟:“不早了,没时间了。”可这时我们发现,快上场了连“武器”都没有。当你慌张地拿起“武器”,却忘了自己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开始工作的时候,都喜欢列一份计划。但是,很多人就总是停留在这一步,职场拖延会让我们的努力打折。

除了“拖延症”患者,还有一种“假装拼命工作”的人。我有个朋友被公司劝退了。有一天晚上,她义愤填膺地来找我倾诉。她说,自己来公司3年,几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双休日随叫随到,除了过年,没休过一个假。可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种结局。我问她,你加班时都在办公室里干什么?她瞬间不说话了。因为这几年,她每晚6点后的时间,除了吃晚饭,就是网上购物、聊微信,总之就是坐等晚上10点后的打车费。她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见她夜晚在办公室的场景,看起来真是个勤奋的人。打卡时间特别长,工作态度特别好,可就是什么正事都没有干。

生活上很多人不懂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利用时间来培养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拥有更强的行动力和自律精神。比如有很多人做决定很草率,三分钟热度,他们同时报名了各种兴趣活动。但没过多久,兴趣活动上再也找不到这些人了,他们照旧在家里睡觉追剧。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专注做好一件事已经不易,能同时兼顾两件事则需要更多的毅力和决心。

时间大敌之二是焦虑。正是出于对社会未知的恐惧,以及无法掌控时间的不安,我们的焦虑程度越来越高。众多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鸡汤文章,反复向你宣扬着:再不努力,你就会被时代抛弃,甚至即使你正在努力,但你的同龄人仍然超越了你。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有过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的情况。他们内心对于时间的焦虑,在脑中形成一种抵抗脑波,间接地指挥他们逃离即将面对的焦虑源。

时间大敌之三是空想。毫无头绪的空想在职场中也非常普遍。面对一项工作任务,只是展开一万种可能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却迟迟不能落实到具体执行方案上来,思路与行动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例如,写方案、写文章时,经常只想着我要认真写,却没去想怎么写,于是就在那里拼命想,但进展十分缓慢。工作之前没有计划,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漫无目的的瞎忙,是典型的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觉得时间不够用,可能只是真的不会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真正存在的差异,往往是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当我们内心缺乏对时间的敬畏时,时间只是钟表上“滴答滴答”机械转动的声音;只有当我们从内心深处开始敬畏时间时,它才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时间不会停下来等待每一个暂时落后的人,它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很多时候,我们对时间的点滴松懈,会让自己成为时间的奴隶,被时间远远地甩在后面。活在当下,把握好每分每秒,才是面对时间最好的态度。

我们如何做时间的朋友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利用时间,这就需要管理时间的智慧。

做好统筹规划,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每个人都要“识时、惜时、守时”,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才能将自己的效率提升上去,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此外,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列出计划是最好的,以便于多件事情之间进行统筹和调剂。比如,每天下班前,可以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写下,并估算出每件事情的大致时间,作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同样地,也可以每周、每月、每季做出计划,周期越短计划越详尽。懂得了统筹规划时间,就可以提高效率。在职场上,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完成相同的事情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完成时间,同样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时间越来越充裕,我们生活也会过得更从容。而盲目地与时间赛跑,为了攒时间而攒时间,只会破坏我们生活的平衡。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时间规划专家劳拉·万德勘曾说:“当你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时间自然就有了。”把每分每秒都用于有价值的事情,投入真正热爱的事业,可以让时间的脚步变慢。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自己的项目和目标上争取得到有效的进展。有所进步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内在动力,且会防止自己陷入自动的、容易忘记的空虚时光。比如提升沟通技能,它能使你更好地与身边的朋友、同事交流,给你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这项技能会在未来帮助你与领导、同事及合作伙伴进行良好的沟通。成功者都在时间上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定律”是任何人从平凡变得不凡的必要条件。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一万小时的努力,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编程,7年后他創建微软公司时,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一万小时。时间对每个人从来都是公平的,你怎么利用每天的24小时,就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被时间束缚。如果把时间管理放到整个人生来看,有人喜欢有计划、高产高效的生活,也有人喜欢随性自由的生活节奏。每个人有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没有必要非强迫谁按谁的方式生活。每种选择都意味着相应的放弃,也都有相应的收获。对许多人而言,时间管理是一种成就。他们对时间管理的追求,就是对成就感的追求,这也是他们进行时间管理的最大动力。可是对某些人而言,时间管理的最大成功,不是达成了什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而是让自己能更清楚时间的去向、对事物的价值度有所衡量,并通过“管理时间”这一具体行动,让自己不再盲目焦虑。“快生活”让他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在前进的路上,放弃那些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东西,获取真正重要、有意义的价值,让自己更加认同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方向,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本质和最大意义所在。真正的“慢生活”,不是逃离北上广,或是辞掉工作过闲云野鹤的日子那么简单。正如某著名学者所说:“最重要的是‘慢心态,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所以,适当地慢下来,可以把生活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让慢成为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省自己的机会,又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呢?

懂得时间的珍贵,也能够接受时间的流逝,在与时间同行时,不断充实自己,默默积蓄力量,时间就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它陪伴我们,见证一个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生活管理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生活感悟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无厘头生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