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03-03 15:24
今天 2020年18期
关键词:运作身体素质大学

(云南省保山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理念更新较为缓慢,与现代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实际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未能获得足够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素质化大学体育教学未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基于此,大学院校必须要对体育教学引起注意,对体育教学运作的模式进行思考,并试着将这些教学模式予以整合运作,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更好地提高。

1.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大学体育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并不复杂,就是将教材中的体育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来更好地进行运动,并在运动中根据自身特点来予以调整、优化或拓展,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有效增强。正是这样,目前大学体育会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更好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1 基础型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的基础型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体育课程进行安排,既要按要求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也要安排适量的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广泛参考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来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更好提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因需对不同学生的复杂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是一种不小的挑战,“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安排”、“各班级教学进度统一”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

1.2 综合型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综合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也就提了出来,主要围绕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来展开教学。基于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会重点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生每堂课的运动量都比较大,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去突破极限,获得成长。可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对学校软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既要有相应的运动场所和设施来提供保障,又要能够有足够的项目资金来予以支撑,更要有教师高强度的工作来进行引导。

1.3 兴趣型教学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大学体育教学采用兴趣型教学模式,会对体育课程进行足够充分的利用,重点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体育运动之中,令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提高,并且这种提高的效果将会长期持续下去。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具有较高限制性的,教学的实现是以“学生感兴趣”为前提的,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设备及体育运动设施的添置之上,以此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得以满足;同时,教师也必须围绕“学生兴趣”这一关键来设计及实施教学,某些时候教学会显得过于局限。

1.4 循序渐进型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是教师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同时循序渐进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型教学模式,是通过一系列教学引导来使学生慢慢地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逐渐获得身体素质的改善及提高。从课程设置来看,循序渐进型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各阶段的教学能够更为顺滑地衔接起来,更为符合学生的一般性学习需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快地适应并投入学习。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有利亦有弊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获得较为均衡的发展,却无法让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得到足够有效的培养,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些许的不利影响。

1.5 分层型教学模式。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故分层型教学模式也是有存在价值的。大学体育教学的分层型教学模式,会将学生按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层,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适当地增加锻炼强度,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层次化的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选择余地,从而获得比较突出的教学效果。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难度增大,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考虑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即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2.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运作

上面我们分析了五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有利有弊。所以,大学体育教学想得以更好地进行,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将多种教学模式予以整合运作的问题,以求使各种不同教学模式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甚至是尽可能地消除不利影响。

2.1 教学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当前,为使多种大学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整合运作,教学主体的进一步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大学体育教师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自己只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才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教学理念。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实际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使得教学能够得以进行得更为自然、顺畅、高效。需要注意的是,大学体育教师一定给学生预留相应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发展的大致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个性形成及发展。

2.2 教学环境需获得更好地改善。大学体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多种教学模式整合运作的关键是要获得一个较为明显的效果,而这一切需建立在教学环境的改善之上。为此,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进行需重点考虑教学环境改善及其相关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教会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体育运动器材,重点抓好学校及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得以更好地整合运作,进而学生才能得以更好地去学好体育。

其实大学体育教学进行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要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更为积极地深入,对其所常用的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分析,更为理性地去思考各种教学模式的“利”和“弊”,并试着将这些教学模式予以整合运作,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保证。

猜你喜欢
运作身体素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